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304发布日期:2022-12-24 05:5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储能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2.电池储能设备作为功率平衡装置和备用电源,可以用于各种需要动态储能的应用场合,在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不连续等问题,使系统可靠供电。
3.目前的储能变流器受限于主要器件的布局以及需要兼顾考虑到交流接线侧和直流接线侧线缆弯曲半径的因素,使得现有的储能变流器的交流主断路器和直流主断路器的位置距离地面较远,内部传输电的铜排以及线缆耗材过长,导致储能变流器的成本居高不下。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储能变流器,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旨在解决如何降低储能变流器成本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的输电模组,所述输电模组包括变流单元、电抗器、交流断路器、直流熔断器、交流进线侧铜排以及直流进线侧铜排,所述交流进线侧铜排和所述直流进线侧铜排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所述交流进线侧铜排靠近所述安装架的后侧设置,所述直流进线侧铜排靠近所述安装架的前侧设置,用以减小所述交流断路器和所述直流熔断器距离地面的高度。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抗器包括电抗器本体以及电抗器输入端,所述变流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交流输入铜排,所述交流输入铜排与所述电抗器输入端对应设置,用以减小所述交流输入铜排和所述电抗器输入端之间的距离。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输入铜排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且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电抗器本体的上方。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抗器输入端靠近所述电抗器本体的上端设置,所述电抗器还包括电抗器输出端,所述电抗器输出端靠近所述电抗器本体的下端设置,所述电抗器本体与所述交流断路器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所述电抗器输出端与所述电抗器输入端均位于所述电抗器本体朝向所述交流断路器的一侧,所述交流断路器设置有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所述电抗器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对应设置,用以减小所述电抗器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之间的距离。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熔断器设置于所述直流进线侧铜排的后侧。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熔断器设置有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所述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对应所述直流进线侧铜排设置。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电模组还包括直流隔离开关,所述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朝向所述直流隔离开关所在的方向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对应所述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设置,用以减小所述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与所述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之间的距离。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进线侧铜排以及所述直流进线侧铜排均靠近所述安装架的底端设置。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还包括箱柜,所述箱柜设置有容纳所述安装架和所述输电模组的容纳空间,所述安装架和所述输电模组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交流进线侧铜排靠近安装架的后侧设置,以使交流进线侧铜排可以直接与客户现场的桥架铜排连接,从而省去了交流输电线缆弯曲半径的空间,由于不用兼顾考虑到交流输电线缆弯曲半径,因此可以降低交流断路器的位置,使交流断路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距离地面的高度更低,同时为储能变流器中各元器件之间能够以较短路径连接铜排奠定了基础;由于直流进线侧铜排与交流进线侧铜排相对设置,且将直流进线侧铜排靠近安装架的前侧设置,保证了直流线缆的接线空间,因此也不用兼顾考虑到直流输电线缆的弯曲半径,使直流熔断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距离地面的高度更低,进而降低了传输电的铜排以及线缆的耗材,因此降低了储能变流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储能变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储能变流器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图1储能变流器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储能变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储能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1储能变流器12变流单元121本体122交流输入铜排13电抗器131电抗器输入端132电抗器输出端133电抗器本体14交流断路器141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5直流熔断器151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2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6交流进线侧铜排17直流进线侧铜排18直流隔离开关181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19箱柜20容纳空间
ꢀꢀ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
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9.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1,如图1所示,该储能变流器1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于安装架上的输电模组,输电模组包括变流单元12、电抗器13、交流断路器14、直流熔断器15、交流进线侧铜排16以及直流进线侧铜排17,交流进线侧铜排16和直流进线侧铜排17相对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交流进线侧铜排16靠近安装架的后侧设置,直流进线侧铜排17靠近安装架的前侧设置,用以减小交流断路器14和直流熔断器15距离地面的高度。
31.其中,交流进线侧铜排16靠近安装架的后侧设置,以使交流进线侧铜排16可以直接与客户现场的桥架铜排连接,从而省去了交流输电线缆弯曲半径的空间,由于不用兼顾考虑到交流输电线缆的弯曲半径,因此可以降低交流断路器14的位置,使交流断路器14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距离地面的高度更低,同时为储能变流器1中各元器件之间能够以较短路径连接铜排奠定了基础;由于直流进线侧铜排17与交流进线侧铜排16相对设置,且将直流进线侧铜排17靠近安装架的前侧设置,保证了直流线缆的接线空间,因此也不用兼顾考虑到直流输电线缆的弯曲半径,使直流熔断器15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距离地面的高度更低,进而降低了传输电的铜排以及线缆的耗材,因此降低了储能变流器1的成本。
32.如图1和图3所示,电抗器13包括电抗器本体133以及电抗器输入端131,变流单元12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121和交流输入铜排122,交流输入铜排122与电抗器输入端131对应设置,用以减小交流输入铜排122和电抗器输入端131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电抗器输入端131正对交流输入铜排122,使电抗器输入端131到交流输入铜排122的路径相较于传统布局更短,从而减少了电抗器输入端131与交流输入铜排122之间的输配电铜排的使用量,进而降低了储能变流器1的制造成本。
33.进一步地,交流输入铜排122位于本体121的下方,且本体121设置于电抗器本体133的上方。通过将本体121置于电抗器本体133的上方,相较于将本体121置于电抗器本体133的下端而言,降低了电抗器本体133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电抗器输出端132可以对应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设置奠定了基础。同时,交流输入端设置于本体121下方,从而减少了电
抗器输入端131与交流输入铜排122之间的输配电铜排的使用量。
34.如图1和图2所示,电抗器输入端131靠近电抗器本体133的上端设置,电抗器13还包括电抗器输出端132,电抗器输出端132靠近电抗器本体133的下端设置,电抗器本体133与交流断路器14相对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电抗器输出端132与电抗器输入端131均位于电抗器本体133朝向交流断路器14的一侧,交流断路器14设置有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电抗器输出端132与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对应设置,用以减小电抗器输出端132与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电抗器输出端132正对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使电抗器输出端132到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的路径相较于传统布局更短,从而减少了电抗器输出端132与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之间的输配电铜排的使用量,进而降低了铜排的耗材,同时还降低了储能变流器1的整机的体积,提高了储能变流器1的功率密度。
3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抗器输出端132的铜排距离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的竖直距离为d1,其中0mm≤|d1|≤50mm;电抗器输出端132的铜排距离交流断路器上端铜排141的水平距离为d2,其中50mm≤|d2|≤200mm;电抗器输入端131的铜排距离交流输入铜排122的竖直距离为d3,其中0mm≤|d3|≤50mm;电抗器输入端131的铜排距离交流输入铜排122的水平距离为d4,其中50mm≤|d4|≤20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d1=6mm;d2=140mm;d3=12mm;d4=190mm。
36.如图4所示,直流熔断器15设置于直流进线侧铜排17的后侧。将直流熔断器15对应直流进线侧铜排17设置,并且直流熔断器15置于直流进线侧铜排17的后侧,使得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到直流进线侧铜排17的距离最短,不仅减小了储能变流器1的整体尺寸,还降低了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到直流进线侧铜排17之间的铜排的耗材。
37.并且,直流熔断器15设置有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对应直流进线侧铜排17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从而减小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到直流进线侧铜排17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了直流熔断器下侧铜排152到直流进线侧铜排17之间的铜排的耗材。
38.进一步地,输电模组还包括直流隔离开关18,直流熔断器15设置有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朝向直流隔离开关18所在的方向设置。直流隔离开关18靠近安装架的前侧设置,且直流隔离开关18位于直流进线侧铜排17的上方设置,将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朝向直流隔离开关18设置,是为了减小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距离直流隔离开关18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到直流隔离开关18之间的铜排耗材。
39.此外,直流隔离开关18设置有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181,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对应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181设置,用以减小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与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18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有效减少直流熔断器上侧铜排151与直流隔离开关下侧铜排181之间的铜排耗材。
40.如图1和图4所示,交流进线侧铜排16以及直流进线侧铜排17均靠近安装架的底端设置。交流进线侧铜排16和直流进线侧铜排17均位于安装架的底部,使得设置于交流进线侧铜排16和直流进线侧铜排17上方的交流断路器14和直流熔断器15可以更加靠近地面设置。
41.如图1和图5所示,储能变流器1还包括箱柜19,箱柜19设置有容纳安装架和输电模
组的容纳空间20,安装架和输电模组均位于容纳空间20内。通过设置箱柜19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灰尘或者杂物进入箱柜19内部,影响输电模组的正常工作,同时将输电模组置于箱柜19内部,还可以提高储能变流器1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架可以安装在箱柜19的内壁。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1的布局应用于直流电压1500v,功率1.8mw的储能变流器上,可以将其尺寸做到1080(宽)*870(深)*2172(高)mm,相较于现有的同规格的储能变流器,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