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9922发布日期:2023-03-29 16:3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固定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海上环境中执行运输作业会使用到起重机,起重机主要用于舰船间货物的运输转移、海上补给、水下作业设备的投放与回收等重要任务,起重机的使用就需要使用到电缆,起重机使用的电缆通常是卷筒电缆,卷筒电缆是由两根或多根导线组成的导体,是一种可以为起重机提供动力电源、控制电源和控制信号的电缆卷绕装置,现有卷筒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使用螺丝固定在起重机上,螺丝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生锈和脱丝的现象,需要定期检查更换,电缆检修和更换时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拆装,较为麻烦,所以就需要安装一个可以进行快速拆装的固定装置,更加便于使用者使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螺丝进行固定,螺丝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生锈和脱丝的现象,拆装需要工具,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具备使用者可以进行快速拆装的优点,解决了使用螺丝进行固定,螺丝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生锈和脱丝的现象,拆装需要工具,较为麻烦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包括电缆卷筒和底座所述电缆卷筒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箱,所述定位箱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电缆卷筒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箱的内部设置有矩形空腔,所述空腔内部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另一侧空腔设置有挤压装置。
5.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在空腔的内部,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定位孔伸出空腔外部并设置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固定杆铰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固定块下端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空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杆。
6.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通过定位箱的内部与定位块的内部配合使用,使定位箱与定位块固定,从而使电缆卷筒与底座固定。
7.优选地: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杆,空腔所述挤压杆的表面套设有压杆,所述挤压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底部一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中心设置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一端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一侧与活动杆端部活动连接。
8.通过设置挤压装置,挤压装置与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使固定杆可以移出定位块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箱与定位块分离,从而实现电缆卷筒与底座分离。
9.优选地:所述空腔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一
端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
10.通过设置限位槽、限位杆和拉簧,使固定杆通过限位槽和限位杆只能进行左右移动,通过拉簧产生拉力,可以带动固定杆回弹至原位。
11.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远离定位块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挤压杆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弹簧。
12.通过设置定位杆,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使挤压杆可以更好的移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 通过在电缆卷筒两侧对称设置定位块,在底座上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配合作用的定位箱,定位箱内的固定装置与定位块配合固定,从而使电缆卷筒与底座固定,定位箱内的挤压装置与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使固定杆可以移出定位块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箱与定位块分离,从而实现电缆卷筒与底座分离,具备使用者可以进行快速拆装的优点。
14.2.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和挤压装置,通过挤压杆向下移动,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并使转动盘通过圆轴进行顺时针旋转,使转动盘带动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使活动杆右侧的内部带动移动杆通过固定块进行旋转,使移动杆带动固定杆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固定杆移出定位块的内部,使定位箱与定位块分离,从而使电缆卷筒与底座分离,压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使弹簧产生弹力,松开挤压杆后,通过弹力使压杆带动转动盘和挤压杆回弹至原位,固定杆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使拉簧产生一个拉力,松开挤压杆的同时,通过拉力使固定杆带动移动杆和活动杆回弹至原位,从而使定位箱与定位块固定,从而实现电缆卷筒和底座固定;结构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便于电缆卷筒的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19.图中:1、电缆卷筒;2、底座;3、定位箱;4、定位块;5、空腔;6、固定装置;601、固定杆;602、移动杆;603、固定块;604、活动杆;7、挤压装置;701、挤压杆;702、压杆;703、弹簧;704、转动盘;705、圆轴;8、限位槽;9、限位杆;10、拉簧;11、定位杆;12、定位孔;13、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实施例1
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电源电缆固定装置,包括电缆卷筒1、底座2、定位箱3、定位块4、空腔5、固定装置6、固定杆601、移动杆602、固定块603、活动杆604、挤压装置7、挤压杆701、压杆702、弹簧703、转动盘704、圆轴705、限位槽8、限位杆9、拉簧10、定位杆11、定位孔12和活动槽13,电缆卷筒1的底部与底座2的顶部活动连接,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箱3,定位箱3的左侧配合使用有定位块4,定位块4的左侧与电缆
卷筒1的右侧固定连接,定位箱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空腔5内壁的左侧设置有固定装置6,空腔5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挤压装置7。
23.参考图2,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杆601,固定杆601的表面与空腔5的内部活动连接,固定杆601的左侧与定位块4的内部活动连接,固定杆601的前侧紧密接触有移动杆602,移动杆602底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块603,固定块603的底部与空腔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杆602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杆604。
2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通过定位箱3的内部与定位块4的内部配合使用,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固定,从而使电缆卷筒1与底座2固定。
25.参考图2,挤压装置7包括挤压杆701,挤压杆701的表面与空腔5的内部活动连接,挤压杆701的表面套设有压杆702,挤压杆701的表面套设有弹簧703,弹簧703的顶部与压杆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挤压杆701底部的前侧紧密接触有转动盘704,转动盘70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轴705,圆轴705的后侧与空腔5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转动盘704左侧的前侧与活动杆604右侧的内部活动连接。
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挤压装置7,挤压装置7与固定装置6的配合使用,使固定杆601可以移出定位块4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分离,从而实现电缆卷筒1与底座2分离。
27.参考图2,空腔5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底部与固定杆601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杆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10,拉簧10的左侧与空腔5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
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8、限位杆9和拉簧10,使固定杆601通过限位槽8和限位杆9只能进行左右移动,通过拉簧10产生拉力,可以带动固定杆601回弹至原位。
29.参考图2,空腔5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1,定位杆11的内部与挤压杆701的表面滑动连接,定位杆11的顶部与弹簧703的底部固定连接。
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杆11,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使挤压杆701可以更好的移动。
31.参考图2,空腔5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的内部与固定杆601的表面滑动连接,定位孔12与空腔5的内部相连通。
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孔12,使固定杆601通过定位孔12的内部,可以移入定位块4的内部和移出定位块4的内部。
33.参考图2,定位块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的内部与固定杆601的左侧活动连接。
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活动槽13,活动槽13的内部与固定杆601的配合使用,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固定和分离。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在使用时,通过对挤压杆701施加向下的力,使挤压杆701向下移动,挤压杆70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压杆702向下移动并使转动盘704通过圆轴705进行顺时针旋转,使转动盘704带动活动杆604进行移动,从而使活动杆604右侧的内部带动移动杆602通过固定块603进行旋转,使移动杆602带动固定杆601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固定杆601移出定位块4的内部,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分离,从而使电缆卷筒1与底座2分离,压杆70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
使弹簧703产生弹力,松开挤压杆701后,通过弹力使压杆702带动转动盘704和挤压杆701回弹至原位,固定杆601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使拉簧10产生一个拉力,松开挤压杆701的同时,通过拉力使固定杆601带动移动杆602和活动杆604回弹至原位,从而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固定,从而实现电缆卷筒1和底座2固定。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缆卷筒1两侧对称设置定位块4,在底座2上设置有与定位块4相配合作用的定位箱3,定位箱3内的固定装置6与定位块4配合固定,从而使电缆卷筒1与底座2固定,定位箱3内的挤压装置7与固定装置6的配合使用,使固定杆601可以移出定位块4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箱3与定位块4分离,从而实现电缆卷筒1与底座2分离,具备使用者可以进行快速拆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使用螺丝进行固定,螺丝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生锈和脱丝的现象,拆装需要工具,较为麻烦的问题。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