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7868发布日期:2023-01-25 12:1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耳机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耳机已成为人们常用的电子配件,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满足通信、听音乐等需求,给用户带来方便的体验。其中,无线耳机由于不需要与电子设备直接线连接,因此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但是,无线耳机需要充电才能使用,无线耳机的充电设备一般为耳机充电盒,而在一些不具备外界电源的环境下,一旦耳机充电盒内电量耗尽则无法使用,导致无法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3.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中空腔,且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置凹槽;发电组件,发电组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按压件,按压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中空腔内并与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充电组件,充电组件与发电组件连接,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用于与耳机电连接。
6.进一步地,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与按压件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传动轴与发电组件驱动连接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
7.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棘轮,棘轮的内周壁具有棘齿,棘轮与传动轴同轴设置并与发电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摆杆,摆杆与传动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棘爪,棘爪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摆杆的端部,且棘爪的头部与棘齿配合。
8.进一步地,发电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设置在壳体上,转子与传动轴同轴设置并与棘轮固定连接,棘轮带动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
9.进一步地,传动件为齿轮,齿轮与传动轴同轴设置;和/或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和用于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部,按压部与齿条部连接,且按压部位于壳体的外侧。
10.进一步地,按压件还包括辅助固定条,辅助固定条与按压部连接且与齿条部间隔且平行设置,以使辅助固定条、齿条部和按压部构成u形结构,齿轮位于u形结构内。
11.进一步地,按压件为两个,两个按压件相对设置;和/或两个按压件在耳机充电装置的传动组件的传动轴的轴向上错位设置具有高度差。
12.进一步地,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按压件和壳体连接,用于向按压件提供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复位力。
13.进一步地,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将发电组件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
直流电。
14.进一步地,壳体的中空腔沿耳机充电装置的传动组件的传动轴的轴向分为操作安装区和发电安装区,按压件设置在操作安装区,发电组件设置在发电安装区,容置凹槽为两个,且两个容置凹槽分别位于发电安装区的两侧。
15.进一步地,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池分别与发电组件和充电组件电连接;和/或保护盖,保护盖与壳体可闭合地连接,用于遮挡或避让容置凹槽。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耳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发电组件、按压件和充电组件,壳体具有中空腔,且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耳机的容置凹槽,发电组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按压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中空腔内并与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充电组件与发电组件连接,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用于与耳机电连接,这样当需要充电时,用户只需将耳机放置在容置凹槽内,然后用手不断按压按压件,即可带动发电组件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组件传输至耳机,从而对耳机进行充电,不受外界是否具有充电电源的限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耳机充电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耳机充电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2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耳机充电装置去掉上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壳体;11、上壳;12、下壳;13、容置凹槽;20、按压件;21、按压部;22、齿条部;23、辅助固定条;30、传动件;40、传动轴;50、棘轮;51、棘齿;60、摆杆;70、棘爪;80、定子;90、转子;100、复位件;110、电流转换模块;120、耳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6.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
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随时随地对耳机进行充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装置。
30.如图1至图4所示,耳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0、发电组件、按压件20和充电组件。壳体10具有中空腔,且壳体10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耳机120的容置凹槽13。发电组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按压件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中空腔内并与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充电组件与发电组件连接,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用于与耳机120电连接。
31.通过设置耳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0、发电组件、按压件20和充电组件,壳体10具有中空腔,且壳体10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耳机120的容置凹槽13,发电组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按压件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中空腔内并与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充电组件与发电组件连接,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用于与耳机120电连接,这样当需要充电时,用户只需将耳机120放置在容置凹槽13内,然后用手不断按压按压件20,即可带动发电组件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组件传输至耳机120,从而对耳机120进行充电,不受外界是否具有充电电源的限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对耳机120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3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耳机120为需要充电使用的耳机,例如无线耳机、蓝牙耳机等类型。
33.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30和传动轴40。传动件30与按压件20连接。传动轴40与传动件30固定连接,传动轴40与发电组件驱动连接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
34.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凹槽13为壳体10位于该处的部分向中空腔内凹陷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容置凹槽13也会占用中空腔的部分空间。为了更合理地安排耳机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壳体10的中空腔沿传动轴40的轴向分为操作安装区和发电安装区,按压件20设置在操作安装区,发电组件设置在发电安装区。显然,耳机一般为左右耳两个,因此容置凹槽13为两个,且两个容置凹槽13分别位于发电安装区的两侧,从而形成交错设置以避让发电组件。也就是说,按压件20与容置凹槽13分别位于中空腔的两端,使得按压件20与容置凹槽13互不干扰,不会形成干涉。具体的,如图1所示,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扣合形成中空腔。下壳12具有避让按压件20的缺口部,上壳11与下壳12扣合后将缺口部的缺口封堵,从而将按压件20限位止挡。
35.如图3至图5所示,传动组件还包括棘轮50、摆杆60和棘爪70。棘轮50、摆杆60和棘爪70构成棘轮机构。棘轮50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摆杆60和棘爪70位于凹槽内。棘轮50的内周壁具有棘齿51,棘轮50与传动轴40同轴设置并与发电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摆杆60与传动轴40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棘爪70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摆杆60的端部,且棘爪70的头部与棘齿51配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棘爪70为两个,两个棘爪70
相对设置在摆杆60的两端。
36.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0、棘轮机构和发电组件沿传动轴40的轴向依次设置。
37.如图3所示,发电组件包括定子80和转子90。定子80设置在壳体10上,转子90与传动轴40同轴设置并与棘轮50固定连接,棘轮50带动转子90相对于定子8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定子80为磁环,转子90为线圈,磁环套设在线圈的外侧。
38.如图3至图4所示,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复位件100。复位件100的两端分别与按压件20和壳体10连接,用于向按压件20提供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复位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00为弹簧。
39.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按压按压件20带动传动件30和传动轴40沿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摆杆60以及棘爪70在棘轮50的凹槽内沿顺时针转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棘爪70的头部向外伸展并与棘轮50的棘齿51止挡配合,从而带动棘轮50一起转动,进而带动线圈相对于磁环转动,从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当按压件20的按压行程结束用户松开手后,在复位件100的作用下,按压件20向外移动回复至未按压状态,在此过程中,按压件20会带动传动件30和传动轴40沿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摆杆60以及棘爪70在棘轮50的凹槽内沿逆时针转动,此时棘爪70无法与棘齿51形成止挡配合,从而只能自转而无法再带动棘轮50沿逆时针转动,进而无法带动线圈沿逆时针转动,线圈可以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顺时针转动。当按压件20回复至未按压状态后,再次按压按压件20,可以继续带动线圈沿顺时针转动,这样不断地按压按压件20,能够一直带动线圈沿顺时针转动,使得发电组件能够持续发电,从而为耳机进行充电。
40.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0为齿轮,齿轮与传动轴40同轴设置。相应的,如图4所示,按压件20包括按压部21和用于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部22。按压部21与齿条部22连接,且按压部21位于壳体10的外侧。这样用户用手按压按压部21,以使齿条部22向中空腔内移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40转动,最终带动转子90转动。具体的,复位件100与齿条部22远离按压部21的一端连接,从而在用户松开手后向外推出按压件20。当然,传动件30和按压件20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转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1.进一步的,为了使用户更均匀用力地按压按压件20,如图4所示,按压件20还包括辅助固定条23。辅助固定条23与按压部21连接且与齿条部22间隔且平行设置,以使辅助固定条23、齿条部22和按压部21构成u形结构,齿轮位于u形结构内。相应的,一个按压件20对应设置两个复位件100,另一个复位件100与辅助固定条23远离按压部21的一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用户向内按压按压件20的力以及复位件100的复位力不会发生偏移,避免带动按压件20偏移既定运动轨迹,与传动件30或其他部件发生挤压碰撞。
42.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20为两个,两个按压件20相对设置。两个按压件20在传动轴40的轴向上错位设置具有高度差。相应的,上壳11和下壳12扣合的部分均为台阶结构。这样使得两个按压件20不会产生干涉,能够同时带动齿轮转动。当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充电装置,可以将耳机充电装置握在手中,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向内按压两个按压件20,使得操作更加舒适省力,且能够提高线圈的转速,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43.由于线圈和磁环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而耳机的充电用电一般为直流电,如图3所示,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流转换模块110,电流转换模块110分别与发电组件和充电接头电连接,用于将发电组件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具体的,电流转换模块110可
以是具有电流转换电路的pcb板。
44.为了提高耳机充电装置的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池分别与发电组件和充电组件电连接。当耳机不需要充电时,用户在闲暇时也可以按压按压件20使发电组件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储存在电池内,以在必要时通过电池对耳机进行充电。进一步的,耳机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池开关,用于控制电池电路的开闭。也就是说,打开电池开关后,电池才能与充电接头连通,从而对耳机进行充电。再进一步的,耳机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池充电接头,用户可以在具备充电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外接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节约人力。
45.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与壳体10可闭合地连接,用于遮挡或避让容置凹槽13。具体的,保护盖与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吸的方式闭合。通过上述设置,保护盖能够在充电过程中保护耳机,并防止耳机从容置凹槽13内脱落。
4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耳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0、发电组件、按压件20和充电组件,壳体10具有中空腔,且壳体10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耳机120的容置凹槽13,发电组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按压件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中空腔内并与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充电组件与发电组件连接,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用于与耳机120电连接,这样当需要充电时,用户只需将耳机120放置在容置凹槽13内,然后用手不断按压按压件20,即可带动发电组件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组件传输至耳机120,从而对耳机120进行充电,不受外界是否具有充电电源的限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对耳机120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4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