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037发布日期:2023-03-04 01:3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又称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单片硅板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的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太阳电池组件,以避免电池电极和互连线受到腐蚀。
3.传统的光伏组件多为固定式安装,一旦安装完成前后角度和方位不便于调节,降低了光能利用率,且光伏板安装较为繁琐,大大的增加了劳动,因此,提出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中顶部固定设有中部支撑板,所述中部支撑板的顶端铰接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的前端底部铰接有前部调节板,所述前部调节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前部支撑筒,所述前部支撑筒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前部螺栓,所述前部支撑筒底部与底部支架贴合设置,且前部支撑筒与底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侧板的尾端底部铰接有后部调节板,所述后部调节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后部支撑筒,所述后部支撑筒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部螺栓,所述后部支撑筒的底部与底部支架贴合设置,且后部支撑筒与底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侧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的底部设有多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穿入有钢丝绳,且钢丝绳贯穿安装侧板,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外表面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杆贯穿,且螺栓杆的一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栓杆和螺母套用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固定,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用于固定钢丝绳的格挡。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均设有防滑垫片,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内侧为弧形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部支撑板设置在安装侧板的中心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部螺栓设置在后部支撑筒的上部侧面,所述前部螺栓设置在前部支撑筒的上部侧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部支撑筒、后部调节板、后部螺栓用于安装侧板的尾部高度调节,所述后部支撑筒与底部支架的固定位置随着安装侧板的高度变化而改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部支撑筒、前部调节板、前部螺栓用于安装侧板的前部高度调节,所述前部支撑筒与底部支架的固定位置随着安装侧板的高度变化而改变。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部支撑筒和前部支撑筒的底部侧面均设有孔洞连接板,且孔洞连接板用于螺丝对后部支撑筒和前部支撑筒的固定便捷。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在钢丝绳对多个光伏板进行悬挂,使其在对多个光伏板进行安装时,可以大大提高了光伏板的安装效率,避免了传统安装一个个螺栓对光伏板进行固定效率低问题。
14.2、通过该设计,在中部支撑板对光伏板如同跷跷板的设计,可以对光伏板整体进行前后角度自由调节,以及在前部支撑筒、前部调节板、前部螺栓、后部支撑筒、后部调节板、后部螺栓的作用下,对安装侧板前后部进行稳定支撑,如此实现了光伏板前后角度调节与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底部支架;2、后部支撑筒;3、后部调节板;4、后部螺栓;5、中部支撑板;7、安装侧板;8、前部支撑筒;9、前部调节板;10、前部螺栓;11、钢丝绳;12、连接环;13、第一光伏板;14、第二光伏板;15、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防滑垫片;18、螺栓杆;19、螺母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包括底部支架1,底部支架1的中顶部固定设有中部支撑板5,中部支撑板5的顶端铰接有安装侧板7,安装侧板7的前端底部铰接有前部调节板9,前部调节板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前部支撑筒8,前部支撑筒8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前部螺栓10,前部支撑筒8底部与底部支架1贴合设置,且前部支撑筒8与底部支架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安装侧板7的尾端底部铰接有后部调节板3,后部调节板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后部支撑筒2,后部支撑筒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部螺栓4,后部支撑筒2的底部与底部支架1贴合设置,且后部支撑筒2与底部支架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安装侧
板7的内侧设有第一光伏板13和第二光伏板14,第一光伏板13和第二光伏板14的底部设有多组连接环12,连接环12的内部穿入有钢丝绳11,且钢丝绳11贯穿安装侧板7,钢丝绳11的两端外表面均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通过螺栓杆18贯穿,且螺栓杆18的一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套19,螺栓杆18和螺母套19用于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的固定,且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用于固定钢丝绳11的格挡;在光伏组件(光伏板)进行安装时,先将钢丝绳11穿过安装侧板7,在将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与钢丝绳11的穿过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先将第一固定块15与第二固定块16对钢丝绳11进行卡合,在通过螺栓杆18和螺母套19对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进行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对安装侧板7的外侧面进行格挡,此时,可以将第一光伏板13和第二光伏板14底部连接环12套在钢丝绳11上,此时在将钢丝绳11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侧板7,在通过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对钢丝绳11进行固定,使得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对另一个安装侧板7的外侧进行格挡,如此设计,在对多个光伏板进行安装时,可以大大提高了光伏板的安装效率,避免了传统安装一个个螺栓对光伏板进行固定低问题;以及对光伏组件进行前后角度调节时,在中部支撑板5与安装侧板7中部铰接下,使得安装侧板7上安装的多组光伏板如同跷跷板一样,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安装侧板7的前后高度调节合适位置,在通过前部支撑筒8和前部调节板9的滑动连接,以及前部螺栓10对前部支撑筒8与前部调节板9的固定连接,使得前部支撑筒8和前部调节板9对安装侧板7的前端进行固定支撑,在通过螺丝对前部支撑筒8与底部支架1固定连接,以及在后部支撑筒2与后部调节板3的滑动连接,以及后部螺栓4对后部支撑筒2和后部调节板3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后部支撑筒2和后部调节板3对安装侧板7的后端进行固定支撑,同理螺丝对后部支撑筒2与底部支架1进行固定连接,如此避免了后部支撑筒2和前部支撑筒8与底部支架1贴合时发生位置偏移。
23.其中,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的内侧均设有防滑垫片17,且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的内侧为弧形设置;通过设置防滑垫片17,以便对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对钢丝绳11进行固定时,提高了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对钢丝绳11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固定块15与第二固定块16对其固定时更为牢固。
24.其中,中部支撑板5设置在安装侧板7的中心部;通过将中部支撑板5设置在安装侧板7的中心部,使得在对安装侧板7进行前后角度进行调节时,以便对安装侧板7的平行度进行更好把握,原理类似于跷跷板,如此使得对安装侧板7进行角度更便捷。
25.其中,后部螺栓4设置在后部支撑筒2的上部侧面,前部螺栓10设置在前部支撑筒8的上部侧面;通过在对后部螺栓4的和前部螺栓10的位置设置,使得后部支撑筒2与后部调节板3和前部支撑筒8和前部调节板9进行延伸与收缩时,后部螺栓4和前部螺栓10可以对其更好固定,使得后部支撑筒2与后部调节板3和前部支撑筒8与前部调节板9的延伸与收缩长度达到最大。
26.其中,后部支撑筒2、后部调节板3、后部螺栓4用于安装侧板7的尾部高度调节,后部支撑筒2与底部支架1的固定位置随着安装侧板7的高度变化而改变;前部支撑筒8、前部调节板9、前部螺栓10用于安装侧板7的前部高度调节,前部支撑筒8与底部支架1的固定位置随着安装侧板7的高度变化而改变;后部支撑筒2和前部支撑筒8的底部侧面均设有孔洞连接板,且孔洞连接板用于螺丝对后部支撑筒2和前部支撑筒8的固定便捷;通过设置孔洞
连接板,在附图1中可以看出,当安装侧板7前后高度进行调节时,使得第一光伏板13和第二光伏板14的角度进行调节,此时为了安装侧板7高度位置变化时,前部支撑筒8和后部支撑筒2与底部支架1的固定位置进行便捷移动,通过螺丝与孔洞连接板可以对后部支撑筒2和前部支撑筒8进行便捷固定操作,即使是安装侧板7的内部设有多少光伏板均可以直接将其角度调好,便于后期光伏板的安装操作,提高了光伏板的安装效率。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