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139发布日期:2023-03-17 21: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的弱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布线是其中较为重要且繁琐的一环。主要问题在于弱电线路数目较多,并且不仅包括低压输电线路,还包括各种信号线。易出现线路杂乱、相互缠绕弯折等问题,并且易出现信号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信号传输等问题。采用合适的布线装置,将线路分别区分固定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的布线装置普遍是将线路卡接固定,线路安装后无法移动,对后续的维护或改造存在负面影响。并且普遍是一线一槽,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的弱电布线装置不便于后续的维护或改造,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
4.一种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包括底板、安装板、转轴、卡板、弹簧、盖板,所述底板的一面设有两片所述安装板,两片所述安装板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多根所述转轴,多根所述转轴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安装板垂直,每一所述转轴上均套有多片所述卡板,每一所述转轴上最边缘的两片所述卡板分别通过所述弹簧与两片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的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长条形平板,沿其长边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为长条形平板,其一侧长边与所述底板连接;两片所述安装板分别于设于两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内侧。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l形平板,沿其内外侧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为弯折为l形的长条形平板,其一侧长边与所述底板连接;两片所述安装板分别于设于两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内侧。所述底板在设有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拐角位置,设有一个或多个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底板垂直。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弯折为l形的长条形平板,沿其长边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为l形平板,其内侧边缘与所述底板连接;两片所述安装板分别于设于两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内侧。其中一根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安装板的拐角处。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片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于相互远离的外侧设有限位头限制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卡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限位头均不限制所述转轴的周向转动。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
为横截面呈c形的长条结构,以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板的角度插接于所述安装板相互远离的外侧,并与所述限位头衔接。
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仅对线路进行夹持限位而没有完全固定,线路在夹持后还可以抽拉移动,便于进行后续的维护和改造。通过多个卡板对线路进行夹持,一个线槽中可容纳多根线路,占用空间小。且可以方便的通过卡板实现线路间的屏蔽功能,在紧密布线的同时避免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11.图1是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实施例2中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实施例3中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实施例4中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实施例1:
18.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及其移除盖板7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包括底板2、安装板3、转轴4、卡板5、弹簧6、盖板7。
20.底板2为长条形平板,沿长边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21。安装板3为长条形平板,一侧长边与底板2连接。两片安装板3分别设于两组安装孔21之间的内侧,相互平行且均与底板2垂直。
21.两片安装板3之间等间距的设有多根转轴4。转轴4与底板2平行,与安装板3垂直。每一转轴4上套有六片卡板5,每一转轴4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的安装板3。安装板3在外侧每一贯穿位置设有限位头31,通过限位头31限制转轴4的轴向滑动。限位头31、安装板3以及卡板5均不限制转轴4的转动。
22.卡板5为方形平板,中间设有直径略大于转轴4直径的通孔,供转轴4穿过,底部与底板2抵接,在安装了盖板7后,顶部与盖板7抵接。弹簧6也套于转轴4外,最边缘的两片卡板5分别通过一个弹簧6与两片安装板3的内侧抵接。
23.弹簧6应具有较长的伸缩范围,在伸长时可以将全部的卡板5抵紧,压紧时可以在卡板5之间容纳五根线路。附图中为便于清楚的展示各个卡板5,将弹簧6绘制为了压缩时的状态。
24.盖板7为横截面呈“c”形的长条形结构,将其开口一侧朝向安装板3,并插接于安装板3的外侧。在盖板7的边缘还设有多个与限位头31适应的凹槽,插接时凹槽也与限位头31衔接。
25.在进行弱电工程施工时,在走线区域将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的底板2通过
安装孔21固定于墙体上。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的方向与走线方向一致,线路分别卡在相邻的各个卡板5之间实现侧向的限位,转轴4作为底部的限位,最后盖上盖板7作为顶部的限位。安装后需要调整时,依旧可以拉动线路。
26.实施例2:
27.请参阅图3,是本实施例中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在移除盖板7后的结构示意图。
2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卡板5为长条形形平板,且其材质为具备屏蔽功能的材质。设于不同的转轴4的卡板5的首尾端相互贴近。在这一结构下卡板5同时承担屏蔽板的功能,避免信号干扰。
29.实施例3:
30.请参阅图4,是本实施例中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在移除盖板7后的结构示意图。
3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板2为“l”形平板,沿内外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21。安装板3为弯折为“l”形的长条形平板,一侧长边与底板2连接。两片安装板3分别设于两组安装孔21之间的内侧,相互平行且均与底板2垂直。
32.在底板2上两片安装板3之间的区域的拐角位置,还设有三根转向柱32,用于实现线路在同一平面内的转向。转向柱32的芯轴的底端固定于底板2上,顶端与盖板抵接,外部套有可转动的轴套。由于转向柱32数量少于线路数量,可视情况共用转向柱32。
33.实施例4:
34.请参阅图5,是本实施例中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装置1在移除盖板7后的结构示意图,此图为侧视角度。
3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板2为弯折为“l”形的长条形平板,沿长边边缘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21。安装板3为“l”形平板,内侧与底板2连接。两片安装板3分别设于两组安装孔21之间的内侧,相互平行且均与底板2垂直。其中一根转轴4设置于安装板3的拐角处,用于实现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的转向。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