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116发布日期:2023-03-25 00: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动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今,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工作都需要通过机械来进行运作,而这些机械中很多机械的动力源都是采用起动机为动力源,起动机就是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启动,而起动机在组装过程中,在装配电枢的过程中容易与起动机外壳发生碰撞,继而影响起动机的生产质量。
3.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起动机电枢装配装置(公开号:cn213461453u),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起动机外壳定位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四个拐角位置处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安装有电枢定位组件,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电枢定位组件和液压缸,所述电枢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通孔、定位盒、夹座、触碰开关和电动推杆,所述定位板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定位盒,所述定位盒固定在液压缸的底端,所述定位板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且对位精度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虽然该起动机电枢装配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且对位精度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但是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例如在进行大功率的起动机装配时,由于电枢体积较大较重,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垂直安装到电枢定位组件上,操作麻烦,且垂直的放置电枢具有滑落的风险,影响电枢的安装安全性。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稳定、装配效果好、装配安全性高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移动架一,所述移动架一上均固定安装两个夹持气缸一,两个所述移动架一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一,两个所述夹持板一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气缸一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一,所述固定架一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夹持气缸三,所述固定架一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三,两个所述夹持板三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气缸三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位于所述移动架一和固定架一之间。
7.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所述固定框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气缸一,所述升降气缸一的伸缩轴上固定安装
有移动架二,所述移动架二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气缸二,所述移动架二的一侧设置有两个l型支撑板,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气缸二的伸缩轴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一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二,所述固定架二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所述固定架二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外壁上与所述定位气缸的伸缩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移动架一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气缸,所述凹槽一内设置有支撑托板,所述支撑托板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气缸的伸缩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二,所述升降气缸二与所述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连接,所述升降气缸二的伸缩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所述定位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插槽,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卡持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定位卡持机构包括:滑动槽、衔接块、拉动杆、定位插块和加固弹簧,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衔接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拉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块远离所述支撑槽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拉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座外,所述拉动杆与所述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插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块远离所述拉动杆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加固弹簧套设在所述拉动杆上,所述加固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衔接块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筒上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套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通过移动架一、固定架一、两个夹持气缸一、两个夹持板一、两个夹持气缸三、两个夹持板三的设置,可以分别对气动机外壳和电枢进行夹持固定,保证气动机电枢在装配时的稳定性,通过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可以保证气动机外壳在装配过程中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框、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升降气缸一、移动架二、两个夹持气缸二和两个l型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对电枢进行支撑,保证电枢在安装前的放置稳定性,综上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枢在装配时的安全性;
15.通过定位套筒和橡胶垫的设置,可以在电枢装配时,可以对电枢的进行预先定位,保证电枢与起动机外壳位于同一轴线内,继而避免电枢与起动机外壳的内壁产生碰撞,保证电枢的安装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中安装板和支撑座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中定位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固定底座;2、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3、移动架一;4、夹持气缸一;5、夹持板一;6、定位套筒;7、固定架一;8、固定框;9、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10、升降气缸一;11、移动架二;12、夹持气缸二;13、l型支撑板;14、夹持气缸三;15、夹持板三;16、固定架二;17、定位气缸;18、定位板;19、支撑气缸;20、支撑托板;21、升降气缸二;22、支撑座;23、支撑槽;24、安装板;25、定位插槽;26、滑动槽;27、衔接块;28、拉动杆;29、定位插块;30、橡胶垫;31、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中安装板和支撑座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中定位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2,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2包括:移动槽、横向螺杆一、移动电机一和移动块一,移动槽开设在固定底座1的顶部,横向螺杆一转动安装在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横向螺杆一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底座1的一侧,移动电机一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1的一侧外壁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横向螺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一滑动安装在移动槽内,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一,横向螺杆一贯穿螺纹孔一并与螺纹孔一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底座1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移动架一3,移动架一3的固定安装有两个t型滑块一,固定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t型滑槽一,两个t型滑块一分别与两个t型滑槽一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架一3的底部与移动块一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架一3上均固定安装两个夹持气缸一4,两个移动架一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一5,两个夹持板一5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夹持气缸一4的伸缩轴固定连接,移动架一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一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二,凹槽二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气缸19,凹槽一内设置有支撑托板20,支撑托板20的底部与支撑气缸19的伸缩轴固定连接,固定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一7,固定架一7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夹持气缸三14,固定架一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三15,两个夹持板三15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夹持气缸三14的伸缩轴固定连接,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套筒6,定位套筒6呈漏斗型设置,其较小的一端朝向移动架一3,定位套筒6位于移动架一3和固定架一7之间,定位套筒6上套设有定位环31,定位套筒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30,定位套筒6的壁厚与橡胶垫30的壁厚相加需要小于起动机外壳的半径值减去电枢半径值的厚度值,在安装过程中,定位套筒6较小的一端的外壁直径需要与起动机外壳内壁直径相同。
23.固定架一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8,固定框8上设置有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9,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9包括:移动通槽、横向螺杆二、移动电机二、移动块二,移动通槽开设
在固定框8的两侧内壁上,横向螺杆二转动安装在固定框8的两侧内壁上,横向螺杆二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框8外,移动电机二固定安装在固定框8的一侧外壁上,移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与横向螺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二滑动安装在固定框8的两侧内壁上,移动块二的底部贯穿移动通槽并延伸至固定框8的下方,移动块二呈t型设置,移动块二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二,横向螺杆二贯穿螺纹孔二并与螺纹孔二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框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气缸一10,升降气缸一10的顶端与移动块二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气缸一10的伸缩轴上固定安装有移动架二11,移动架二11、固定架一7和移动架一3均呈u型设置,移动架二11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气缸二12,移动架二1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l型支撑板13,两个l型支撑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夹持气缸二12的伸缩轴固定连接。
24.固定架一7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二16,固定架二16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17,固定架二16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定位板18,固定架二16的底部开设有t型滑槽二,定位板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t型滑快二,t型滑块二与t型滑槽二滑动连接,定位板18的一侧外壁上与定位气缸17的伸缩轴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板18的设置,可以为电枢的一端进行定位,保证电枢安装的精确性。
25.固定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二21,升降气缸二21的底端与移动块一的顶部固定连接,升降气缸二21的伸缩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23,支撑槽23内设置有安装板24,安装板24的顶部与定位套筒6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安装板24和支撑槽23的设置,可以为定位套筒6的安装提供初步定位,安装板24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插槽25,支撑座2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卡持机构,定位卡持机构包括:滑动槽26、衔接块27、拉动杆28、定位插块29和加固弹簧,滑动槽26开设在支撑槽23的一侧内壁上,衔接块27滑动安装在滑动槽26的两侧内壁上,滑动槽2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三,衔接块27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三,两个滑块三与两个滑槽三滑动连接,拉动杆28固定安装在衔接块27远离支撑槽23的一侧外壁上,拉动杆28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座22外,拉动杆28与支撑座22活动连接,支撑座2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避让孔,拉动杆28贯穿避让孔并与避让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拉动杆28位于支撑座22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板,定位插块29固定安装在衔接块27远离拉动杆28的一侧外壁上,加固弹簧套设在拉动杆28上,加固弹簧的一端与衔接块27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加固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2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加固弹簧的设置,可以保证在定位插块29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使定位插块29与定位插槽25联连接的更加紧密,保证定位套筒6的安装稳固性。
26.本实施例中:
27.使用前,根据起动机的外壳直径启动支撑气缸19推动支撑托板20上升,使支撑托板20移动的合适的位置,同时选择合适的定位套筒6安装到支撑座22上,随之启动升降气缸二21调节定位套筒6的高度,再根据所要安装的电枢直径,启动升降气缸一10带动移动架二11进行高度调节,随之调节两个l型支撑板13的高度,再根据电枢的安装要求,启动定位气缸17推动定位板18进行横向移动,方便对电枢的一端进行定位,上述操作完成后即可进行起动机电枢的安装;
28.将启动机外壳放置到支撑托板20上,使启动机外壳的端口套设到定位套筒6的一侧端口上,并与定位环31的一侧外壁接触,随之启动两个夹持气缸一4推动两个夹持板一5对启动机外壳进行固定,之后将电枢的一端与定位板18的一侧外壁接触,再启动两个夹持
气缸三14分别推动两个夹持板三15对电枢的一端进行夹持,之后可以启动两个夹持气缸二12推动两个l型支撑板1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对电枢的底部进行支撑,使电枢的中心轴与起动机外壳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之后可以启动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2带动起动机外壳进行水平移动,在启动机外壳与电枢的一端接触后,可以启动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9带动两个l型支撑板13进行水平移动,避免与起动机外壳碰撞,同时在启动机外壳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并可以对电枢达到支撑时便可以启动两个夹持气缸二12带动两个l型支撑板13脱离对电枢的支撑,直至电枢安装到起动机外壳内合适的位置后,便可以启动两个夹持气缸三14带动两个夹持板三15脱离对电枢的夹持,继而可以通过移动架一3和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2带动装配完成的起动机移动到最初状态,启动两个夹持气缸一4带动两个夹持板一5脱离对起动机外壳的夹持即可将起动机从移动架一3上取下,完成起动机的装配;
29.在转配的过程,电枢在进入起动机外壳内时,首先与定位套筒6的内壁接触,通过定位套筒6内壁上的橡胶垫30可以避免电枢在进入起动机外壳内时因为角度的偏差导致电枢与起动机外壳内壁产生硬性接触,这样即可保证电枢的安装的安全性;
30.在安装不同大小的起动机时,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定位套筒6,这时就需要对定位套筒6进行更换,在更换时,只需要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28,通过两个衔接块27带动两个定位插块29分别脱离两个定位插槽25,即可将定位套筒6和安装板24从支撑座22上取下进行更换,将新的定位套筒6底部的安装板24插入支撑槽23内,之后松开两个拉动杆28,通过两个加固弹簧分别推动两个定位插块29分别插入两个定位插槽25内,即可完成定位套筒6的更换。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起动机节能电枢装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通过移动架一3、固定架一7、两个夹持气缸一4、两个夹持板一5、两个夹持气缸三14、两个夹持板三15的设置,可以分别对气动机外壳和电枢进行夹持固定,保证气动机电枢在装配时的稳定性,通过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一2可以保证气动机外壳在装配过程中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框8、螺杆横向移动机构二9、升降气缸一10、移动架二11、两个夹持气缸二12和两个l型支撑板13的设置,可以对电枢进行支撑,保证电枢在安装前的放置稳定性,综上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枢在装配时的安全性;
33.通过定位套筒6和橡胶垫30的设置,可以在电枢装配时,可以对电枢的进行预先定位,保证电枢与起动机外壳位于同一轴线内,继而避免电枢与起动机外壳的内壁产生碰撞,保证电枢的安装安全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