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架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5483发布日期:2023-01-25 03:5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架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电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架设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机电设备在建筑领域用处很多,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离不开电缆的铺设。施工中,经常会用到电缆架设装置进行电缆架设铺装,如专利号为n202110776327.8,提出的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其可以减少线缆松脱使多余线缆被拉出的情况,从而减少线缆缠绕打结的情况,有效保证电缆架设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且,转动辊的设置将线缆与拉紧框之间以及辊轴与拉紧框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线缆与拉紧框之间以及辊轴与拉紧框之间的摩擦力。
3.其虽然可以便于线缆和线辊在施工人员拉动的作用下转动,但是仍然需要人力拉动,不便于对缆线进行牵引,而且其安装线缆卷盘较为繁琐,还存在这不便于对缆线进行转向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可旋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可旋转底座顶部的轨道式放线架和缆线牵引组件;
6.所述轨道式放线架包括固定放线架和移动放线架,所述缆线牵引组件位于所述固定放线架和移动放线架之间,且位于所述可旋转底座的边缘处。
7.优选的,所述可旋转底座包括:
8.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和所述底板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用于保持顶板可以转动的平面轴承;所述顶板上设有用于锁定其位置的锁紧件。
9.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开设于所述顶板顶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手摇螺杆,所述手摇螺杆的下端抵紧在底板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放线架和移动放线架以可旋转底座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放线架和移动放线架的内部均设有可调节放线轮。
11.优选的,所述可调节放线轮包括:固定导轮和移动导轮;
12.所述固定导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轨道式放线架的内侧,所述轨道式放线架的内侧壁开设导槽,所述导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块,所述移动导轮通过转轴安装在导块的一侧,所述导块通过连接杆连接在电动滑台的滑台上,所述电动滑台安装在轨道式放线架中。
13.优选的,所述固定导轮中的转轴端部通过变速箱连接有驱动电机一。
14.优选的,所述移动放线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限制固定块位置的移动槽,所述固定块活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槽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缆线牵引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顶板顶部的放线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放线架的内部用于夹持缆线的放线轮。
16.优选的,所述放线轮包括:带有电机的动力轮和可上下调节的压力轮,所述压力轮位于所述动力轮的正上方。
17.优选的,所述缆线牵引组件还包括:引线环,所述引线环通过支杆固定在放线架的内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可旋转底座、轨道式放线架、缆线牵引组件等部件构成,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轨道式放线架的设置,方便了线缆卷盘的放置,缆线牵引组件可以主动牵引缆线,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将轨道式放线架、缆线牵引组件设置在可旋转底座上,利于整体的旋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换换线的方向,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架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架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旋转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缆线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放线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放线架的放线状态示意图。
28.图中:
29.1、可旋转底座;101、底板;102、顶板;103、平面轴承;104、锁紧件;105、螺纹孔;106、手摇螺杆;
30.2、轨道式放线架;201、固定放线架;202、移动放线架;203、可调节放线轮;204、固定导轮;205、移动导轮;206、导槽;207、导块;208、连接杆;209、电动滑台;210、固定块;211、移动槽;212、驱动电机一;
31.3、缆线牵引组件;301、放线架;302、放线轮;303、动力轮;304、压力轮;305、引线环;306、支杆;307、u型架;308、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的,该装置包括:可旋转底座1、轨道式放线架2和缆线牵引组件3。其中,轨道式放线架2方便了线缆卷盘的放置缆线牵引组件3可以主动牵引缆线,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将轨道式放线架2、缆线牵引组件3设置在可旋转底座1上,利于整体的旋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换换线的方向,使用
更加便捷。
34.具体的,上述旋转底座1由底板101、顶板102、平面轴承103构成,平面轴承103安装在顶板102的底部和述底板101的顶部之间,可以保持保持顶板102可以转动,便于在实际需要的时候进行转动顶板102,在旋转之后,由顶板102和底板101之间的锁紧件104进行锁紧顶板102的位置,避免其随意转动。
35.如图3所示,上述锁紧件104由螺纹孔105和手摇螺杆106构成,通过攻牙机在顶板102的顶部开设孔径为2cm的螺纹孔105,且其贯穿顶板102。对应螺纹孔105的尺寸在其内部拧入手摇螺杆106,并将其下端抵紧在底板101的顶部。通过转动手摇螺杆106可以对顶板102进行锁紧和松动。
36.具体的,上述轨道式放线架2由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构成,两者均设置为槽钢型结构,方便后续进行安装可调节放线轮203和电动滑台209。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顶板102上,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并将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以可旋转底座1的中心对称设置,可以保持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之间平行,利于线缆卷盘的放置,避免线缆卷盘错位,造成掉落的情况。另外,缆线牵引组件3位于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之间,且位于可旋转底座1的边缘处,便于进行牵引缆线。
37.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可调节放线轮203包括固定导轮204和移动导轮205。两者均由转轴、导向轮构成,导向轮固定在转轴的外部。固定导轮204中的转轴转动安装在轨道式放线架2的内侧,并且该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轨道式放线架2的外部,便于在其端部安装变速箱和驱动电机一212,使得驱动电机一212可以带动固定导轮204转动。通过固定导轮204和移动导轮205的设置,便于线缆卷盘的放置,使得线缆卷盘可以转动。
38.另外,为了方便适应不同大小的线缆卷盘的放置,在轨道式放线架2的内侧铣出导槽206,并在导槽206中放置相匹配的导块207,且导块207可以在导槽206中滑动。然后将移动导轮205中的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导块207的表面。并在导块207的一侧焊接连接杆208,将连接杆208的另一端固在电动滑台209的滑台上,将电动滑台209通过螺栓安装在轨道式放线架2中。根据线缆卷盘的直径,通过电动滑台209带动导块207在导槽206中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固定导轮204和移动导轮205之间的间距。
39.为了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线缆卷盘的放置,在顶板102的顶部铣出两组相同规格的移动槽211,且其与移动槽211呈垂直状态。另外,在移动放线架202的底部焊接两组与移动槽211相对应的固定块210,固定块210可以在移动槽211移动,同时,移动槽211可以限制住移动放线架202的位置,便于根据线缆卷盘的宽度调节移动放线架202的位置,并且其受到线缆卷盘的限制,在使用时不会发生移位。
40.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安装缆线牵引组件3的时候,在顶板102的边缘处,且位于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之间焊接一个放线架301,该放线架301设置为龙门型结构,方便放线轮302的安装。
41.上述放线轮302由动力轮303和压力轮304构成。两者均由转轴、导向轮构成,导向轮固定在转轴的外部。动力轮303中的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放线架301内部的下端,并且该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放线架301的外部,并在其端部安装变速箱和电机。将压力轮304中的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u型架307的内侧,保持压力轮304可转动,且压力轮304可以上
下调节,配合动力轮303将缆线压紧。
42.另外,u型架307的两侧边部贴在放线架301的内侧边部,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的,在放线架301的顶部开设螺纹孔,并在其内部连接调节螺栓308,其下端转动安装在u型架307的顶部,通过转动调节螺栓308可以带动压力轮304下移进行压紧缆线。
43.为了保证缆线可以顺利进入到动力轮303和压力轮304之间,在放线架301的内侧通过支杆306焊接一个或者多个引线环305,可以对缆线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在牵引缆线的时候造成脱落的情况。
44.如图8所示,在将带有缆线的缆线盘放置在固定放线架201和移动放线架202中的固定导轮204和移动导轮205上之后。通过驱动电机一212带动固定导轮204转动,从而带动缆线盘转动,将缆线头引入到引线环305中,并插入到动力轮303和压力轮304之间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栓308可以带动压力轮304下移进行压紧缆线,然后开电机带动动力轮303转动,进行牵引缆线即可。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