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0954发布日期:2023-03-17 20:1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电缆内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普通水冷电缆电极使用铜管及铜排焊接而成,与设备连接不紧密;导线采用铜裸线绞制,弯曲半径大;外护套管使用普通橡胶软管,耐压低;套管与电极采用普通卡箍紧固,密封性不好,易漏水,优质水冷电缆电极采用整体铜棒车、铣加工而成,表面做钝化或镀锡处理;导线使用镀锡铜绞线或漆包线经数控绕线机编织而成,柔软度高,弯曲半径小;外护套管使用具有加强夹布层的合成橡胶管,耐压高,套管与电极使用紫铜卡箍在专业设备上冷挤压紧固,密封性好,不易漏水,水冷电缆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的电弧炉、矿热炉、感应炉、电解设备、以及可移动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在铜绞线的外面套上通水的胶管,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节约铜线,减少设备占用空间。
3.目前的水冷电缆在使用时,水冷电缆内部的铜绞线大多通过u型安装的方式,u型安装的方式导致铜绞线无法在胶管的正中心,当水冷电缆在安装时会受到外部地面物品的撞击力,撞击力会将水冷电缆内部的铜绞线移动至与胶管的侧壁相贴合,进而使铜绞线发生形变的情况,同时铜绞线发生位置偏移导致与水冷区接触不均匀,进而使变形区无法水冷降温,为此提供了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水冷电缆内部的铜绞线易发生位置偏移和形变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包括水冷内管电缆主体,所述水冷内管电缆主体的外壁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设置有内支架外壳,所述内支架外壳的内部成型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减压块、第二减压块,所述第二减压块位于第一减压块的一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支架外壳的内部成型有第二通槽与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位于第二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套接有第一绑扎带,所述第三通槽的内部套接有第二绑扎带。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内支架外壳的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压块的一侧设置为弧面状,所述第二减压块靠近第一减压块的一侧设置为弧面状,且第一减压块与第二减压块之间不接触。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槽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内支架外壳的内部,且每个连接块与第一通槽相对齐,并位于第一通槽的一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三通槽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分布于内支架外壳内部的两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支架外壳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设置连接块、第一减压块与第二减压块,内支架外壳受到外部的力并发生形变时,外部压力挤压内支架外壳一侧,内支架外壳一侧发生形变并且将力传递给第一减压块,第一减压块受力移动并挤压第二减压块,第二减压块发生形变并传递给连接块,通过第一减压块、第二减压块与连接块的设置有利于减小外部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的撞击力,进而有利于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进行保护的操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架外壳展开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水冷内管电缆主体;2、连接块;3、内支架外壳;4、第一通槽;5、第一减压块;6、第二减压块;7、第二通槽;8、第三通槽;9、第一绑扎带;10、第二绑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冷电缆内支架结构,包括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外壁套接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外壁设置有内支架外壳3,内支架外壳3的内部成型有第一通槽4,第一通槽4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减压块5、第二减压块6,第二减压块6位于第一减压块5的一侧。
20.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用于对电缆铜绞线进行包裹的操作,连接块2、第一减压块5与第二减压块6的设置有利于减小外部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撞击力,进而有利于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进行保护的操作。
21.请着重参阅图1~3,内支架外壳3的内部成型有第二通槽7与第三通槽8,第三通槽8位于第二通槽7的一侧,第二通槽7的内部套接有第一绑扎带9,第三通槽8的内部套接有第二绑扎带10。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绑扎带9与第二绑扎带10的设置有利于对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进行固定的操作,避免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出现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脱离的情况。
23.请着重参阅图1~3,连接块2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内支架外壳3的一侧,连接块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第一减压块5的一侧设置为弧面状,第二减压块6靠近第一减压块5的一侧设置为弧面状,且第一减压块5与第二减压块6之间不接触;第一通槽4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内支架外壳3的内部,且每个连接块2与第一通槽4相对齐,并位于第一通槽4的一侧;第二通槽7与第三通槽8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分布于内支架外壳3内部的两端;内
支架外壳3远离连接块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24.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内支架外壳3进行安装时,先将内支架外壳3放置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需要支架的位置,之后将内支架外壳3一侧的多个连接块2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外壁贴合,将内支架外壳3绕着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外壁进行折叠,当多个连接块2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外壁贴合时,两个第二通槽7与第三通槽8分别对齐,之后先将第二绑扎带10由两个第三通槽8插入并进行固定,再将第一绑扎带9插入两个第二通槽7并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绑扎带9与第二绑扎带10的设置有利于对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进行固定的操作,避免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出现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脱离的情况,内支架外壳3受到外部的力并发生形变时,外部压力挤压内支架外壳3一侧,内支架外壳3一侧发生形变并且将力传递给第一减压块5,第一减压块5受力移动并挤压第二减压块6,第二减压块6发生形变并传递给连接块2,通过第一减压块5、第二减压块6与连接块2的设置有利于减小外部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撞击力,进而有利于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进行保护的操作。
25.工作原理:在对内支架外壳3进行安装时,先将内支架外壳3放置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需要支架的位置,之后将内支架外壳3一侧的多个连接块2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外壁贴合,将内支架外壳3绕着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外壁进行折叠,当多个连接块2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外壁贴合时,两个第二通槽7与第三通槽8分别对齐,之后先将第二绑扎带10由两个第三通槽8插入并进行固定,再将第一绑扎带9插入两个第二通槽7并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绑扎带9与第二绑扎带10的设置有利于对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进行固定的操作,避免折叠后的内支架外壳3出现与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脱离的情况,内支架外壳3受到外部的力并发生形变时,外部压力挤压内支架外壳3一侧,内支架外壳3一侧发生形变并且将力传递给第一减压块5,第一减压块5受力移动并挤压第二减压块6,第二减压块6发生形变并传递给连接块2,通过第一减压块5、第二减压块6与连接块2的设置有利于减小外部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的撞击力,进而有利于对水冷内管电缆主体1进行保护的操作。
2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