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1737发布日期:2022-11-09 07: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城乡电气化快速发展,在电动车、工业、居民、商业用电等方面用电需求呈逐渐增加趋势,特别是随着空调、电动汽车的普及,用电量攀升的同时季节性的用电高峰越来越大,但配网增容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对于峰谷负荷差大的情况投资利用率低,短期难以解决,而移动储能车可凭借灵活移动、平抑功率波动、负荷削峰填谷、改善电能质量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季节性供电问题。
3.随着我国的国际形象整体提示,越来越多承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电源保障一直是重点问题,现有的柴油发电车存在启动时间长、噪音大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现有ups电源车采用“ac/dc”和“dc/ac”双向双级变换方式,由于两级架构环节较多且运行时负载功率需一直通过变换器传递,存在损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具备噪音小、启动速度快、安全性高、能量能双向流动、切换速度快和功耗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柴油发电车存在启动时间长、噪音大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现有ups电源车采用“ac/dc”和“dc/ac”双向双级变换方式,由于两级架构环节较多且运行时负载功率需一直通过变换器传递,存在损耗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包括运载二类底盘,所述运载二类底盘的表面分别安装有储能系统、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外部接口和线缆收放装置,所述储能系统包括车厢、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pcs、自动切换装置ats和控制系统。
6.优选的,所述电池系统安装在车厢内腔的底部,所述储能变流器pcs和自动切换装置ats并列安装于车厢内腔底部的右侧。
7.优选的,所述温控系统包含一台冷暖空调,空调安装于车厢的顶部,所述消防系统包含火灾探测装置、灭火装置、报警提示装置、手动应急启动装置。
8.优选的,所述外部接口包括充电接口和多功能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和多功能接口均安装在车厢正面右侧的底部。
9.优选的,所述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卷线机一和卷线机二,所述卷线机一和卷线机二并列安装于车厢内腔底部的左侧。
10.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监控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监控模块均分别与储能变流器pcs、自动切换装置ats和电池系统电连接进行通讯,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安装在车厢正面左侧的底部,所述监控模块安装在车厢内腔顶部左侧的前侧。
11.优选的,所述车厢正面的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车门,所述车厢正面的右侧安装有通风百叶,所述车厢右侧的底部安装有隐藏式爬梯,所述车厢正面的底部安装有消防
水雾接口。
12.优选的,所述车厢左侧的后侧安装有爬梯,所述车厢左侧的前侧安装有排风扇,所述车厢的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电缆门,所述车厢的顶部安装有光伏板,所述车厢内腔顶部左侧的后侧安装有ups模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运载二类底盘、储能系统、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外部接口和线缆收放装置进行配合,具备噪音小、启动速度快、安全性高、能量能双向流动、切换速度快和功耗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柴油发电车存在启动时间长、噪音大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现有ups电源车采用“ac/dc”和“dc/ac”双向双级变换方式,由于两级架构环节较多且运行时负载功率需一直通过变换器传递,存在损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剖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左视剖视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视剖视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电路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22.图中:1运载二类底盘、2储能系统、201车厢、202电池系统、203储能变流器pcs、204自动切换装置ats、205控制系统、20501人机交互模块、20502监控模块、3温控系统、4消防系统、5外部接口、501充电接口、502多功能接口、6线缆收放装置、601卷线机一、602卷线机二、7车门、8通风百叶、9隐藏式爬梯、10消防水雾接口、11爬梯、12排风扇、13电缆门、14光伏板、15 ups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图7,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包括运载二类底盘1,运载二类底盘1的表面分别安装有储能系统2、温控系统3、消防系统4、外部接口5和线缆收放装置6,储能系统2包括车厢201、电池系统202、储能变流器pcs203、自动切换装置ats204和控制系统205,各系统间通过一次、二次电缆连接在一起;
24.电池系统202安装在车厢201内腔的底部,储能变流器pcs203和自动切换装置ats204并列安装于车厢201内腔底部的右侧,电池系统20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高压箱,高压箱的输入端与储能变流器pcs203的直流侧电性连接,储能变流器pcs203的交流侧与自动切换装置ats204的输出端和负载电性连接,自动切换装置ats204与卷线机一601、卷线机二602和多功能接口5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储能变流器pcs203的直流侧与直流的充电接口501电性连接;
25.温控系统3包括安装在车厢201顶部的冷暖空调、用于送风的风道、安装在电池系统202上的循环风扇,用于控制电车厢201内的温度,消防系统4至少包含火灾探测装置、灭火装置、报警提示装置、应急启动装置组成,各装置间通过电连接进行通讯和控制,灭火装
置包括储存灭火介质的容器及控制阀、车厢201内铺设的消防管道及喷头;
26.外部接口5包括充电接口501和多功能接口502,充电接口501和多功能接口502均安装在车厢201正面右侧的底部,多功能接口502用于外接柴油发电机或其他交流电源,充电接口501用于连接充电桩为电池系统202充电;
27.线缆收放装置6包括卷线机一601和卷线机二602,卷线机一601和卷线机二602并列安装于车厢201内腔底部的左侧,通过设置卷线机一601和卷线机二602,便于对供电位置与移动储能电源车距离较远时,且移动储能电源车无法移动到理想的位置进行供电,同时方便对线缆进行收卷,卷线机一601和卷线机二602上缠绕的电缆与储能变流器pcs203、自动切换装置ats204间通过可拆卸的快速连接器电性连接;
28.控制系统205包括人机交互模块20501和监控模块20502,人机交互模块20501和监控模块20502均分别与储能变流器pcs203、自动切换装置ats204和电池系统202电连接进行通讯,人机交互模块20501安装在车厢201正面左侧的底部,监控模块20502安装在车厢201内腔顶部左侧的前侧,自动切换装置ats204包括用于切换电网和多功能电源接口的自动双电源开关,以及用于快速并离网切换的可控硅切换模块,自动切换装置ats204还包括网侧断路器、旁路断路器和负载断路器;
29.车厢201正面的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车门7,车厢201正面的右侧安装有通风百叶8,通过通风百叶8提高车厢201内的散热,车厢201右侧的底部安装有隐藏式爬梯9,通过隐藏式爬梯9便于供电需要攀爬时提供工具,车厢201正面的底部安装有消防水雾接口10,通过消防水雾接口10可进行快速的灭火;
30.车厢201左侧的后侧安装有爬梯11,车厢201左侧的前侧安装有排风扇12,车厢201的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电缆门13,车厢201的顶部安装有光伏板14,用于系统监控及消防部分的备用电源,车厢201内腔顶部左侧的后侧安装有ups模块15;
31.运载二类底盘1上安装有4根液压或电动支撑腿,用于长期驻车时减少轮胎压力,电池系统202包括至少一簇电池,电池簇由多个电参数匹配的电池模组和一个高压箱串联而成,电池模组均与其它部件可拆卸连接;
32.还包括外围电路,外围电路包括和主控系统连接的光伏供电单元、消防控制单元、视频监控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和照明单元。
33.使用时,移动储能电源车不仅可用于普通电源车的应急供电场合,还可用于不间断保电应用,可保证电网故障时10ms内切换到电池供电,负荷可无感连续工作,另外还可以用于电网互动场景,比如动态调峰、增容和峰谷套利等等,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解决电源车噪音大、启动速度慢、安全性差、能量不能双向流动、切换速度慢和功耗大等问题,能量能双向流动,可将电池电能动态回送到电网。
34.综上所述:该移动储能电源车,通过运载二类底盘1、储能系统2、温控系统3、消防系统4、外部接口5和线缆收放装置6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柴油发电车存在启动时间长、噪音大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现有ups电源车采用“ac/dc”和“dc/ac”双向双级变换方式,由于两级架构环节较多且运行时负载功率需一直通过变换器传递,存在损耗大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