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雨刮电机避免蜗轮蜗杆啮合异常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6175发布日期:2023-05-28 00:1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雨刮电机避免蜗轮蜗杆啮合异常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辆前后雨刮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避免蜗轮蜗杆啮合异常的结构。


背景技术:

1、现在,市场上的车辆前雨刮电机主要由电机本体1与减速器2组成,如图1所示;电机本体1主要由定子3、转子4、整流器5组成,如图2所示;减速器2主要由蜗轮6、蜗杆7、减速器壳体8组成,如图3所示;其中电机定子3的轴9与减速器的蜗杆7是同一个零件。

2、电机的工作方式:当给电机通电,转子4旋转,从而蜗杆7带动蜗轮6旋转,如图4所示。

3、现在市场上的车辆前雨刮电机转子在整个电机中只有两个支撑点,即定子端的支撑点z1,减速器壳体端的支撑点z2;电机通电工作时,电机转子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此过程中,蜗杆在蜗轮与蜗杆啮合的位置受到不同方向的蜗杆径向力f,这个径向力f的方向是实时变化的,当这个径向力f足够大,超过蜗杆材料强度时,蜗杆会以z2为支撑点被动弯曲,因为蜗杆头部z3无支撑点,从而无法限制蜗杆弯曲,导致蜗杆弯曲后偏离啮合点10,造成蜗轮蜗杆非正常啮合,最终造成电机运行抖动、蜗轮剃齿等的故障。现有车辆前雨刮电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4、为改善以上电机故障,我们研发了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的结构,克服了上述电机转子支撑结构的缺点,该限位结构,保证电机运行时,保护蜗杆在有效的啮合区域在旋转工作,保证蜗轮蜗杆始终处于正常啮合状态,解决上述蜗轮蜗杆啮合异常引起的电机故障。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与减速器,电机本体包括定子、转子和整流器,减速器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其中电机定子的轴即是减速器的蜗杆的端部轴;当电机本体通电,转子旋转、带动蜗杆、再带动蜗轮旋转;转子头部设有轴套限位结构,轴套限位结构包括轴套和轴套安装孔,其中轴套安装孔是设在减速器壳体上的,轴套为金属材质,采用过盈装配方式装配到轴套安装孔中,构成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的结构。

4、电机工作时,轴套限制蜗杆受到径向力f径向偏移,从而保护蜗轮与蜗杆正常啮合,避免电机蜗轮蜗杆啮合异常引起的一系列故障。通常情况下,电机转子设计三个支撑点后,会出现过约束情况,转子头部增加轴套限位的结构后,电机转子会出现三个支撑点,即出现z1、z2、z3过约束电机转子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轴套与蜗杆头部配合处预留足够间隙,保证蜗杆在正常弯曲量的情况下,轴套与转子头部无接触,当蜗杆弯曲量过大时,轴套限制蜗杆的偏移;装配电机时该间隙处涂抹足量润滑油脂,保证蜗轴套限制蜗杆偏移时,蜗杆与轴套处于润滑摩擦,从而保证电机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避免蜗轮蜗杆啮合异常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与减速器(2),其特征在于:电机本体(1)包括定子(3)、转子(4)和整流器(5),减速器(2)包括蜗轮(6)、蜗杆(7)、减速器壳体(8),其中电机定子(3)的轴(9)即是减速器的蜗杆(7)的端部轴;电机本体(1)通电、带动转子(4)旋转、带动蜗杆(7)、再带动蜗轮(6)旋转;转子头部设有轴套限位结构(11),轴套限位结构(11)包括轴套(12)和轴套安装孔(13),其中轴套安装孔(13)是设在减速器壳体上的,轴套(12)为金属材质,采用过盈装配方式装配到轴套安装孔(13)中,构成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雨刮电机避免蜗轮蜗杆啮合异常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与减速器,电机本体包括定子、转子和整流器,减速器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其中电机定子的轴即是减速器的蜗杆的端部轴;当电机本体通电,转子旋转、带动蜗杆、再带动蜗轮旋转;转子头部设有轴套限位结构,轴套限位结构包括轴套和轴套安装孔,其中轴套安装孔是设在减速器壳体上的,轴套为金属材质,采用过盈装配方式装配到轴套安装孔中,构成电机转子头部轴套限位的结构。本技术保证电机运行时,保护蜗杆在有效的啮合区域在旋转工作,保证蜗轮蜗杆始终处于正常啮合状态,解决蜗轮蜗杆啮合异常引起的电机故障。

技术研发人员:吴万彪,王国文,李天永,赵云深,覃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