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及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9889发布日期:2023-03-01 00:4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及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刷电机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无刷电机在社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涵道风扇电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涵道风扇电机因其具有气动效率高、推力大、结构紧凑、机动性强、安全性高噪音低等优点,已日益成为当今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
3.涵道电机,其内部结构由转子、定子重要部件组成。电机的温升对电机的影响是很大的。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当电机在正常运作时温度过高,电机的绝缘材料就会融化,造成短路,会烧坏电机。通常,涵道风扇的推力较大,电机的负载和发热量也比较大,同时为了保证涵道风扇的气动效率,涵道内部结构造型需要尽可能平滑并具有整流效果。所以在保证涵道风扇整体气动效率良好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电机的良好散热环境是非常关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及无刷电机,使用了带新型风轮的的转子结构,在保证电机在高速运转发热高的同时,降低了电机的整体温度。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铁芯、轴套、风轮及两个转子端板,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轴套、所述风轮和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别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并且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夹持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前后两侧,所述轴套与所述风轮抵接,以使所述风轮定位于所述转子轴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磁瓦,若干所述磁瓦分别环绕设置于所述铁芯上,并采用芳纶进行缠绕固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磁瓦与所述铁芯之间设置有胶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子端板通过过盈配合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轮与所述转子轴之间设置有胶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轴套、所述风轮和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同轴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刷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还包括定子组件、机壳、前端盖组件及后端盖组件,所述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穿设于所述定子组件内,所述定子组件容纳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前端盖组件和所述后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前后端位置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各所述进风口之间间隔设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组件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风轮室及若干出风孔,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风轮室中,所述,所述风轮室与各所述出风孔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分别与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同轴装配。
16.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及无刷电机,采用了带风轮结构,在保证电机在高速运转发热高的同时,降低了电机的整体温度。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外部使用散热器的结构,使用了新型后端自散热结构,即通过设置风轮、机壳及后端盖上设置风轮室,使得电机转子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风轮的转动,风轮在风轮室中转动使得电机内部的热气从后端盖吹出,然后外部的空气从机壳的镂空处进来形成空气的流动,进而降低电机的温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后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参阅图1~图5,一种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包括:转子轴10、转子铁芯20、轴套30、风轮40及两个转子端板50,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轴套、所述风轮和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
别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并且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夹持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前后两侧,所述轴套与所述风轮抵接,以使所述风轮定位于所述转子轴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子轴10用于固定转子铁芯20、轴套30、风轮40及两个转子端板50;所述转子铁芯20夹持于两个转子端板50之间,所述轴套30用于实现对风轮40的定位;所述风轮40用于跟随转子轴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散热功能。
28.具体地,电机转子使用新型后端自散热结构,使得转子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风轮的旋转,风轮在装配间隙很小的风轮室中转动使得电机内的热气会顺着槽口稳定的从后端盖吹出,外部空气就从机壳镂空出进入到电机内形成空气的循环运动,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带出,进而提高了电机散热的效果。
29.如此,通过设计带风轮结构,取消了外部使用散热器的结构,使用了新型后端自散热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电机转子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风轮的转动,风轮在风轮室中转动使得电机内部的热气从后端盖吹出,然后外部的空气从机壳的镂空处进来形成空气的流动,进而降低电机的温度。
30.请参阅图2,所述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还包括若干磁瓦60,若干所述磁瓦分别环绕设置于所述铁芯上,并采用芳纶进行缠绕固定。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磁瓦与所述铁芯之间设置有胶水。磁瓦使用结构胶水紧贴于转子铁芯外表面的槽内,外表面使用高强度芳纶进行缠绕加固。
31.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转子端板通过过盈配合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转子铁芯与轴同轴过盈装配,且使用结构胶进行加固,可增强转子整体结构强度。
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风轮与所述转子轴之间设置有胶水。风轮使用轴套定位,使用结构胶水进行加固。
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轴套、所述风轮和两个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同轴装配于所述转子轴上。转子端板同轴装配到轴一端,轴的圆柱面与转子端板内圆孔过盈配合,使用结构胶进行加固。
34.请参阅图3~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刷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100,还包括定子组件200、机壳300、前端盖组件400及后端盖组件500,所述后端自散热结构转子穿设于所述定子组件内,所述定子组件容纳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前端盖组件和所述后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前后端位置处。如此,电机转子使用了带风轮自散热的新型结构,,转子转动的同时带动风轮的转动,进而实现散热的效果。
35.请参阅图4,所述机壳300上开设有若干进风口310,各所述进风口之间间隔设置。如此,电机前后段盖与机壳使用镂空的进风口,使得电机风轮转动形成空气流动。
36.请参阅图5,所述后端盖组件500包括后端盖510,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风轮室520及若干出风孔530,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风轮室520中,所述,所述风轮室与各所述出风孔连通。风轮采用轴套定位,使得风轮可以稳定的在风轮室中转动。并且后端盖设计了风轮室,与风轮装配时,风轮与风轮室的间隙很小,使得电机内的风可以稳定的从后端盖吹出。
37.如此,电机前后段盖与机壳使用镂空的进风口,使得电机风轮转动带动电机内部空气的流动,外部空气通过机壳的镂空进风口进入,增强了散热的能力。风轮采用轴套定位,后端盖设有鱼风轮装配间隙很小的风轮室,使得电机内部的热气可以稳定的从后端盖吹出不会向两侧散开,增强了电机散热的效果。
3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子组件分别与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同轴装配。定子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同轴装配,使用结构胶水固定。定子组件后端与后端盖组件同轴装配,定子出线从后端盖出线口出线,使用从侧面锁螺丝固定。转子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和后端盖组件的轴承内圈上。
39.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