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8061发布日期:2023-02-24 20:1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柜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


背景技术:

2.低压柜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低压柜内的部件主要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组成。主要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各种不同场合;现有的低压柜实用性较低,雨天雨水容易渗入低压柜内部,雨水与低压柜内部电器接触后容易烧毁电器,存在安全隐患,且现有的低压柜散热效果不佳,低压柜不能自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会影响内部零件使用寿命,并导致柜体内部的元件因高温产生烧毁的现象。
3.中国专利号cn215817095u公开的一种自动散热的低压柜,该装置初步解决了散热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低压柜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在户外,当遇到暴雨时,雨水可能浸泡到低压柜,但是该装置并没有针对设备防雨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当箱体内部过热时,吹风装置吹风,冷却装置冷却,吹出的热风可通过散热槽散出,当户外下雨时,通过推送装置将箱体推高,避免雨水的浸泡,通过收缩装置,可将挡雨的范围扩大,从而保持箱体内部的干爽,避免内部电路损坏。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包括底座、推送装置、箱体、收缩装置、冷却装置和吹风装置;
7.推送装置固定设置在底座顶部两侧;
8.箱体固定设置在推送装置的顶部,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箱门,箱体远离箱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
9.收缩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机构和第二收缩机构,第一收缩机构与第二收缩机构结构相同,第一收缩机构和第二收缩机构镜像设置在箱体的顶部;
10.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第一冷却机构与第二冷却机构结构相同,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镜像设置在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
11.吹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顶部。
12.优选的,推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x形支架、顶推车和第一横杆;
13.第一底板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的顶部,第一底板的顶部一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铰接块,靠近铰接块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条;
14.x形支架具有一对并且结构相同,x形支架之间通过第一横杆转动连接,x形支架的一侧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滑动轮,滑动轮分别与第一底板的顶部和第一顶板的顶部滑动连
接,x形支架远离滑动轮的一侧与铰接块铰接,靠近铰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贯穿顶推车与x形支架转动连接;
15.顶推车转动设置在一对限位条之间,顶推车的底部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推块,顶推块贯穿第二横杆并且与第二横杆转动连接。
16.优选的,第一收缩机构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
17.第二顶板固定设置在箱体顶部,第二顶板远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滑轨;
18.第三顶板靠近滑轨的一侧设置有滑块,第三顶板远离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光伏板。
19.优选的,吹风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电机和风扇;
20.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内顶部;
21.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架靠近箱体的内底部;
22.风扇固定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
23.优选的,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水管和第二支架;
24.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左侧内壁上;
25.冷却水管为s形状环形设置在第二支架上。
26.优选的,箱门上设置有观察孔。
27.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8.1.本技术通过推送装置和收缩装置的设置,解决了低压柜在遇到雨季时不会被雨水浸泡及增大挡雨面积的问题。
29.2.本技术通过冷却装置、散热槽和吹风装置的使用,增强了低压柜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主视图;
31.图2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侧视图;
32.图3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结构整体图一;
33.图4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结构整体图二;
34.图5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一;
35.图6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二;
36.图7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图二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8是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的图三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中标号为:
39.1-底座;
40.2-推送装置;
41.21-第一底板;
42.211-铰接块;
43.212-限位条;
44.22-第一顶板;
45.23-x形支架;
46.231-滑动轮;
47.232-第一横杆;
48.234-第二横杆;
49.24-顶推车;
50.241-液压缸;2411-推块;
51.3-箱体;
52.31-箱门;
53.311-观察孔;
54.32-散热槽;
55.4-收缩装置;
56.41-第一收缩机构;
57.411-第二顶板4111-滑轨;
58.412-第三顶板;4121-滑块;4122-光伏板;42-第二收缩机构;
59.5-冷却装置;
60.51-第一冷却机构;
61.511-冷却水管;
62.512-第二支架;
63.52-第二冷却机构;
64.6-吹风装置;
65.61-第一支架;
66.62-电机;
67.6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9.参见图1至图8所示,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低压柜,包括底座1、推送装置2、箱体3、收缩装置4、冷却装置5和吹风装置6;
70.推送装置2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部;
71.箱体3固定设置在推送装置2的顶部,箱体3的前侧设置有箱门31,箱体3远离箱门3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32;
72.收缩装置4包括第一收缩机构41和第二收缩机构42,第一收缩机构41与第二收缩机构42结构相同,第一收缩机构41和第二收缩机构42镜像设置在箱体3的顶部;
73.冷却装置5包括第一冷却机构51和第二冷却机构52,第一冷却机构51与第二冷却机构52结构相同,第一冷却机构51和第二冷却机构52镜像设置在箱体3内壁的左右两侧;
74.吹风装置6设置在箱体3内顶部。
75.当箱体3内部过热时,吹风装置6吹风,冷却装置5冷却,吹出的热风可通过散热槽32散出,当户外下雨时,通过推送装置2将箱体3推高,避免雨水的浸泡,通过收缩装至,可将挡雨的范围扩大,从而保持箱体3内部的干爽,避免内部电路损坏。
76.参见图1至图8所示,推送装置2包括第一底板21、第一顶板22、x形支架23、顶推车24和第一横杆232;
77.第一底板2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第一底板21的顶部一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铰接块211,靠近铰接块21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条212;
78.x形支架23具有一对并且结构相同,x形支架23之间通过第一横杆232转动连接,x形支架23的一侧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滑动轮231,滑动轮231分别与第一底板21的顶部和第一顶板22的顶部滑动连接,x形支架23远离滑动轮231的一侧与铰接块211铰接,靠近铰接块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234,第二横杆234贯穿顶推车24与x形支架23转动连接;
79.顶推车24转动设置在一对限位条212之间,顶推车24的底部设置有液压缸241,液压缸24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推块2411,顶推块2411贯穿第二横杆234并且与第二横杆234转动连接。
80.通过液压缸241的推送,使得推块2411带动第二横杆23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推车24沿着限位条212水平移动,通过顶推车24的移动,使得x形支架23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顶板22与第一底板21之间的间距得到改变,而后实现了箱体3的上下移动。
81.参见图1至图7所示,第一收缩机构41包括第二顶板411和第三顶板412;
82.第二顶板411固定设置在箱体3顶部,第二顶板411远离箱体3的一侧设置有滑轨4111;
83.第三顶板412靠近滑轨411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4121,第三顶板412远离滑轨4111的一侧设置有光伏板4122。
84.通过滑块4121与滑轨4111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二顶板411和第三顶板412的收缩,从而增加了挡雨的范围,增强实用性,通过光伏板4122的使用,使装置在晴热天气时能够给吹风装置6和冷却装置5供电,增加了设备的节能性。
85.参见图1至图6所示,吹风装置6包括第一支架61、电机62和风扇63;
86.第一支架61固定设置在箱体3的内顶部;
87.电机62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61上,电机62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架61靠近箱体3的内底部;
88.风扇63固定设置在电机62的输出端。
89.当天气过热时,通过电机62带动风扇63旋转,通过箱体3上的散热槽32将热气散发,从而实现冷却功能。
90.参见图1至图6所示,第一冷却机构51包括冷却水管511和第二支架512;
91.第二支架512固定设置在箱体3的左侧内壁上;
92.冷却水管511为s形状环形设置在第二支架512上。
93.通过冷却水管511的设定,增加了吹风装置6在冷却时的效果,使得冷却效果更佳,从而增加实用性。
94.参见图1至图4所示,箱门31上设置有观察孔311。
95.通过观察孔311的设定,实现了在工作人员在未开启柜门的情况下能够随时观察箱体3内部的情况,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同时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9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