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2723发布日期:2022-11-23 02:0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源连接器,无法将多个电源快速并联起来,连接拆卸不便,不利于提升电源给其它电器产品供电时的续航时长。
3.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上安装有多个连接器底盖和一个连接器顶盖,所述连接器底盖上安装有连接输入组件,连接器壳体的内部设有与连接输入组件电性连接的电线连接盒,所述连接输入组件用于电源的可拆卸安装并使得电源与电线连接盒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顶盖上安装有与电线连接盒电性连接的连接输出组件,所述连接输出组件用于待供电产品的可拆卸安装并使得待供电产品与电线连接盒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线连接盒用于获取多个电源的并联容量,并将电量向待供电产品输送。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壳体采用正方体结构,且连接器壳体的一个面上安装连接器顶盖,其余五个面上安装连接器底盖。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输入组件包括有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和连接器输入触点,所述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设于连接器底盖的外侧,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用于电源的可拆卸安装;所述连接器输入触点设于连接器底盖上,连接器输入触点与电线连接盒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当电源和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配合连接后,所述电源和连接器输入触点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输出组件包括有连接器输出触点和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所述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设于连接器顶盖的外侧,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用于待供电产品的可拆卸安装;所述连接器输出触点设于连接器顶盖上,连接器输出触点与电线连接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当待供电产品和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配合连接后,所述待供电产品和连接器输出触点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线连接盒用于将各个连接器输入触点的正极和负极并联在一起,电线连接盒还通过两条输出线与连接器输出触点电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壳体上还设有与电线连接盒电性连接的dc输入口。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包括有电源壳体、电池组、电路板、电源顶盖、电源输出触点和电源顶盖旋转卡扣,所述电源壳体的内侧设有电池组和电路板,电池组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壳体的端部安装有电源顶盖,电源顶盖的外侧设有能够与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配合连接的电源顶盖旋转卡扣,电源顶盖上还设有电源输出触点,电源输出触点和电路板电性连接,且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和电源顶盖旋转卡扣配合连接后,所述电源输出触点和连接器输入触点配合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组采用12v电池组。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顶盖和电源顶盖的结构尺寸相同。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电源和连接器连接拆卸方便,通过连接器可以将多个电源并联起来,得到多个电源叠加后的容量,提升给其它电器产品供电时的续航时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仰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和电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中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中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22.图中:1-连接器壳体,2-电源壳体,5-dc输入口,8-连接器底盖,9-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10-连接器输入触点,11-电线连接盒,22-连接器输出触点,24-电池组,25-电路板,26-无线充电线圈,27-dc输出口,50-连接器顶盖,51-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211-type-c输入口,212-usb输出口,213-电量指示灯,214-电源开关,215-电源顶盖,216-电源输出触点,217-电源顶盖旋转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5.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1,所述连接器壳体1上安装有多个连接器底盖8和一个连接器顶盖50,所述连接器底盖8上安装有连接输入组件,连接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与连接输入组件电性连接的电线连接盒11,所述连接输入组件用于电源的可拆卸安装并使得电源与电线连接盒11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顶盖50上安装有与电线连接盒11电性连接的连接输出组件,所述连接输出组件用于待供电产品的可拆卸安装并使得待供电产品与电线连接盒11电性连接。
26.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线连接盒11用于获取多个电源的并联容量,并将电量向待供电产品输送。
27.如图1-3和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1优选采用正方体结构,且连接器壳体1的一个面上优选安装连接器顶盖50,其余五个面上优选安装连接器底盖8,即六个面上均设有接口,只有连接器顶盖50上是输出的接口,其余五个面(即连接器底盖8对应的面)上是输入的接口。
28.所述连接输入组件包括有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和连接器输入触点10,所述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设于连接器底盖8的外侧,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用于电源的可拆卸安装;所述连接器输入触点10设于连接器底盖8上,连接器输入触点10与电线连接盒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当电源和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配合连接后,所述电源和连接器输入触点10电性连接。
29.所述连接输出组件包括有连接器输出触点22和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51,所述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51设于连接器顶盖50的外侧,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51用于待供电产品的可拆卸安装;所述连接器输出触点22设于连接器顶盖50上,连接器输出触点22与电线连接盒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当待供电产品和连接器顶盖旋转卡扣51配合连接后,所述待供电产品和连接器输出触点22电性连接。
30.进一步的,所述电线连接盒11用于将各个连接器输入触点10的正极和负极并联在一起,电线连接盒11还通过两条输出线与连接器输出触点22电性连接,用来给待供电产品进行供电。
3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壳体1上还设有与电线连接盒11电性连接的dc输入口5,通过dc输入口5可直接输入直流电给待供电产品进行供电。
32.如图3和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电源包括有电源壳体2、电池组24、电路板25、电源顶盖215、电源输出触点216和电源顶盖旋转卡扣217,所述电源壳体2的内侧设有电池组24和电路板25,电池组24优选为12v电池组,电池组24和电路板25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壳体2的端部安装有电源顶盖215,电源顶盖215的外侧设有能够与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配合连接的电源顶盖旋转卡扣217,电源顶盖215上还设有电源输出触点216,电源输出触点216和电路板25电性连接,且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和电源顶盖旋转卡扣217配合连接后,所述电源输出触点216和连接器输入触点10配合电性连接。
33.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还包括有无线充电线圈26、dc输出口27、type-c输入口211、usb输出口212、电量指示灯213和电源开关214,所述type-c输入口211、usb输出口212、电量指示灯213、电源开关214和dc输出口27均设于电源壳体2上,且type-c输入口211、usb输出口212、电量指示灯213、电源开关214和dc输出口27均与电路板25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6设于电源顶盖215和电路板25之间。另外,对于无线充电线圈26、dc输出口27、type-c输入口211、usb输出口212、电量指示灯213和电源开关214的应用采用现有公开技术即可,不进行限定,如:usb输出口212可以给数码产品供电;无线充电线圈26可以为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dc输出口27通过转接线可以为一些12v电压的产品(点烟器或车载电器等,使车载电器可以脱离汽车来使用,极大的增加用户在使用中的方便性和拓展了应用场景)进行供电;type-c输入口211用于给电源内部的电池组24进行充电等。
3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顶盖50和电源顶盖215的结构尺寸相同,便于互相转用和替换应用。
35.该户外电源连接器结构,在应用时,连接器底盖旋转卡扣9和电源顶盖旋转卡扣
217配合连接后,使得电源输出触点216和连接器输入触点10配合电性连接,按一下电源开关214后,电量指示灯213亮起即可通电,可以将五个锂电池电源分别连接在连接器的五个面上,等于是将五个锂电池电源并联起来,得到单个锂电池电源容量的五倍容量,再通过连接器输出触点22进行电量的输出,由此可以得到五倍于单个锂电池电源的续航时长,即提升给其它电器产品供电时的续航时长。
36.此外,各部件的控制、型号及电路连接不作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时可灵活设置。涉及到的电路、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须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