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3583发布日期:2022-11-09 07: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转子铁芯的转子轭和转子极通常是直接通过一筋杆相连。如此设置具有以下缺陷:1、转子轭和转子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转子极容易在转子铁芯的转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转子铁芯的后续使用;2、单独的筋杆无法有效的隔绝磁钢的漏磁,容易导致漏磁进入电机轴而导致电机轴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该转子铁芯不仅能增加转子轭和转子极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够隔绝磁钢的漏磁,阻止漏磁进入电机轴。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包括转子轭、开设于所述转子轭上的电机轴安装孔、多个绕着所述转子轭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转子极、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子极之间的磁钢槽,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子轭和所述转子极之间的连接结构;
6.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转子轭的外周侧部的第一连接部、环设于所述转子轭的周外侧的连接环,所述的多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的多个转子极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转子极与所述连接环的外环面相连接;
7.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转子轭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形成第一隔磁孔,所述第一隔磁孔有多个且所述的多个第一隔磁孔绕着所述转子轭的周向间隔排布。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和与所述顶角相对的底边分别与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转子轭相连接。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顶角抵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上,所述的底边贴设于所述转子轭的外轭面上。
10.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多个绕着所述转子轭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隔磁孔,所述第二隔磁孔包括开设于所述转子轭上的第二隔磁孔a、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隔磁孔b,多个所述的第二隔磁孔a与多个所述的第二隔磁孔b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
11.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转子轭同心设置且所述连接环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子轭的外径。
12.优选地,所述转子极包括靠近所述转子轭的根部以及远离所述转子轭的顶部,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转子极根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环的外环面相连接。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上的连接杆,所
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环的外环面相连接。
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转子极根部,所述第二本体的径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和与所述顶角相对的底边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接。
15.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上的第三隔磁孔。
16.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本体和所述连接环的外环面相连接。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连接环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转子轭与转子极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转子铁芯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连接部、连接环和转子轭之间形成的第一隔磁孔能够有效的隔绝漏磁,保护电机轴。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转子轭;2、电机轴安装孔;3、转子极;31、根部;32、顶部;4、磁钢槽;5、第一连接部;6、连接环;7、第一隔磁孔;8、第二隔磁孔;81、第二隔磁孔a;82、第二隔磁孔b;9、第二连接部;91、连接本体;911、第一本体;912、第二本体;92、连接杆;10、第三隔磁孔;11、加强筋;
21.s、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3.参见图1-2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永磁电机用的转子铁芯,包括转子轭1、开设于转子轭1上的电机轴安装孔2、多个绕着转子轭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转子极3、形成于相邻的两个转子极3之间的磁钢槽4、设于转子轭1和转子极3之间的连接结构s。
24.进一步地,连接结构s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转子轭1的外周侧部的第一连接部5、环设于转子轭1的周外侧的连接环6,多个第一连接部5与多个转子极3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一连接部5与连接环6的内环面相连接,转子极3与连接环6的外环面相连接。
25.通过第一连接部5和连接环6的配合,转子轭1、多个第一连接部5、连接环6和多个转子极3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极大的提高了转子轭1和转子极3之间的连接强度。
26.其中,结合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转子轭1与连接环6之间形成第一隔磁孔7,第一隔磁孔7有多个且多个第一隔磁孔7绕着转子轭1的周向间隔排布。如此一来,形成的第一隔磁孔7还能够通过空气隔磁,使得本例的连接结构s不仅能够提高转子轭1和转子极3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隔绝漏磁,减少轴电流,降低电腐蚀的风险,从而保护电机轴,避免电机轴的损坏。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的径向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抵接于连接环6的内环面上,底边贴设于转子轭1的外轭面上。径向截面为三角形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第一连接部5与连接环6之间的连接强度。
28.作为优选地方案,转子铁芯还包括多个绕着转子轭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隔磁孔8,第二隔磁孔8包括开设于转子轭1上的第二隔磁孔a81、开设于第一连接部5上的第二隔磁孔b82,多个第二隔磁孔a81与多个第二隔磁孔b82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第二隔磁孔8能够配合第一隔磁孔7,进一步隔绝磁钢的漏磁,保护电机轴。
29.连接环6与转子轭1同心设置且连接环6的内径大于转子轭1的外径。
30.再次结合图1所示,转子极3包括靠近转子轭1的根部31以及远离转子轭1的顶部32。结合图2所示,连接结构s还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转子极3根部31的第二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9与连接环6的外环面相连接。第二连接部9的设置提高了转子极3与连接环6之间的连接强度。
31.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9包括连接本体91、设于连接本体91上的连接杆92,连接杆92远离连接本体91的一端与连接环6的外环面相连接。其中,连接本体91包括第一本体911和第二本体912,第一本体911的径向截面为矩形且设于转子极3根部31,第二本体912的径向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与连接杆92相连接、底边与第一本体911相连接。径向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转子极3与连接环6之间的连接强度。
32.作为优选地方案,连接结构s还包括开设于连接本体91上的第三隔磁孔10。设置在连接本体91上的第三隔磁孔10与转子极3相邻,能够减少漏磁,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33.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2所示,连接结构s还包括两个对称的设于第二连接部9两侧的加强筋11,加强筋11两端分别与连接本体91和连接环6的外环面相连接。该两个加强筋11之间的距离沿着转子极3至转子轭1的方向逐渐增大,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转子极3与连接环6之间的连接强度。
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