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及其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8282发布日期:2023-06-29 14:1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及其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是涉及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及其转子。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对电机功率密度、电机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更小的体积下具有更高的峰值扭矩及电机效率。目前车用驱动电机冷却系统主要有液冷、水冷两种,液冷较水冷系统能够直接与电机的绕组接触,导热效率高,提升电机性能,因此在电机系统中被广泛引用。电机运行时,转子发热效率直接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而传统的电机转子的散热结构依然存在结构复杂,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且散热冷却效果更好的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及其转子。

2、一种电机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转子铁芯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转子铁芯靠近所述转轴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过液通道,所述转子铁芯远离所述转轴的位置还形成有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二过液通道及第三过液通道,所述第三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绕所述转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第一连通通道及第一甩液孔,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第二连通通道及第二甩液孔,所述第一过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甩液孔连通;所述第一过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甩液孔连通。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线对称设置。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全部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绕所述转轴的轴线间隔布置,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相一致,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之间设置有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二过液通道对应与一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对应与一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等间距均匀布置,且每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与与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之间的间距相同。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甩液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一甩液孔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之间,每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远离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一所述第一甩液孔连通;所述第二甩液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二甩液孔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过液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一所述第二甩液孔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朝向所述转轴的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过液凹槽,所述过液凹槽与所述转轴的外壁围成所述第一过液通道;所述转轴内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连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间距及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间距一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出液孔绕所述转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过液通道的数量与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出液孔均对应于一所述第一过液通道对应连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渡槽段及第一弧形槽段,所述第一弧形槽段的弧线方向为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过渡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段对接连通;和/或

11、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包括第二过渡槽段及第二弧形槽段,所述第二弧形槽段的弧线方向为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二过渡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槽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槽段对接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槽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汇聚槽连通;所述第二过渡槽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汇聚槽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为曲线形通道;和/或所述第三过液通道为曲线形通道。

14、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子。

15、上述电机及其转子,冷却液首先流入到转子铁芯靠近转轴的第一过液通道,由于第一端盖上的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端盖上的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第一过液通道的两端连通,进而使得第一过液通道内的冷却液分成两部分分别朝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流动。流动至第一连通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进一步进入到第二过液通道,并在第二过液通道内朝第二端盖的方向流动并由第二甩液孔甩出;流动至第二连通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进一步进入到第三过液通道,并在第三过液通道内朝第一端盖的方向流动并由第一甩液孔甩出。由于第三过液通道与第二过液通道绕转轴的轴线间隔设置,而第二过液通道与第三过液通道内冷却液朝相反的方向流动,且第一过液通道内的冷却液分成两部分也朝相反的方向流动,能够实现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向转子铁芯施加相反的均衡力,进而保证转子在转动过程中的动平衡。

16、一种电机冷却系统,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冷却液至所述第一过液通道。

17、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控制器、减速器和上所述的电机冷却系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的转子的转轴相连。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全部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绕所述转轴的轴线间隔布置,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相一致,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之间设置有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等间距均匀布置,且每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与与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之间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甩液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一甩液孔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之间,每一所述第三过液通道远离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一所述第一甩液孔连通;所述第二甩液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二甩液孔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过液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一所述第二甩液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朝向所述转轴的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过液凹槽,所述过液凹槽与所述转轴的外壁围成所述第一过液通道;所述转轴内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间距及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间距一致;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过渡槽段及第一弧形槽段,所述第一弧形槽段的弧线方向为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过渡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过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段对接连通;和/或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10.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及其转子,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上的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端盖上的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第一过液通道的两端连通,冷却液流入到转子铁芯的第一过液通道内,并分成两部分分别朝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流动。流动至第一连通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进入到第二过液通道,并在第二过液通道内朝第二端盖的方向流动;流动至第二连通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进入到第三过液通道,并在第三过液通道内朝第一端盖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三过液通道与第二过液通道绕转轴的轴线间隔设置,能够实现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向转子铁芯施加在相反的均衡力,进而保证转子在转动过程中的动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李节宝,李悦姣,王迪,徐士龙,李忠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