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6849发布日期:2023-03-25 01:5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线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


背景技术:

2.高速线缆作为一种替代光模块的低成本短距离连接方案,广泛应用于sata存储设备、radi系统场景、核心路由器、10g或40g以太网等数据中心互连场景中,高速数据线是其中一种,高速数据线在安装时,其芯线需要彼此隔开,方便后续与pcb板进行接线操作。
3.现有技术中的线夹对不同粗细的高速数据线芯线的固定作用较差,且对于较多的高速数据线芯线,一般将芯线叠加固定,造成对应的线夹宽度较大,且在单一的线夹上操作容易造成相互干扰,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线夹对不同粗细的高速数据线芯线的固定作用较差,线夹宽度较大,且在单一的线夹上操作容易造成相互干扰,操作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包括两个线夹片,且两个线夹片之间卡接固定,所述线夹片包括布线板和两个卡座,两个所述卡座分别一体化设置于布线板的相对两侧端,两个所述线夹片上的卡座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固定,所述布线板的一端面一体化并排设置有多个卡线套,相邻两个所述卡线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布线槽,位于首尾两侧的卡线套与卡座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布线槽,所述第一布线槽处设置有防脱结构一,所述第二布线槽处设置有防脱结构二。
6.优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定位卡柱和定位卡孔,所述定位卡柱自上而下贯穿设置于其中一个卡座上,所述定位卡孔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卡座上,且定位卡柱与定位卡孔相卡接,所述定位卡孔位于卡座靠近卡线套的端部。
7.优选地,所述卡座远离定位卡柱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卡座远离定位卡孔的端部同样设置有定位孔。
8.优选地,所述防脱结构一包括一体化设置于卡线套上的第三倒勾,且第三倒勾位于卡线套远离布线板的侧端。
9.优选地,所述防脱结构二包括一体化设置于卡线套上的第二倒勾和一体化设置于布线板上的第一倒勾。
10.优选地,所述布线板上设置有多个穿孔,且多个穿孔分别一一竖直对应第一倒勾、第二倒勾和第三倒勾。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布线槽与卡座之间的还设置有第三布线槽,所述卡线套位于布线板靠近卡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倒勾、第二倒勾、第三倒勾均位于布线板的中部。
1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线夹片组合设置可减少线夹宽度,有利于工艺载具装载
更多的产品,提升一次性作业的产品数量,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布线槽、第一布线槽和卡线套的直径依次增大,方便对不同粗细的高速数据线芯线进行固定,由于卡线套固定的高速数据线芯线最粗,故采用套接的方式,固定作用更加稳定;布线板留出一半的开阔式结构可使得高速数据线芯线可以轻易的翻折与折回,减少作业干扰,第一倒勾、第二倒勾和第三倒勾可有效防止高速数据线芯线翻折时脱出。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施例中布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线夹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线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线夹片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线夹片;101、卡座;102、布线板;2、定位卡柱;3、定位卡孔;4、卡线套;5、穿孔;6、定位孔;7、第一倒勾;8、第二倒勾;9、第三布线槽;10、高速数据线芯线;11、第一布线槽;12、第二布线槽;13、第三倒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高速数据线线夹,包括两个线夹片1,且两个线夹片1之间卡接固定,两个线夹片1组合设置可减少线夹宽度,有利于工艺载具装载更多的产品,提升一次性作业的产品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2.线夹片1包括布线板102和两个卡座101,两个卡座101分别一体化设置于布线板102的相对两侧端,两个线夹片1上的卡座101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固定,卡接结构包括定位卡柱2和定位卡孔3,定位卡柱2自上而下贯穿设置于其中一个卡座101上,定位卡孔3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卡座101上,且定位卡柱2与定位卡孔3相卡接,该定位卡柱2与定位卡孔3的配合设置不仅能达到组合功能要求,更有利于工艺治具的共用,减少生产治具的投入,减少工人更换工艺治具的频次,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
23.卡座101远离定位卡柱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孔6,卡座101远离定位卡孔3的端部同样设置有定位孔6,最大程度的减少线夹的弯曲变形量,提升产品的定位精准度。
24.布线板102的一端面一体化并排设置有多个卡线套4,卡线套4竖直对应的布线板102处设置有开口,便于高速数据线芯线10与线夹组合,降低作业难度,同时,在高速数据线芯线10插入时,卡线套4可起到导正导入的作用;定位卡孔3位于卡座101靠近卡线套4的端部,相邻两个卡线套4之间设置有第一布线槽11,位于首尾两侧的卡线套4与卡座101之间均
设置有第二布线槽12,第二布线槽12、第一布线槽11和卡线套4的直径依次增大,方便对不同粗细的高速数据线芯线10进行固定,其中,由于卡线套4固定的高速数据线芯线10最粗,故采用套接的方式,固定作用更加稳定。
25.第一布线槽11处设置有防脱结构一,防脱结构一包括一体化设置于卡线套4上的第三倒勾13,且第三倒勾13位于卡线套4远离布线板102的侧端;第二布线槽12处设置有防脱结构二,防脱结构二包括一体化设置于卡线套4上的第二倒勾8和一体化设置于布线板102上的第一倒勾7,第二布线槽12与卡座101之间的还设置有第三布线槽9,倒勾结构可有效防止高速数据线芯线10翻折时脱出。
26.布线板102上设置有多个穿孔5,且多个穿孔5分别一一竖直对应第一倒勾7、第二倒勾8和第三倒勾13,穿孔5的设置易于实现倒勾式结构,且模具结构简单,注塑产能高。
27.卡线套4位于布线板102靠近卡接结构的一侧,第一倒勾7、第二倒勾8、第三倒勾13均位于布线板102的中部,此种设置使得布线板102留出一半的开阔式结构,减少高速数据线芯线10排布后的相互挤压,使高速数据线芯线10排布更加方便,减小线夹因挤压而造成的弯典变形,更好的还原产品线材本身的性能;另外,布线板102留出一半的开阔式结构可使得高速数据线芯线10可以轻易的翻折与折回,减少作业干扰,实现多项功能要求于一体,布线时,可打胶固定高速数据线芯线10与线夹,防止高速数据线芯线10在作业过程中的松动,因而高速数据线芯线10可一次排布好后作业,不需要分开两次排布。
28.其中,线夹组合后,两个布线板102边缘设置的斜角组合形成与pcb板厚度一致的开口,可做为pcb板与线夹组合装配时的定位结构用,防止装配时过于松动而脱落,提升装配组合的效率,提高焊接时的对正调整的效率。
29.该线夹的整体结构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孔、柱、倒勾等结构的同时存在,更是实现了注塑模具不需要滑块、斜顶等复杂机构,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更能提升模具注塑时的生产效率,降价生产成本。
3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不同粗细的高速数据线芯线10对应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二布线槽12、第一布线槽11和卡线套4进行固定,布线板102留出一半的开阔式结构可减少高速数据线芯线10排布后的相互挤压,使高速数据线芯线10排布更加方便,减小线夹因挤压而造成的弯典变形,更好的还原产品线材本身的性能;另外,布线板102留出一半的开阔式结构可使得高速数据线芯线10可以轻易的翻折与折回,减少作业干扰,布线时,可打胶固定高速数据线芯线10与线夹,防止高速数据线芯线10在作业过程中的松动;利用定位卡柱2与定位卡孔3相卡接实现两个线夹片1之间的组合与固定,两个线夹片1组合设置可减少线夹宽度,有利于工艺载具装载更多的产品,提升一次性作业的产品数量,提高生产效率;线夹组合后,两个布线板102边缘设置的斜角组合形成与pcb板厚度一致的开口,可做为pcb板与线夹组合装配时的定位结构用,防止装配时过于松动而脱落。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