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7217发布日期:2023-03-10 22:5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定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


背景技术:

2.定子是电动机或者发动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主要包括定子铁芯和多个固定连接于定子铁芯内周的定子齿,定子铁芯呈筒状,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定子齿用于供线圈绕设。线圈通电后以产生磁场,但是线圈通电后同时也会散发热量。目前,线圈绕设于定子齿后,定子齿的边角处能够抵接于线圈,但是定子齿沿定子铁芯轴向的长度较长,使得定子齿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表面难以全部抵接于线圈。
3.当线圈产生热量时,热量需要经过空气介质传递至发动机壳,然后通过风冷或者发电机壳外部的散热筋将热量散去。但是空气介质的导热系数较低,使得线圈所处的工作环境温度处于较高的状态,容易产生老化,不利于线圈的长期使用,容易影响到线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子。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定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1一种定子,包括呈筒状的定子铁芯和若干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铁芯内周的定子齿,所述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定子齿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凸起凸出定子齿表面的厚度沿靠近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侧逐渐减小,且凸起背离定子齿的表面为圆弧面并用于抵接线圈。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齿用于供线圈绕设,定子齿的边角处能够抵接支撑线圈,然后使得凸起凸出定子铁芯的厚度向靠近外圈轴向的两侧逐渐减小,且凸起用于抵接线圈,以通过凸起提高对线圈的接触面积。同时外圈的外周用于抵接发动机壳,以便于线圈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定子齿传递至发动机壳而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8.2优选的,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定子齿的表面设有用于供线圈嵌入的嵌槽,所述嵌槽的槽底至定子齿的距离沿靠近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侧逐渐减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嵌槽的槽壁增大对线圈的接触面积,以便于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凸起、定子齿传递至发动机壳,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便于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10.3优选的,所述嵌槽沿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的槽壁随远离嵌槽的槽底而逐渐靠近。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大嵌槽的槽壁对线圈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提高线圈使用寿命。同时,随着嵌槽的槽壁远离槽底而逐渐靠近,以便于嵌槽的槽壁对嵌入嵌槽的线圈进行限位,降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使得线圈脱离嵌槽槽壁的概率,尽量使得线圈能够抵接于嵌槽的槽壁,以便于线圈产生的热量经由凸起、绕设齿直接传
递给发动机壳。
12.4优选的,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个表面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呈圆弧面并用于抵接线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线圈绕设于定子齿之后能够抵接于呈圆弧面的定子齿,不仅能够增大线圈和定子齿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降低线圈被磨损的概率。
14.5优选的,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个表面均设有用于供线圈嵌入的通槽,同一定子齿中,两个通槽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嵌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线圈同时嵌入至嵌槽和通槽内,以降低发动机震动时,嵌入嵌槽的线圈和未嵌入嵌槽的线圈之间由于抵接嵌槽的边角而发生磨损的概率。
16.6优选的,所述定子齿靠近所述定子铁芯轴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表面凸出定子齿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表面,且限位板背离定子铁芯轴线的表面用于抵接线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降低线圈脱离定子齿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概率,以便于人们安装线圈。
18.7优选的,相邻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定子铁芯外周设有连通所述绕线槽的散热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用于和转子配合使用,转子同样会产生热量,但是转子与定子之间不接触。通过散热槽,使得转子产生的热量能够沿散热槽传递至发动机壳表面,降低转子产生的热量在散热槽内滞留的概率,以降低转子产生的热量对绕线槽内的线圈产生影响的概率,从而尽可能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20.8优选的,所述定子铁芯沿自身轴向的两个表面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定子铁芯轴向贯穿定子铁芯并连通所述散热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散热槽流动的空气蕴含的热量能够向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侧流动,以起到分流的作用,使得空气蕴含的热量能够随空气向定子铁芯两侧传递,降低热量滞留于绕线槽内的概率,以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凸起凸出定子齿的厚度沿靠近定子铁芯轴向的两侧逐渐减小,以增大线圈与定子齿、凸起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线圈产生的热量经凸起、定子齿传递至发动机壳,以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24.2.通过嵌槽和通槽相连通,以降低线圈被磨损的概率;
25.3.散热孔和散热槽使得转子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外壳,降低热量在绕线槽内滞留的概率,以降低转子产生的热量对线圈的影响。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剖面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铁芯;11、散热孔;12、散热槽;2、定子齿;21、通槽;3、绕线
槽;4、凸起;41、嵌槽;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和若干定子齿2,定子铁芯1呈筒状,定子铁芯1可以采用压铸铝、装配铜或者铝合金等材质制成,所有定子齿2一体成型于定子铁芯1内周,且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的周向等间隔分布,相邻的定子齿2之间形成绕线槽3。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周向的两个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凸起4,凸起4凸出定子齿2的表面沿靠近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侧而逐渐减小,且凸起4背离定子齿2的表面为圆弧面并用于抵接线圈,不仅能够增大对线圈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降低线圈被磨损的概率。
32.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个表面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呈圆弧面并用于抵接线圈,使得定子齿2和凸起4沿定子铁芯1径向的投影呈椭圆形,以便于线圈的缠绕。
33.参照图2和图3,凸起4背离定子齿2的表面设有多个嵌槽41,且嵌槽41的槽底至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周向的表面的距离随靠近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侧而逐渐减小。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轴向相互远离的两个表面均设有多个通槽21,通槽21的个数等于嵌槽41的个数,且同一个定子齿2中,两个通槽21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通槽21沿定子铁芯1周向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嵌槽41,且通槽21的槽壁和嵌槽41的槽壁之间呈圆弧过度。嵌槽41的槽壁和凸起4背离定子齿2的表面之间设有圆角,通槽21的槽壁和定子齿2的表面之间设有圆角,以降低线圈嵌入至嵌槽41和通槽21时被磨损的概率。
34.嵌槽41沿定子铁芯1径向的两个槽壁随远离定子齿2而逐渐靠近,通槽21沿定子铁芯1径向的两个槽壁沿随靠近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侧而逐渐靠近,以使得嵌槽41的槽壁和通槽21的槽壁能够对线圈进行限位,降低发动机工作时震动所引起的线圈震动的概率,使得线圈尽量贴合于定子齿2和凸起4,以便于线圈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4、定子齿2尽快传递至发动机壳进行散热。
35.定子齿2靠近定子铁芯1轴线的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板5,且限位板5沿定子铁芯1周向的表面凸出定子齿2的表面,限位板5背离定子铁芯1轴线的表面用于抵接线圈,以降低线圈脱离绕线槽3的概率。
36.定子铁芯1沿自身轴向的端面设有多个散热孔11,散热孔11的个数等于绕线槽3的个数,散热孔11沿定子铁芯1轴向贯穿定子铁芯1。定子铁芯1的外周沿定子铁芯1的轴向等间隔设有多个散热槽12,散热槽12沿定子铁芯1的径向贯穿定子铁芯1并连通绕线槽3,散热孔11连通散热槽12。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定子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的周向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4,且凸起4凸出定子齿2表面的厚度沿靠近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侧而逐渐降低,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个表面呈圆弧面设置。凸起4背离定子齿2的表面设有嵌槽41,定子齿2沿定子铁芯1轴向的两个表面均设有通槽21,且通槽21连通嵌槽41,当线圈嵌入至通槽21和嵌槽41内时,以增大线圈和凸起4、定子齿2的接触面积,以便于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凸起4、定子齿2传递至发动机外壳,以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