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9575发布日期:2022-11-22 23:0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dtu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


背景技术:

2.dtu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随着dtu技术的成熟,其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水利、地质等行业,随着运用的广泛,运用的数量逐步提升,人们对dtu逐一进行控制较为繁琐并且会造成遗漏,对此,人们设计出配电dtu终端用于统一控制。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1266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dtu智能电网配电终端,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滤网,在使用dtu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时,通过第二散热孔对电力柜内部热量进行散发,再通过第一散热孔把dtu智能电网配电终端内部热量散发出去,同时通过滤网的过滤作用,使得外侧灰尘或杂质不容易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到dtu智能电网配电终端内部,致使dtu智能电网配电终端内部设备使用不容易受到影响。
4.但是,现有的配电dtu终端在实际实用过程中大多是通过散热孔内部热量进行排出,而配电dtu终端大多是多个统一摆放,摆放的位置以及摆放的角度会使得散热的过程中,依次摆放的配电dtu终端散热孔相对,散热孔相对时外部的热量会流入内部造成内部温度无法正常散出,提高散热的难度,并且使得散热效率降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配电dtu终端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内部空腔,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内部空腔,所述装置外壳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外壳,其特征在于:
7.第一抽气装置,其设置于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抽气装置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抽气装置,所述第三抽气装置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气装置,所述第二抽气装置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第三抽气装置的上端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8.优选的,所述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第三抽气装置的一端均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上下两端均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一端纵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防水罩,且防水罩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内部空腔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滚筒,且转动滚筒的两端均与装置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滚筒的前端设置有红外热成像装置。
10.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与密封外壳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部空腔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定时装置。
11.优选的,所述密封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玻璃板,且透明玻璃板与密封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外壳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密封外壳前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外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且第一传动螺纹杆的外部与第一挡板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挡板外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且第二传动螺纹杆的外部与第二挡板螺纹配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第一抽气装置,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第三抽气装置,第二内部空腔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气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散热时,通过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第三抽气装置上端的温度传感器对对应位置外部一侧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高于所设定数值后,则停止对应位置的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第三抽气装置启动,反之启动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第三抽气装置进行散热,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得以使得装置适应不同方式的组合以及摆放,避免散热过程中散热效率较低。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内部空腔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滚筒,转动滚筒的前端设置有红外热成像装置,转动滚筒的一侧设置有定时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红外热成像装置持续对前端的使用者进行检测,当检测不到人体体温时,通过定时装置定时启动电机带动密封外壳以第二转动轴为圆心转动,转动并闭合装置,避免使用者忘记关闭或是长时间不在装置附件造成外部异物进入装置内部。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外壳前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第一传动螺纹杆,两个第一传动螺纹杆的一侧均设置有一对第二传动螺纹杆,第二传动螺纹杆和第一传动螺纹杆的外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外部希望直接观察到内部情况时,可通过第一传动螺纹杆和第二传动螺纹杆的转动横向带动的对应位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传动螺纹杆移动,使用者可通过透明玻璃板观察内部,而避免外部的阳光可长时间的透过透明玻璃板照射入装置内部,避免长时间的照射造成内部温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部结构主视图。
20.图中:1、装置外壳;2、第一内部空腔;3、第二内部空腔;4、过滤网;5、温度传感器;6、第一抽气装置;7、防水罩;8、第二抽气装置;9、第三抽气装置;10、转动滚筒;11、第一转动轴;12、定时装置;13、红外热成像装置;14、密封外壳;15、第二转动轴;16、透明玻璃板;17、第一传动螺纹杆;18、第二传动螺纹杆;19、第一挡板;20、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非电量监控功能的多合一配电dtu终端,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内部空腔2,装置外壳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内部空腔3,装置外壳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外壳14,其特征在于:
23.第一抽气装置6,其设置于第二内部空腔3内部的一侧,第一抽气装置6设置有一对,第二内部空腔3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抽气装置9,第三抽气装置9设置有一对,第二内部空腔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气装置8,第二抽气装置8设置有一对,第一抽气装置6、第二抽气装置8和第三抽气装置9的上端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
24.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抽气装置6、第二抽气装置8和第三抽气装置9的一端均设置有过滤网4,且过滤网4的上下两端均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过滤网4的一端纵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防水罩7,且防水罩7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通过过滤网4对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通过防水罩7对外部的液体进行阻隔。
25.请参阅图1,第一内部空腔2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滚筒10,且转动滚筒10的两端均与装置外壳1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11转动连接,转动滚筒10的前端设置有红外热成像装置13,由转动滚筒10的转动调整红外热成像装置13的朝向。
2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装置外壳1与密封外壳14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15转动连接,第一内部空腔2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定时装置12,通过定时装置12定时启动电机并带动密封外壳14进行转动。
27.请参阅图1和图3,密封外壳1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玻璃板16,且透明玻璃板16与密封外壳14固定连接,密封外壳14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19,密封外壳14前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20,通过第一挡板19和第二挡板20可对透过透明玻璃板16的光线进行阻隔。
28.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挡板19外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17,且第一传动螺纹杆17的外部与第一挡板19螺纹配合,第二挡板20外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18,且第二传动螺纹杆18的外部与第二挡板20螺纹配合,通过第一传动螺纹杆17和第二传动螺纹杆18的传动可分别调整第一挡板19和第二挡板20的位置。
29.工作原理:在使用配电dtu终端时,根据图1、图2和图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内部的热量散出,通过第一抽气装置6、第二抽气装置8和第三抽气装置9上端的一侧的温度传感器5对外部温度进行持续的检测,当外部的温度高于所设定数值后,避免检测位置的第一抽气装置6、第二抽气装置8和第三抽气装置9开启,避免将外部的热量吸收入内部,为了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长时间远离或是忘记关闭密封外壳14,转动滚筒10通过第一转动轴11在装置外壳1外部转动,转动得以调整红外热成像装置13的朝向,调整朝向的同时通过红外热成像装置13对前端位置进行检测,当红外热成像装置13检测不到人体温度后,通过定时装置12定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密封外壳14使其由第二转动轴15为圆心转动,为了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部的光照会持续的通过透明玻璃板16照射内部,通过一对第一传动螺纹杆17和一对第二传动螺纹杆18分别固定第一挡板19和第二挡板20,固定的同时,在使用者需要观察内部情况时,由第一传动螺纹杆17和第二传动螺纹杆18同时进行相反转
动,第二传动螺纹杆18和第一传动螺纹杆17转动的同时会使得第二挡板20和第一挡板19与其产生相对运动,通过密封外壳14限制后,使得第二挡板20和第一挡板19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并露出透明玻璃板16。
30.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