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9306发布日期:2022-12-07 06:2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测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完善的电动机智能保护测控装置是对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运行状况的详细信息进行采集跟踪,通过对故障报警,保护动作,以及动作延伸时间的设定来实现及时准确的保护,保证生产的安全,同时经通讯,可以对电动机运行状况的详细信息在上位机上进行实施管理控制,但是现有的保护测控装置还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的保护测控装置结构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对于内部的电板无法实现缓震保护,以导致内部元器件由于振动损坏。
4.2、现有的保护测控装置需要接线,由于接线端只进行简单的焊接,未设置保护装置,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测控装置结构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对于内部的电板无法实现缓震保护,并且由于接线端只进行简单的焊接,容易脱落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接线孔,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束线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定位架,两个所述定位架之间安装有第二束线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缓震弹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磁力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力块,所述第二磁力块与第一磁力块为同级磁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束线机构包括上定位板、下定位板、螺纹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的左侧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下定位板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第一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部与上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配合。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垫,两个所述弹力垫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左侧所述第二束线机构包括螺杆、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螺杆的右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左侧的定位架的右侧,所述螺杆的右端与第三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夹板的右侧与右侧的定位架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调节杆、两个所述调节杆正面的一端分别贯穿并螺纹连接至两个定位架的正面。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本方案通过壳体对作为装置外壳支撑,操控面板方便对装置进行操控,先将电路板安装至支撑板上,然后通过接线孔将线束穿入壳体的内部穿过第一束线机构,然后拧紧第一束线机构对线束进行卡紧,然后将线束穿过第二束线机构与电路板连接,然后拧紧第二束线机构对线束进行紧,并保持第一束线机构与第二束线机构之间保持足够伸缩的线束,发生振动时,支撑板沿着壳体内部垂直运动压缩两个缓震弹簧实现减震保护,并且第一束线机构与第二束线机构对线束两端对接端进行定位,保持稳定,避免线束脱落,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缓震保护效果,并且对线束接头的固定效果好,不易脱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壳体;2、操控面板;3、接线孔;4、第一束线机构;41、上定位板;42、下定位板;43、螺纹杆;44、第一夹板;45、第二夹板;46、弹力垫;47、弧形槽;5、支撑板;51、第一磁力块;52、调节杆;6、电路板;7、定位架;8、第二束线机构;81、螺杆;82、第三夹板;83、第四夹板;9、缓震弹簧;10、第二磁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2,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接线孔3,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束线机构4,壳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路板6,支撑板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定位架7,两个定位架7之间安装有第二束线机构8,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缓震弹簧9。
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1对作为装置外壳支撑,操控面板2方便对装置进行操控,先将电路板6安装至支撑板5上,然后通过接线孔3将线束穿入壳体1的内部穿过第一束线机构4,然后拧紧第一束线机构4对线束进行卡紧,然后将线束穿过第二束线机构8与电路板6连接,然后拧紧第二束线机构8对线束进行紧,并保持第一束线机构4与第二束线机构8之间保持足够伸缩的线束,发生振动时,支撑板5沿着壳体1内部垂直运动压缩两个缓震弹簧9实现减震保护,并且第一束线机构4与第二束线机构8对线束两端对接端进行定位,保持稳定,避免线束脱落,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缓震保护效果,并且对线束接头的固定效果好,不易脱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护测控装置结构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对于内部的电板无法实现缓震保护,以导致内部元器件由于振动损坏,并且保护测控装置需要接线,由于接线端
只进行简单的焊接,未设置保护装置,容易脱落的问题。
24.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磁力块51,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力块10,第二磁力块10与第一磁力块51为同级磁铁。
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磁力块51配合第二磁力块10之间产生互斥力,配合缓震弹簧9对支撑板5进行稳定,使得装置缓震效果更好。
26.请参阅图2与图4,其中:第一束线机构4包括上定位板41、下定位板42、螺纹杆43、第一夹板44和第二夹板45,上定位板41与下定位板42的左侧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螺纹杆43的顶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下定位板42的顶部,螺纹杆43的顶部与第一夹板44转动连接,第二夹板45的顶部与上定位板41固定连接,第一夹板44和第二夹板45相配合。
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拧动下定位板42上的螺纹杆43带动第二夹板45向上运动,将线束卡紧在第二夹板45与第一夹板44之间,实现对线束固定。配合上定位板41实现固定,以保护线束与外部的连接端头,避免脱落。
28.请参阅图2,其中:第一夹板44与第二夹板4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垫46,两个弹力垫46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47。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弹力垫46之间的弧形槽47实现对线束的卡紧的同时,并对线束实现保护,避免损坏线束。
30.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左侧第二束线机构8包括螺杆81、第三夹板82和第四夹板83,螺杆81的右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左侧的定位架7的右侧,螺杆81的右端与第三夹板82转动连接,第四夹板83的右侧与右侧的定位架7固定连接。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杆81带动第三夹板82与第四夹板83配合对线束进行卡经,以实现对线束端与电路板6的接头端进行定位保护,避免振动脱落。
32.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支撑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调节杆52、两个调节杆52正面的一端分别贯穿并螺纹连接至两个定位架7的正面。
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两个调节杆52分别带动两个定位架7沿着支撑板5纵向滑动,方便调节定位架7的位置,以方便进行线束接头的焊接安装,方便操作。
34.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电路板6安装至支撑板5上,然后通过接线孔3将线束穿入壳体1的内部穿过第一束线机构4,然后拧动下定位板42上的螺纹杆43带动第二夹板45向上运动,将线束卡紧在第二夹板45与第一夹板44之间,实现对线束固定。配合上定位板41实现固定,以保护线束与外部的连接端头,然后将线束穿过第二束线机构8与电路板6连接,然后转动螺杆81带动第三夹板82与第四夹板83配合对线束进行卡经,以实现对线束端与电路板6的接头端进行定位保护,并保持第一束线机构4与第二束线机构8之间保持足够伸缩的线束,发生振动时,支撑板5沿着壳体1内部垂直运动压缩两个缓震弹簧9实现减震保护,并且第一束线机构4与第二束线机构8对线束两端对接端进行定位,保持稳定,避免线束脱落,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缓震保护效果,并且对线束接头的固定效果好,不易脱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护测控装置结构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对于内部的电板无法实现缓震保护,以导致内部元器件由于振动损坏,并且保护测控装置需要接线,由于接线端只进行简单的焊接,未设置保护装置,容易脱落的问题。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