一种高铁电缆支撑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2909发布日期:2023-01-24 21:5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电缆支撑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铁电缆支撑及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但在高铁建设中,由于电缆是直接敷设在混凝土电缆沟内,前期电缆沟盖板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覆盖,各专业作业面交叉施工,造成信号电缆在施工中被砸坏的现象经常发生,被破坏的电缆铠装的外露点会造成电缆多端接地,在列车牵引电流的影响下,外露点会出现电缆对地放电的现象,这种非正常接地给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存在电缆对地绝缘不达标而影响设备的电气特性,重则引起电缆烧坏的风险,给设备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给施工单位带来验交困难的同时,在质量终生负责制的责任下,间接加大了施工单位不可预估的风险。
3.同时,在高铁建设中,信号电缆是不可或缺的室内外设备信息传输通道。为了应对电缆故障对设备影响,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电缆两端必须预留足够的备用量,直埋电缆是在设备附近开挖预留坑,把电缆盘成ω形埋在地面以下规定深度,而高铁线路区间全程为混凝土电缆沟,备用量只能摆成s形平放在混凝土沟内。由于干线电缆全是铝护套电缆,有一定弯曲强度,要想在400mm宽的沟内不伤害电缆,把其握成规则、美观的形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在该作业流程中常常会由于用力不当而握伤电缆,且在没有规范的作业流程中,电缆握成s弯后并不能保证盘成s形的电缆是在一个平面上,造成预留量在沟内上弯下翘的不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缆设置方式容易导致电缆被砸坏和电缆在电缆沟内预留段设置费力且不美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电缆支撑及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和防护板,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和防护板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在电缆沟内沿电缆沟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防护板盖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上;
6.至少两个支撑架和防护板形成一组电缆放置区间,剩余所述支撑架和防护板中,至少两个支撑架和防护板形成一组电缆预留区间,所述电缆放置区间内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对电缆进行限位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为至少两个,所述电缆预留区间内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对电缆进行限位的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为一个,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上的第二放置槽交错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放置区间和电缆预留区间均为一组和/或至少两组。
8.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放置区间中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放置槽为至少两个。
9.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预留区间中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放置槽为一个,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上的第二放置槽交错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和防护板通过安装螺栓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通过支撑架对电缆进行支撑,同时通过盖板把电缆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内,盖板对电缆进行防护,防止掉落的物体砸伤电缆,同时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在支撑架上的位置不确定,通过设置不同放置槽的支撑架之间配合使用,实现对电缆的支撑和在电缆沟内的预留存放,操作方便快捷。
13.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防护板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支撑架在电缆沟内排列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电缆通过本技术支撑铺设后的形状。
21.图中,1-支撑架、2-防护板、3-第一放置槽、4-第二放置槽、5-安装螺栓、6-螺孔;a-电缆沟、b-电缆沟盖板、c-电缆放置区间、d-电缆预留区间、e-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2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图6所示,一种高铁电缆支撑及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防护板2,支撑架1和防护板2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支撑架1在电缆沟a内沿电缆沟a依次排列设置,防护板2盖设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上;至少两个支撑架1和防护板2形成一组电缆放置区间c,剩余支撑架1和防护板2中,至少两个支撑架1和防护板2形成一组电缆预留区间d,电缆放置区间
c内的支撑架1上设置有对电缆进行限位的第一放置槽3,第一放置槽3为至少两个,电缆预留区间d内的支撑架1上设置有对电缆e进行限位的第二放置槽4,第二放置槽4为一个,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上的第二放置槽4交错设置;电缆e放置在支撑架1上,支撑架1对电缆e起支撑作用,使电缆e对地面保留有空隙,实现电缆e远离地面,在电缆绝缘层破损时不会与地面接触形成接地,防护板2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能有效的防止物体打击对电缆e造成的伤害。
27.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放置区间c中支撑架1上的第一放置槽3为至少两个,多个第一放置槽3的设置,每一条电缆e放置在一个第一放置槽3内,增加电缆e的放置数量,操作方便;电缆预留区间d中支撑架1上的第二放置槽4为一个,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上的第二放置槽4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第二放置槽4,形成s形,在电缆e放置在第二放置槽4内时,电缆e自然形成s弯,美观,第一放置槽3为至少两个,电缆e在第一放置槽3内有序排列,便于对电缆e进行标号识别,处理电缆e故障时方便对电缆e进行确认。
2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和防护板2通过安装螺栓5与支撑架1可拆卸连接(固定螺栓5与支撑架1上的螺孔6连接);能够对防护板2进行拆装更换的同时,还能把电缆e紧固在支撑架1上,防止电缆e在放置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移动。
29.使用时,支撑架1在电缆沟a内沿电缆沟a铺设,根据电缆e铺设要求确定电缆放置区间c和电缆预留区间d,然后在确定的电缆放置区间c内放置具有第一放置槽3的支撑架1,在确定的电缆预留区间d放置具有第二放置槽4的支撑架1,需要铺设的电缆放置在第一放置槽3和第二放置槽4内(第二放置槽相对于第一放置槽深,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的多根电缆能同时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然后把防护板2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上并通过安装螺栓5进行固定,最后把电缆沟盖板b盖设在电缆沟a。
30.实施例二
31.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电缆放置区间c和电缆预留区间d等技术特征的数量进行改变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缆放置区间c和电缆预留区间d均为一组和/或至少两组。
32.在本实施例中,改变电缆放置区间c和电缆预留区间d的数量,实现了在电缆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组电缆预留区间d,实现对电缆预留长度的调整,操作方便快捷。
33.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34.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