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4634发布日期:2023-08-06 01:0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电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变电站 gis配电装置通常采用户内布置,gis出线架伸出至户外的出线阳台上。

2、为了方便a、b、c三相线出线,且保证必要的相间距离和回路间距离,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的a、b、c三相线呈一字形水平同排布置。由于三相线间及不同回路间需要预留一定的距离,这种出线方式会使变电站横向尺寸很大,最终会导致变电站建筑体积增加,占地面积大,从而提高变电站的造价。

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两组回路的a、b、c三相线水平同排布置时,地线1'设置在a、b、c三相线上方,出线阳台上紧邻gis出线套管2'的出线侧布置有三相避雷器3',在a相避雷器3''附近布置有a相电压互感器4',gis出线套管2'、三相避雷器3'及a相电压互感器4'沿出线方向依次设置。

4、专利号为zl20142036671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通过优化三相线的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将每组回路中的a相线、b相线、c相线成品字形布置,从而减少横向间隙,减少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节省变电站出线人字柱及横梁,节约土地并降低变电站造价。

5、然而,这种品字形布置的三相线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横向距离,但为了保证相间距离符合要求,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变电站将伸出至出线阳台的gis出线架上仅设置两个分别与a相线、c相线连接的出线套管,b相线连接的gis出线套管单独设置在变电站建筑的屋顶上,这种安装结构不便于后续的运行维护;且b相线连接的gis出线套管与a相线、c相线分别连接的gis出线套管之间相互独立,这种gis出线套管属于需要单独特殊制造的设备,将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能够减少变电站横向尺寸从而减少占地面积,且不需另行特制设备,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包括用于安装gis配电装置的变电站建筑、伸出至变电站建筑外的gis出线架,以及设于所述gis出线架上方、由平行设置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组成的回路;

3、所述a相线与所述gis出线架通过a相线路引下线连接,所述b相线与所述gis出线架通过b相线路引下线连接,所述c相线与所述gis出线架通过c相线路引下线连接;其中

4、所述回路设置在不同高度的至少两个出线层上,所述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d1>相间距离最小允许值;

5、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在每个所述出线层上设有与所述a相线、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对应挂接的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上设有挂点,每组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的挂点与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不等;

6、所述a相线路引下线、b相线路引下线及c相线路引下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d2>相间距离最小允许值。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b相线位于所述c相线的上方,所述c相线连接的挂点与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大于所述b相线连接的挂点与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与所述c相线挂接的所述绝缘固定件包括首尾相连的耐张绝缘子串,相邻两个所述耐张绝缘子串之间通过延长环相连,所述b相线路引下线的一端与b相线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延长环,且与b相出线套管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至少两个出线层包括上出线层和下出线层,所述a相线和c相线布置在下出线层,所述b相线布置在上出线层,且每组所述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处于所述c相线的正上方。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至少两个出线层包括上出线层、中间出线层和下出线层,所述b相线布置在上出线层,每组所述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处于所述c相线的正上方。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gis出线架设有a相出线套管、b相出线套管及c相出线套管,所述a相出线套管与所述a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c相出线套管与所述c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均向背离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一侧延伸设置,且所述a相出线套管与所述a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c相出线套管与所述c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相互背离;

12、所述b相出线套管与所述b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一侧延伸设置。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b相线连接的b相避雷器,所述b相避雷器设置在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与c相出线套管之间。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a相线连接的a相电压互感器,所述a相电压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与所述a相出线套管之间。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a相线连接的a相避雷器和通过导线与所述c相线连接的c相避雷器;

16、所述变电站建筑外设有出线阳台,所述gis出线架设置在所述出线阳台上,所述a相避雷器和c相避雷器设置在独立于所述出线阳台的支架上,且所述a相电压互感器、所述a相出线套管及所述a相避雷器依次设置,所述b相避雷器、所述c相出线套管及所述c相避雷器依次设置。

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地线,所述变电站建筑上设有地线出线点,所述地线出线点设于所述b相线的上方。

18、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三相线的位置,将每组回路中的三相线分层布置,减小了每组回路两外侧相线在变电站建筑的外墙占据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少回路的横向间距,减少了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节约土地并降低变电站造价。

20、gis出线架设置在三相线的下方,三相线通过各相线路引下线分别与gis出线架上的套管连接时,由于每组回路中的其中两个出线层的挂点与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不等,使得各相线挂点沿相线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各相线路引下线,尤其是位于上部的相线在通过该相线路引下线与gis出线架上的套管连接时,与位于下部的相线及其他相线路引下线能够错开一定距离,在减少横向间距的同时,轻松实现各相线路之间的安全间距。

21、同时,通过各相线路引下线与各相线连接的各相套管均设置在三相线下方的gis出线架上,不需为了保证相间安全间距而将某个出线装置(套管)单独设置在楼顶,各出线套管集中设置,使得运行维护方便;且该gis出线架在电力输送行业中的通用设备,不需要另行特制出线装置(套管),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gis配电装置的变电站建筑、伸出至变电站建筑外的gis出线架,以及设于所述gis出线架上方、由平行设置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组成的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相线位于所述c相线的上方,所述c相线连接的挂点与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大于所述b相线连接的挂点与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c相线挂接的所述绝缘固定件包括首尾相连的耐张绝缘子串,相邻两个所述耐张绝缘子串之间通过延长环相连,所述b相线路引下线的一端与b相线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延长环,且与b相出线套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出线层包括上出线层和下出线层,所述a相线和c相线布置在下出线层,所述b相线布置在上出线层,且每组所述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处于所述c相线的正上方。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出线层包括上出线层、中间出线层和下出线层,所述b相线布置在上出线层,每组所述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处于所述c相线的正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gis出线架设有a相出线套管、b相出线套管及c相出线套管,所述a相出线套管与所述a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c相出线套管与所述c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均向背离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一侧延伸设置,且所述a相出线套管与所述a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c相出线套管与所述c相线路引下线连接的一端相互背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b相线连接的b相避雷器,所述b相避雷器设置在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与c相出线套管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a相线连接的a相电压互感器,所述a相电压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与所述a相出线套管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a相线连接的a相避雷器和通过导线与所述c相线连接的c相避雷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线,所述变电站建筑上设有地线出线点,所述地线出线点设于所述b相线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包括变电站建筑、GIS出线架,以及由平行设置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组成的回路;所述回路设置在不同高度的至少两个出线层上,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在每个所述出线层上设有与所述A相线、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对应挂接的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上设有挂点,每组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的挂点与所述变电站建筑的外墙的距离不等。本技术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能够减少回路的横向间距,减少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且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童能高,邹颖梅,陈尚振,郑航,蔡燕,徐致林,谭健华,丁彦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