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4462发布日期:2023-03-10 22: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电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使用时,电机往往会过热烧毁,因此需要对电机进行降温,传统的降温方法多依靠电机自带的散热风扇工作进行降温,其降温能力有限,降温效率也不足。而目前市面上开发的降温通风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罩体多采用罩壳式结构,设置在电机的尾部,以降低安装难度,但是此种结构设计的罩体的定位精度有限,无法充分配合电机进行安装固定,在电机使用时,往往会使得电机上的罩体产生晃动和异响,同时,此种通风罩的降温能力有限,仅能够带动电机尾部的气流进行循环以实现降温的目的,而电机是整体发热,电机前端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进而不能够实现电机整体的快速降温,散热能力有限,不能够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风罩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固定难度较大,且安装后往往会在电机自身的振动下产生异响,同时通风降温的效率也较低,不能够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主动进气风扇配合导风罩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气流从电机本体的周向进行流动,同时配合随动风扇进行辅助输送,能够提升气流的循环效率,实现快速排热导风,显著提升了导风罩降温效率,能够确保电机长时间工作时保持稳定,实用性强的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包括:
6.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外侧的主壳体外壁上贯穿开设有导风孔;
7.导风罩,设置在主壳体的外壁上,用于对进风孔进行保护;
8.主动进气风扇,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用于对导风罩供风;
9.主定位块,设置在主壳体的内壁上,用于对电机进行定位支撑;
10.副壳体,设置在主壳体的一端,所述副壳体的外壁上设有过滤网罩;
11.随动风扇,转动安装在副壳体内,所述随动风扇内部设有键槽;
12.副定位块,设置在副壳体内,用于对电机进行定位支撑;
13.螺栓座,设置在主壳体和副壳体的侧壁上,用于配合安装。
14.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进气风扇的外壁上设有风扇盖体,所述风扇盖体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导风罩的外壁上设有与该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15.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罩的内壁上设有导风板。
16.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孔的数量共有四个,其中一个布置在主壳体的顶部,其余三个
环绕安装套筒的外侧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导风板的数量有两个,且为弧形结构,用于将气流分别导向至安装套筒外壁上的进风孔内。
1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
18.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配合电机本体支脚安装的卡槽。
19.有益效果在于:
20.采用主动进气风扇配合导风罩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气流从电机本体的周向进行流动,同时配合随动风扇进行辅助输送,能够提升气流的循环效率,实现快速排热导风,显著提升了导风罩降温效率,能够确保电机长时间工作时保持稳定,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视图一;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视图二;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视图一;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视图二;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视图三;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罩的内部结构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壳体的内部结构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0.1、随动风扇;2、螺栓座;3、副定位块;4、主动进气风扇;5、风扇盖体;6、定位凸起;7、定位槽;8、导风罩;9、安装套筒;10、密封圈;11、主壳体;12、电机本体;13、键槽;14、副壳体;15、过滤网罩;16、卡槽;17、导风板;18、进风孔;19、主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机用通风防护罩结构,包括:
33.主壳体11,主壳体11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套筒9,安装套筒9的前端为锥形的收缩结构,能够包覆在电机的端部进行封闭,安装套筒9外侧的主壳体11外壁上贯穿开设有进风孔18,进风孔18的数量共有四个,其中一个布置在主壳体11的顶部,且与电机控制盒位置对应,能够利用气流将电机控制盒内部所积聚的热量带走,其余三个环绕安装套筒9的外侧呈圆周阵列布置,导风罩8的内壁上设有导风板17,采用导风板17的结构设计,导风板17的数量有两个,且为弧形结构,能够对进入导风罩8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从而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17移动,分别进入导风板17两侧和底部的进风孔18内,避免传统环型开孔导致气流多
从主壳体11的顶部导入,而无法对电机底部进行散热的情况,提升进风的均匀性,用于将气流分别导向至安装套筒9外壁上的进风孔18内;
34.导风罩8,设置在主壳体11的外壁上,用于对进风孔18进行保护,导风罩8为环形结构,围绕安装套筒9布置,能够对进入导风罩8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配合导风板17进行分区输送,确保气流能够从电机本体12四周进行流动,充分将电机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聚积在电机内,影响电机的工作状态;
35.主动进气风扇4,设置在主壳体11的顶部,用于对导风罩8供风,主动进气风扇4的出风口与导风罩8的进风口相连通,能够在工作时将外部气流导入导风罩8内部,提升气流循环的效率,避免了传统散热罩仅在电机尾部设置散热风扇,对于电机前段的散热效果不足的情况,能够保持电机整体的散热效率均匀,实用性强;
36.主定位块19,设置在主壳体11的内壁上,主定位块19上开设有卡槽16,用于对电机本体12进行定位支撑,主定位块19的数量有四个,且呈对称结构布置,能够对电机本体12的外壳体进行定位支撑,主定位块19采用橡胶材料制造,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压紧在电机本体12的外壁上,从而实现稳定支撑,减少电机工作过程产生的振动,提升运行平稳性;
37.副壳体14,设置在主壳体11的一端,副壳体14的外壁上设有过滤网罩15,副壳体14与主壳体11的尺寸对应,能够扣合在主壳体11的外壁上进行安装固定,采用过滤网罩15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外接环境中的杂质进入电机内,保证电机的工作环境;
38.随动风扇1,转动安装在副壳体14内,随动风扇1内部设有键槽13,采用随动风扇1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电机本体12的转轴端部插入键槽13进行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带动随动风扇1一同旋转,与主动进气风扇4配合,实现气流的导通;
39.副定位块3,设置在副壳体14内,用于对电机进行定位支撑,副定位块3的数量有四个,呈对称结构布置,能够卡接在电机主体的外壁上进行支撑,与主定位块19配合,实现对电机本体12的充分固定,确保电机主体使用时的平稳性;
40.螺栓座2,设置在主壳体11和副壳体14的侧壁上,用于配合安装,使用时利用螺栓完成固定,能够确保稳定性;
41.安装时,操作人员将主壳体11和副壳体14套装在电机本体12的外侧,并将电机本体12尾部的转轴卡入键槽13内部进行固定,同时利用螺栓座2进行安装固定,确保连接的稳定性,使用时,主动进气风机工作带动外部气流进入导风罩8内,并沿着导风板17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分别导入不同的进风孔18内,确保气流能够与电机本体12的周身充分接触,从而实现高效散热,与此同时,电机转轴带动随动风扇1一同旋转,提升气流的循环效率,最终使得气流从过滤网罩15处导出,从而实现气流的循环,即完成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
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动进气风扇4的外壁上设有风扇盖体5,风扇盖体5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起6,导风罩8的外壁上设有与该定位凸起6配合的定位槽7,在通风防护罩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将风扇盖体5翻转开启,并将定位凸起6卡入至定位槽7内进行固定,避免风扇盖体5晃动,同时能够在不使用时,将风扇盖体5盖合在主动进气风扇4处,避免外接灰尘与电机本体12接触,延长电机本体12的使用寿命。
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套筒9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的数量有两个,
排列设置在安装套筒9内,能够通过密封圈10对电机轴体进行包覆,从而提升防护罩的密封性,避免气流泄漏,提升气流循环的效率。
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配合电机本体12支脚安装的卡槽16,卡槽16与电机本体12自带的安装支脚位置对应,能够卡接在安装支脚的外壁上进行固定,提升电机本体12使用时的稳定性。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