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5899发布日期:2023-03-24 23:1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2.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移动电源已经成为旅游出行的必备物品。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需要充电续航时,通常需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线将移动式充电器与移动终端设备相连,以此为移动终端设备充电。当前,无线方式充电技术也已经出现,通过无线的方式为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也已经成为当前的选择之一。
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化,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疫情当下,使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移动电源电容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它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大。这样,在行走等移动过程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充电就需要同时手持移动式充电宝,这就增加行走时的负担,造成诸多不便。因为更多的人喜欢玩手机时没有遮挡,或者被数据线所限制的距离上充电,因为这种体验不是很好。
4.之后市面上出现一些低容量、小体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虽然这种便携式移动电源有自带的充电插口,可以直接插入对手机进行充电,但是由于这种便携式移动电源追求低容量、小体积及便携式结构,需要增加充电接口,进而会大大增加无效体积;同时为了增强实用性,容量紧跟着增加,这会让其变得不太便携;而且充电口容易进水或者藏灰,进而影响使用。这种小的移动电源还具有充电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需要单独适配充电器,导致使用非常不便。其有限的作用相对于繁琐的充电和保存方式来说,实用性也会大打折扣。
5.所以在享受移动电源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如何更便携地进行移动充电,方便人们生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便于统一管理,使用方便,充电方便和携带方便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
7.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包括充电母体单元和至少二个充电子体单元;所述充电母体单元包括母壳体和位于所述母壳体内的母控模块和电源接口;所述母壳体形成至少二个具有对外开口的容纳腔和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母充电接口;所述母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母控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子体单元包括子储存模块、子控模块和子充电接口;所述子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子控模块与所述子储存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子体单元置入所述容纳腔中时,与所述容纳腔配合,同时使所述子充电接口和母充电接口电连接。
8.利用该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具有两种状态: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结合状态下,使充电子体单元和充电母体单元结合,充电子体单元置于容纳腔中,进而可以便于充电子体单元收纳,便于统一充电;同时可以通过母充电接口、电源接口,使充电子体单元与外置电源或内置的母储存模块电连接,以为充电子体单元充
电,或者保持满电状态。在分离状态,可以将充电子体单元与充电母体单元分离,并使充电子体单元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相连(有线或无线),为移动终端设备充电。
9.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在结合状态,充电子体单元依附于充电母体单元,整体性较强。分离状态,由于充电子体单元小巧、轻便,充电子体单元可以依附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充电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该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充电,享受移动电源带来的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移动电源大体积或者收纳管理时的负担,方便人们移动生活。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子控模块包括并联的充电控制模组和放电控制模组;所述充电控制模组连接在所述子充电接口与所述子储存模块之间,以通过所述子充电接口对所述子储存模块进行充电;所述放电控制模组连接在所述子充电接口与所述子储存模块之间,以通过所述子充电接口对所述子储存模块进行放电;所述子充电接口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充电口匹配。这样,通过一个子充电接口可以实现对充电子体单元的充电,同时,充电子体单元也可以通过该子充电接口进行放电,为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充电,进而简化充电子体单元的结构。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子体单元还包括通过所述子控模块与所述子储存模块电连接的子放电接口,所述子放电接口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充电口匹配,即子控模块包括适当的组件,以通过单独的子放电接口对外放电,为移动终端设备充电。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充电子体单元包括通过所述子控模块与所述子储存模块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即可以利用充电子体单元为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充电。可选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充电子体单元表面设置有与预定移动终端设备吸合的磁铁,以更好跟随移动终端设备,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充电。
13.可选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充电子体单元重量少于50克。
14.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充电接口形成插孔,所述子充电接口形成插头,以通过插接方式使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电连接。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母体单元还包括母储存模块,所述母储存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即充电母体单元为自带电源单元,以为充电子体单元提供充电电源。
16.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壳体形成用于放置母储存模块的电源仓,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电源仓的内壁,以与放置在电源仓中的母储存模块形成电连接。即母储存模块为可拆卸式结构,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要携带母储存模块。
17.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充电接口为micro usb、或者lighting、或者type-c接口。
附图说明
18.参照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具体结构的附图,可以更方便地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以相应的部分代替全部。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布置是可能的,因此附图的特殊性不应仅理解为能够取代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描述。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图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分离状态;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从一个角度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结合状态;
21.图3是从另一个角度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结合状态;
22.图4是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和充电子体单元电路连接逻辑图;
23.图5为一种充电子体单元电路连接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图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的分离状态;图2和图3从两个角度示意了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的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结合状态。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包括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多个充电子体单元200。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充电子体单元200。
26.所述充电母体单元100包括母壳体110、位于所述母壳体110内的母控模块130。所述母壳体110形成多个具有对外开口的容纳腔111和多个位于所述容纳腔111中的母充电接口112。母充电接口112通过母控模块130与电源接口13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母壳体110包括较大的主体部分和较小的盖体部分,盖体与主体部分铰接相连,可以打开或关闭,二者拼接扣合形成扁圆形轮廓。母壳体110内部形成两个扁圆形轮廓的容纳腔111。可以理解母壳体110的轮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如本实施例中,外圆轮廓直径为8.6cm。母控模块130可以采用现有的硬件(电路、元器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以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指示灯,以指示充/放电状态。
27.请参考图4,图4示意了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电路连接逻辑图。本实施例中,充电母体单元100还包括母储存模块120。母储存模块120与所述电源接口131电连接。母储存模块120容量可以为3000mah或适合的容量。即充电母体单元100可以为自带电源单元,以为充电子体单元200提供充电电源。可以理解,母储存模块120可以为外置的,需要时通过电源接口131与母控模块130电连接;为了方便,母储存模块120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式,在母壳体110内形成用于放置母储存模块120的电源仓,所述电源接口131设置于所述电源仓内壁;这样,在母储存模块120放置于电源仓中时,可以使电源接口131与母储存模块120电连接。当然,充电母体单元100可以通过电源接口131与适合的外部电源相连。
28.参考图4,并结合图2,充电子体单元200包括子储存模块210、子控模块220和子充电接口201。子储存模块210的容量可以为1500mah。子充电接口201通过所述子控模块220与所述子储存模块21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充电子体单元200也为扁圆形轮廓,直径可以为5.6cm。充电子体单元200可以插入或其他方式置入所述容纳腔111中时,与所述容纳腔111配合,同时使所述母充电接口112和子充电接口201电连接。子控模块220可以采用现有的硬件(电路、元器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以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指示灯,以指示充/放电状态。
29.本实施例中,母充电接口112和子充电接口112可以为匹配的接触式接口,也可以插接式接口。如所述母充电接口112形成插孔,所述子充电接口112形成插头,以通过插接方式使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保持电连接。同时,母充电接口112为micro usb、或者light ing、或者type-c接口,进而,可以通过母充电接口112与外部移动终端设备(如充电口)电连接,提高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适应性。
30.利用上述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具有两
种状态: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结合状态下,使充电母体单元100和充电子体单元200结合,充电子体单元200置于容纳腔111中,进而可以便于充电子体单元200收纳,便于统一管理;同时可以通过母充电接口112、电源接口131,使充电子体单元200与外置电源或内置的母储存模块120电连接,以为充电子体单元200充电,或者保持满电状态。在分离状态,可以将充电子体单元200与充电母体单元100分离,并使充电子体单元200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相连(有线或无线),为移动终端设备充电。
31.上述母储存模块120和子储存模块210可以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以保持较好的适配性和容量,并保持适合的充/放电速度。
3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在结合状态,充电子体单元200依附于充电母体单元100,整体性较强。分离状态,由于充电子体单元200小巧、轻便,充电子体单元200可以依附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充电时使用。利用该分离式便携子母移动电源,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充电,享受移动电源带来的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移动电源大体积或者收纳管理时的负担,方便人们移动生活。
33.请参考图5,该图示意了一种充电子体单元200电路连接逻辑图。所述子控模块220可以包括并联的充电控制模组221和放电控制模组222;所述充电控制模组221连接在所述子充电接口201与所述子储存模块210之间,以通过所述子充电接口201对所述子储存模块210进行充电。放电控制模组222连接在所述子充电接口201与所述子储存模块210之间,以通过所述子充电接口201对所述子储存模块210进行放电。子充电接口201可以与移动终端设备的充电口匹配。这样,通过一个子充电接口201可以实现对充电子体单元200的充电,同时,充电子体单元200也可以通过该子充电接口201进行放电,为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充电,进而简化充电子体单元200的结构。
34.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子体单元200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子控模块220与所述子储存模块210电连接的子放电接口,并使所述子放电接口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充电口匹配,即子控模块220包括适当的组件,以通过单独的子放电接口对外放电,为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充电。
3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充电子体单元200包括通过所述子控模块220与所述子储存模块210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如可以在背面搭载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而可以利用充电子体单元200为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充电。为了无线充电的方便,可以在充电子体单元200表面设置有与预定的移动终端设备吸合的磁铁,以更好跟随移动终端设备,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充电。
36.为了保证充电子体单元200便携性,可以使充电子体单元200重量少于50克。
37.虽然在上述描述中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设计、构造或操作的细节上进行许多变化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