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2803发布日期:2023-03-14 22:5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智能泵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能够部分替代人工智力的泵或泵系统的总称。智能泵有直流泵和交流泵,无论哪种智能泵,其工作电压稳定十分重要,保证智能泵工作稳定。
3.现有的直流泵工作时,在供电电压的小范围波动时,通过稳压电路能够供给稳定电压,保证智能泵工作状态,但是在电压波动范围大,供电电压较小时,不足以满足稳压电路的工作电压,智能泵工作电压未达到额定电压,工作存疑,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包括:
7.供电模块,用于为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升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供电;
8.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供电模块输出电压是否达到阈值,未达到阈值时,驱动升压控制模块工作;
9.升压控制模块,用于驱动升压模块升压;
10.升压模块,用于未进行升压时,直接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进行升压时,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
11.稳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可调的稳定电压为智能泵供电;
12.供电模块连接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升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电压检测驱动模块连接升压控制模块,升压控制模块连接升压模块,升压模块连接稳压输出模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4、电阻r3、三极管v1、电阻r5,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供电模块,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升压控制模块,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升压控制模块包括mos管v2、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定时器u1,mos管v2的s极连接供电模块、定时器u1的4号引脚、定时器u1的8号引脚,mos管v2的g极连接电压检测驱动模块,mos管v2的d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定时器u1的7号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定时器u1的2号引脚、定时器u1的6号引脚、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定时器u1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2接
地,定时器u1的1号引脚接地,定时器u1的3号引脚连接升压模块。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升压模块包括电感l1、三极管v3、二极管d3、电容c3,电感l1的一端连接供电模块,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稳压输出模块,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稳压器u2、电阻r8、电位器rp1、电容c3,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升压模块,稳压器u2的接地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位器rp1的一端,电位器rp1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供电模块供给电压正常时,直接为稳压输出模块供电,输出稳定的电压为智能泵供电;在供电模块供给电压不足以满足稳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电压要求时,这时电压检测驱动模块驱动升压控制模块工作,进而控制升压模块工作,对供电模块供给电压升压后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以此满足稳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电压需求,获取稳定的电压为智能泵供电。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的原理图。
19.图2为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的电路图。
20.图3为555定时器的引脚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一种智能泵稳压供电系统,包括:
23.供电模块,用于为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升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供电;
24.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供电模块输出电压是否达到阈值,未达到阈值时,驱动升压控制模块工作;
25.升压控制模块,用于驱动升压模块升压;
26.升压模块,用于未进行升压时,直接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进行升压时,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
27.稳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可调的稳定电压为智能泵供电;
28.供电模块连接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升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电压检测驱动模块连接升压控制模块,升压控制模块连接升压模块,升压模块连接稳压输出模块。
29.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4、电阻r3、三极管v1、电阻r5,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供电模块,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2
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升压控制模块,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30.在输入供电模块供给电压正常时,稳压二极管d1导通,使得三极管v1导通,发光二极管d2发光指示,输出高电平给mos管v2(pmos管)的g极,mos管v2截止;这时升压控制模块不工作,升压模块不升压,这时供电模块供给电压通过电感l1、二极管d3、电容c3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
31.在输入供电模块供给电压较低时,稳压二极管d1不导通,三极管v1截止,发光二极管d2不指示电压正常,mos管v2的g极为低电平,mos管v2导通;这时升压控制模块工作,升压模块升压,对供电模块供给电压升压后输出稳压输出模块。
32.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升压控制模块包括mos管v2、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定时器u1,mos管v2的s极连接供电模块、定时器u1的4号引脚、定时器u1的8号引脚,mos管v2的g极连接电压检测驱动模块,mos管v2的d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定时器u1的7号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定时器u1的2号引脚、定时器u1的6号引脚、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定时器u1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2接地,定时器u1的1号引脚接地,定时器u1的3号引脚连接升压模块。
33.555定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常被用于定时器、脉冲产生器和振荡电路。在本实用新型作为振荡电路使用,在mos管v2导通后,通过电容c1充放电,使得定时器u1的3号引脚输出频率信号,控制升压模块升压。
3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升压模块包括电感l1、三极管v3、二极管d3、电容c3,电感l1的一端连接供电模块,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稳压输出模块,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35.在输入供电模块供给电压正常时,即三极管v1未导通时,这时供电模块供给电压通过电感l1、二极管d3、电容c3为稳压输出模块供电,且由于电感l1、二极管d3的压降小,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电压损耗小。
36.在输入供电模块供给电压较低时,三极管v1接收定时器u1输出的频率信号导通,这时通过三极管v1周期性规律导通,三极管v1导通时,电感l1输出电流分别流经电容c3、三极管v1;在三极管v1截止时,电感l1上的电流不突变,使得流经三极管v1的电流流经电容c3,使得电容c3上的电压增大,完成升压。
37.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稳压输出模块包括稳压器u2、电阻r8、电位器rp1、电容c3,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升压模块,稳压器u2的接地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位器rp1的一端,电位器rp1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38.稳压器固定输出恒定电压,但是其输入端电压存在输入范围(不同型号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设立电压检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升压模块在供电模块供给电压不足时完成升压,满足稳压器u2的输入电压需求,稳压器u2的输出电压为智能泵供电,由于电压稳定,智能泵工作可靠。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供电模块为电压检测驱动模块、升压模块、升压控制模块供电,电压检测模块检测供电模块输出电压是否达到阈值,未达到阈值时,驱动升压控制
模块工作,升压控制模块驱动升压模块升压,升压模块未进行升压时,直接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进行升压时,将供电模块输入的电压升压后输出给稳压输出模块,稳压输出模块输出可调的稳定电压为智能泵供电。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