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1561发布日期:2022-10-29 06:5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储能系统的控制电路的供电可靠性设计是保证储能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前提。
3.目前储能系统大部分采用交流侧电网取电用来给电路板等控制单元进行供电,并在交流侧进行冗余设计。此种设计完全依托于交流侧,当电网失电,并网型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失电,储能系统不能工作,离网型储能系统在机器故障后控制系统失电,储能系统不能工作。
4.因此,现有技术完全依托于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供电,无法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地供电,导致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完全依托于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供电,导致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缺陷,实现稳定可靠地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供电。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包括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以及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电路、交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电路和第一开关组件;
7.其中,所述直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8.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接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中,所述常开触点接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中;
9.所述控制器包括检测器和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10.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
11.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失电,所述常闭触点保持闭合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12.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得电,所述常闭触点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切换至闭合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包括所述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的模式;
14.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15.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与所述常开触点并联连接;
16.在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开关组件断开,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闭合,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二开关组件或所述第三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和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异常供电状态包括失电状态、无电状态或者供电电能质量小于电能质量阈值。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电源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20.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电源与所述常开触点串联连接。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防反保护电路;
22.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3.所述直流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防反保护电路;
24.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或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包括防反二极管和/或整流方桥。
2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2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熔丝,所述熔丝与所述常开触点串联连接。
2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所述线圈包括接触器线圈;
29.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继电器,所述线圈包括继电器线圈。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通过在供电系统中的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保持常态,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而在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进行状态切换,进而及时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整个供电过程中,可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自适应选择直流供电装置或交流供电装置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供电,以稳定可靠地为控制系统供电,使得控制系统在各场景下,均能保持正常稳定地工作,进而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控制系统;11:控制器;111:检测器;112:线圈;a1:线圈的正极;a2:线圈的负极;2:直流供电装置;3:直流供电电路;31:常开触点;r1:第一触点端子;r2:第二触点端子;r7:第七触点端子;r8:第八触点端子;32:第三开关组件;k5:第五开关端子;k6:第六开关端子;k7:第七开关端子;k8:第八开关端子;33:第二开关电源;34: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5:熔丝;4:交流供电装置;5:交流供电电路;51:常闭触点;r3:第三触点端子;r4:第四触点端子;r5:第五触点端子;r6:第六触点端子;52:第二开关组件;k1:第一开关端子;k2:第二开关端子;k3:第三开关端子;k4:第四开关端子;53:第一开关电源;54: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5:变压器;x1: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
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9.现有技术大部分采用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冗余供电,当电网失电后,并网系统直接失效,离网型储能系统通过离网逆变输出的电压来提供控制电,但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一,电网失电且储能系统故障停机时,控制系统失电,储能系统无法启动;其二,新设备发到现场,现场电网无电的情况下,控制系统无电,储能系统也无法起机工作;其三,现场负载较大,感性容性负载较多时,交流侧电能质量会很差,若只依靠交流取电,对控制系统有损害,容易导致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储能系统可靠性降低。
40.综上,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完全依托于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供电,无法为储能系统稳定可靠地供电,存在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4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以及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电路、交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电路和第一开关组件;在交流供电装置失电且储能系统故障停机时,或在新设备到现场后,如现场电网无电的情况下,或现场交流电能质量很差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组件进行动作,以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供电的模式,从而使控制系统通过直流取电的方式,维持储能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42.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1中的控制器11,以及直流供电装置2、直流供电电路3、交流供电装置4、交流供电电路5和第一开关组件。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可应用于各种需要储能的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储能系统和电池系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44.其中,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1为控制储能系统进行储能和供电的重要设备。
45.第一开关组件包括一组或多组切换开关,具体类型可以是接触器或继电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第一开关组件用于实现交直流供电切换。
46.直流供电电路3是直流供电装置2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的电路,交流供电电路5是交流供电装置4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的电路。
47.其中,所述直流供电装置2通过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装置4通过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常开触点31和常闭触点51,所述常闭触点51接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中,所述常开触点31接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中。
48.可选地,直流供电装置2通过直流供电电路3与控制系统1电连接,以使直流供电装置2可通过直流供电电路3为控制系统1供电;交流供电装置4通过交流供电电路5与控制系统1电连接,以使交流供电装置4可通过交流供电电路5为控制系统1供电。
49.其中,常开触点31在常态(即不通电)的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常闭触点51在常态(即不通电)的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开关组件中的常开触点31和常闭触点51是联动的,即在常态情况下,常开触点31处于断开状态,同时常闭触点51处于闭合状态;在通电情况下,常开触点31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常闭触点51处于断开状态。
50.常闭触点51设置在交流供电电路5中,用于控制交流供电电路5的通断,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4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或不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
51.常开触点31设置在直流供电电路3中,用于控制直流供电电路3的通断,以控制直流供电装置2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或不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
52.常闭触点51和常开触点31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53.如图1所示,常开触点31可以为多套,且多套常开触点31是联动的,如2套,其中一套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正极,该常开触点的一对触点端子,包括第一触点端子r1和第二触点端子r2,其均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正极,且在常态下,第一触点端子r1和第二触点端子r2之间的通路断开,在得电的情况下,第一触点端子r1和第二触点端子r2之间的通路接合;另一套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负极,同样地,该常开触点的一对触点端子,包括第七触点端子r7和第八触点端子r8,均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负极,且在常态下,第七触点端子r7和第八触点端子r8之间的通路断开;在得电的情况下,第七触点端子r7和第八触点端子r8之间的通路接合。
54.同理,常闭触点51也可以为多套,且多套常闭触点51是联动的,如2套,其中一套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正极,该常闭触点的一对触点端子,包括第三触点端子r3和第四触点端子r4,其均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正极,且在常态下,第三触点端子r3和第四触点端子r4之间的通路接合;在得电的情况下,第三触点端子r3和第四触点端子r4之间的通路断开;另一套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负极,同样地,该常闭触点的一对触点端子,包括第五触点端子r5和第六触点端子r6,其均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负极,且在常态下,第五触点端子r5和第六触点端子r6之间的通路接合;在得电的情况下,第五触点端子r5和第六触点端子r6之间的通路断开。
55.所述控制器11包括检测器111和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112,所述检测器111的正极与所述线圈的正极a1电连接,所述检测器111的负极与所述线圈的负极a2电连接。
56.其中,检测器111用于对交流供电装置4的供电状态和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以实现根据交流供电装置4的不同供电状态和储能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确定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
57.检测器111可以基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阵列逻辑)芯片等构建生成,其内部预先烧制有多种检测逻辑。
58.线圈112为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112,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组件中的常闭触点51的开关状态和常开触点31的开关状态。
59.控制器11中联合检测器111和线圈112,可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对直流供电电路3和交流供电电路5进行不同的控制,使得控制器11可以根据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确定供电系统的供电模式。
60.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4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4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
61.其中,在正常供电状态下,交流供电装置4可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且可提供充足稳定的电能。
6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储能系统可正常启动,且可正常为控制系统1输送电能。
63.在异常供电状态下,交流供电装置4无法为储能系统内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如失电或无电的情况下,或无法提供充足稳定的电能,如电能不足或电能质量较差。因此,在异常运行状态,储能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控制系统1失电,导致控制系统1无法正常启动。
64.在所述检测器111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检测器111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112,所述线圈112失电,所述常闭触点51保持闭合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处于通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31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处于断路状态;在所述检测器111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检测器1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112,所述线圈112得电,所述常闭触点51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31切换至闭合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处于通路状态。
65.其中,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第一电平信号为0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1电平。
66.可选地,检测器111预先存储有供电系统的多种预设工作模式,且检测器111至少内置一组采集器和比较器,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比较器电连接,比较器与线圈112电连接。
67.采集器用于采集交流供电装置4的供电状态和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供电状态和运行状态传输至比较器,比较器将供电状态和运行状态与供电系统的多种预设工作模式进行比较,在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一模式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线圈112;线圈112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的情况下失电,常闭触点51保持闭合状态,以使交流供电电路5处于通路状态,且常开触点31保持断开状态,直流供电电路3处于断路状态。在此模式下,交流供电装置4可为控制系统1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故由交流供电装置4为控制器11供电。
68.在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下,检测器111中的比较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112;线圈112在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的情况下得电,常闭触点51切换为断开状态,交流供电电路5的通路断开,即处于断路状态;常开触点31切换为闭合状态,直流供电电路3的通路导通,即处于通路状态,此时交流供电装置4无法为控制系统1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需要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2为控制系统1供电,以确保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69.本实施例通过在供电系统中的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保持常态,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而在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进行状态切换,进而及时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整个供电过程中,可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自适应选择直流供电装置或交流供电装置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供电,以稳定可靠地为控制系统供电,使得控制系统在各场景下,均能保持正常稳定地工作,进而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中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包括所述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的模式;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包括第二开关组件52,且所述第二开关组件52与所述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包括第三开关组件32,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32与所述常开触点31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开关组件52断开,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
组件32闭合,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处于通路状态。
71.其中,第二开关组件52和第三开关组件32的开关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第二开关组件52为断路器,第三开关组件32为手动开关。
72.如图1所示,第三开关组件32的端子可以为多对,如2对,其中一对开关端子,包括第五开关端子k5和第六开关端子k6,其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负极;另一对开关端子,包括第七开关端子k7和第八开关端子k8,其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的正极。
73.第二开关组件52的端子可以为多对,如2对,其中一对开关端子,包括第一开关端子k1和第二开关端子k2,其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正极;另一对开关端子,包括第三开关端子k3和第四开关端子k4,其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的负极。
74.第二开关组件52与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后接入交流供电电路5中,第三开关组件32与常开触点31并联连接后接入直流供电电路3中。
75.可选地,在第三模式下,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此时交流侧处于无电状态,无法为储能系统进行正常供电,可断开第二开关组件52,以使交流供电电路5处于断路状态,并闭合第三开关组件32,以使直流供电电路3处于通路状态,采用直流侧取电的方式给控制系统1供电。待控制系统1稳定运行后检测器111检测到电网无电,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输出第二电平信号,使得线圈112得电,常闭触点51断开,常开触点31闭合,控制系统1切换为直流取电提供控制电,从而维持控制系统1正常运行,此时可闭合第二开关组件52,断开第三开关组件32,待交流供电装置4通电后,切换至交流供电装置4进行供电的模式。
76.其中,第三开关组件32的断开和闭合可采用手动旋转操作,也可以采用电信号自动操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77.本实施例在新系统到现场时,可以断开第二开关组件52和闭合第三开关组件32,以采用直流侧取电的方式给控制系统1进行稳定供电,进而保证控制系统1正常稳定地工作,进而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7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件52或所述第三开关组件32包括接触器、断路器和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79.其中,接触器是指工业用电中利用线圈112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动作,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80.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81.第二开关组件52和第三开关组件32中的每一开关组件并不限于接触器、断路器和继电器,还可采用其他符合条件的任意开关设备,如手动开关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82.第二开关组件52和第三开关组件32的开关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例如,第二开关组件52采用断路器,第三开关组件32采用手动开关。
83.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组件和第三开关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适应选择相应的开关类型,可适用于各种场景下,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适用性;且通过接触器、断路器和继电器对供电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供电系统的供电模式自适应切换,并可防止开关组件误动作,使得供电电路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有效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8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异常供电状态包括失电状态、无电状态或者供电电能质量小于电能质量阈值。
85.其中,电能质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86.在交流供电装置4发生异常情况处于失电状态,或者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使得交流供电装置4处于无电状态,或者供电电能质量小于电能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交流供电装置4无法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1提供稳定的电能。此时,确定交流供电装置4处于异常供电状态,供电系统 处于第二模式,需要控制第一开关组件进行动作,以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2为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以确保储能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87.以下以具体的实例,对本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展开描述。
88.例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储能系统从交流供电装置4,即电网侧取电,为控制系统1供电,在检测器111检测到交流供电装置4失电和/或储能系统故障停机时,控制系统1失电,控制系统1无法正常启动,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下,此时检测器1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112,线圈112得电,常闭触点51断开,常开触点31闭合,储能系统切换至通过直流供电装置2取电模式,以为控制系统1提供控制电,从而维持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89.又如,在新增储能系统到现场后,如检测到现场交流供电装置4处于无电状态的情况下,储能系统无法启机工作,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下,此时检测器1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112,线圈112得电,常闭触点51断开,常开触点31闭合,储能系统切换为通过直流供电装置2取电模式,以为控制系统1提供控制电,从而维持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90.又如,在现场负载较大,感性容性负载较多时,交流侧电能质量会很差,若只依靠交流侧取电,对控制系统1有损害,容易导致控制系统1故障,导致储能系统可靠性降低。
91.因此,在现场交流电能质量很差时,即检测器111检测到交流供电装置4的供电电能质量小于电能质量阈值时,表征交流供电装置4的供电电能质量很差,确定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下,此时检测器1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112,线圈112得电,常闭触点51断开,常开触点31闭合,储能系统切换为通过直流供电装置2取电模式,以为控制系统1提供控制电,从而维持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检测器111检测到交流供电装置4的供电电能质量大于或等于电能质量阈值时,即待交流电能质量变好时,控制器11可发出指令切换回交流供电装置4为储能系统供电的模式。
92.本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全面考虑交流供电装置4的多种异常供电情况,可有效解决电网失电、无电,储能设备故障及现场电网质量差等情况给控制系统1带来的问题,以在交流供电装置4发生任何异常供电的情况下,可及时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2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1进行供电,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储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包括第一开关电源53,所述第一开关电源53与所述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包括第二开关电源33,所述第二开关电源33与所述常开触点31串联连接。
94.其中,开关电源的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
95.交流供电电路5中的输出端接入有第一开关电源53,第一开关电源53与交流供电电路5中的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用于将交流供电装置4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控制系统1
所需的目标直流电压,并且在电网失电且储能系统故障停机时,即第二模式下,可利用第一开关电源53的残余电能为控制器11供电,以使控制器11能控制第一开关组件进行动作,使得供电系统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2为控制系统1供电的模式,维持储能系统正常运行。
96.直流供电电路3中的输出端接入有第二开关电源33,第二开关电源33与直流供电电路3中的常开触点31串联连接,用于将直流供电装置2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控制系统1所需的目标直流电压,实现对供电电能的高效转换,为控制系统1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电源,提高储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交流供电电路5还包括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所述第一开关电源53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53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还包括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所述第二开关电源33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33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
98.其中,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源53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控制系统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用于防止直流供电电路3输出的供电电能为交流供电电路5反向充电。
99.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源33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控制系统1的正极电连接,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用于防止交流供电电路5输出的供电电能为直流供电电路3反向充电。
100.综上,在交流供电电路5中安装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和在直流供电电路3中安装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可有效避免交流供电电路5和直流供电电路3形成回路,即防止交流供电电路5与直流供电电路3之间的反向充电,避免消耗电能,减少反向充电对交流供电电路5和直流供电电路3的损坏,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10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4或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4包括防反二极管和/或整流方桥。
102.本实施例中防反保护电路的具体类型并不限于防反二极管和整流方桥,也采用其他带有二极管的设备进行代替。
103.本实施例中的防反保护电路不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适应选择相应的防反设备,可适用于各种场景下,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适用性;且可有效避免交流供电电路5和直流供电电路3形成回路,避免消耗电能,减少反向充电对交流供电电路5和直流供电电路3的损坏,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10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供电电路5包括变压器55,所述变压器55与所述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
105.其中,变压器55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用于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和安全隔离等。
106.变压器55可以为三相变压器,变压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由690v或630v变压至220v等。
107.可选地,变压器55通过接线端子x1与常闭触点51串联连接,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接入在常闭触点51与第一开关电源53连接的电路中。
108.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开关电源53设置合适的情况下,交流供电电路5中的变压器
55可切除。
10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交流供电电路5中接入变压器55,可对交流供电装置4输出的电源电压进行变压,且可在交流供电电路5中起到安全隔开的作用,进而使得交流供电电路5可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1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源,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11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供电电路3包括熔丝35,所述熔丝35与所述常开触点31串联连接。
111.可选地,直流供电电路3中设置有熔丝35,且熔丝35与常开触点31串联连接。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接入在常开触点31与第二开关电源33连接的电路通路中。
11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直流供电电路3中接入熔丝35,可实现对直流供电电路3的过载保护作用,以确保直流供电电路3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11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所述线圈112包括接触器线圈;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继电器,所述线圈112包括继电器线圈。
114.其中,第一开关组件可以包括接触器,相应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112可以包括接触器线圈;第一开关组件也可以包括继电器,相应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112可以包括继电器线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供电场景进行灵活设置。
11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组件不仅可以根据实际供电场景进行自适应选择相应的开关类型,可适用于各种场景下,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适用性;且可实现交流侧和直流侧的切换供电,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1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