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降噪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89497发布日期:2023-05-17 14:4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降噪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降噪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当中,马达自身产生的震动会带动支架,使得支架也产生震动,而支架的震动又会影响空气净化器导致噪音较大。这一结构的不足在于,很容易导致空气净化器的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

2、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装置,使得马达产生的震动不容易对周围部件造成影响,进而消除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种减震降噪装置,可以消除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等缺陷。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减震降噪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装置的马达工作时带动内环支架共同震动,而内环支架与外环支架之间设有减震环,可以使得震动感不会影响到外环支架,进而不会影响到与外环支架连接的周围部件,即可以消除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等缺陷。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减震降噪装置,包括:马达、内环支架、减震环、外环支架以及壳体;所述内环支架包括限位环,所述减震环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马达与所述内环支架连接,所述内环支架的所述限位环嵌于所述减震环的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减震环与所述外环支架连接,所述外环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减震环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减震环的数量为三个或以上,各所述减震环之间依次连接后围成的图形,与所述内环支架的几何中心重合。

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过盈配合。

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减震降噪装置还包括紧固件以及垫片,所述外环支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紧固孔;所述减震环、所述紧固件以及所述垫片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垫片、所述减震环以及所述紧固孔。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片的半径为所述减震环的半径的80%-120%。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减震降噪装置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马达连接。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装置为风鼓,所述风鼓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风鼓的外沿与所述外环支架的外沿平齐。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马达包括转轴,所述风鼓包括圆心端,所述转轴与所述圆心端连接。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减震环的材质为丁腈橡胶。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

13、因此,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马达在工作时带动内环支架共同震动,导致减震环的环形凹槽与内环支架的限位环碰撞后,环形凹槽随震动产生形变,这一形变效果不会对减震环与外环支架的接触面产生影响,震动效果传递到减震环之后显著减弱,因此外环支架与壳体的震动显著减小,即可以消除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震降噪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所述减震降噪装置包括马达、内环支架、减震环、外环支架以及壳体;内环支架包括限位环,减震环上设有环形凹槽;马达与内环支架连接,内环支架的限位环嵌于减震环的环形凹槽内,减震环与外环支架连接,外环支架与壳体连接;其中,减震环的材质为弹性材料。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马达在工作时带动内环支架共同震动,导致减震环的环形凹槽与内环支架的限位环碰撞后,环形凹槽随震动产生形变,这一形变效果不会对减震环与外环支架的接触面产生影响,震动效果传递到减震环之后显著减弱,因此外环支架与壳体的震动显著减小,即可以消除噪音大、振动大、产品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史瑞斌,陈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