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1056发布日期:2023-08-20 18:4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紧固件,具体为一种10kv ct升流接线夹。


背景技术:

1、使用现有的升流接线夹时,会经常出现夹接不稳的情况,导致接线夹掉落,时不时会砸坏柜内的瓷瓶或在升流过程中使得接线直接接地,损坏仪器、设备且危及人身安全;而且10kv ct安装在开关柜内,空间狭小,人员在调试接线时的只能将手伸进去柜内操作,且打开这种升流夹需要一定力度,而在发力时,人的手部又容易抓不稳夹子,往往尝试好几次才能将夹子夹紧在ct一次的螺丝上。可见,现有升流夹子的使用不够简便,需要调试人员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增加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 ct升流接线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10kv ct升流接线夹,所述接线夹包括夹座、滑块和操作杆;所述夹座呈u形,所述夹座底部两侧分别为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的前侧面上设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朝向所述右臂的一面设有第一角形槽,所述夹座右臂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操作杆前端设有转动环槽,中部设有外螺纹,尾部设有绝缘操作手柄;所述滑块滑动设于夹座的开口中,并与所述夹座底部滑动连接,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滑块一侧设有第二夹持块,对应于第一角形槽的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角形槽,朝向右臂的滑块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的安装螺孔,所述操作杆的前端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中,限位螺丝螺接于所述安装螺孔,且其前部嵌设于所述操作杆的转动环槽内,所述操作杆的中部螺接在所述螺纹孔中,通过绝缘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杆驱动滑块的前进或后退,使所述第一角形槽和第二角形槽共同形成用于夹持六角螺栓的夹持口。

4、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呈弧形。

5、优选地,所述夹座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滑槽。

6、优选地,朝向右臂的滑块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中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凸台侧面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螺孔。

7、优选地,所述接线夹为铜材质。

8、优选地,所述夹座底部的底面设有用于安装接地线的螺栓。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实用新型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接线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接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10kv ct升流调试的效率,有助于加快工程速度,并且适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包括夹座、滑块和操作杆;所述夹座呈u形,所述夹座底部两侧分别为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的前侧面上设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朝向所述右臂的一面设有第一角形槽,所述夹座右臂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操作杆前端设有转动环槽,中部设有外螺纹,尾部设有绝缘操作手柄;所述滑块滑动设于夹座的开口中,并与所述夹座底部滑动连接,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滑块一侧设有第二夹持块,对应于第一角形槽的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角形槽,朝向右臂的滑块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的安装螺孔,所述操作杆的前端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中,限位螺丝螺接于所述安装螺孔,且其前部嵌设于所述操作杆的转动环槽内,所述操作杆的中部螺接在所述螺纹孔中,通过绝缘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杆驱动滑块的前进或后退,使所述第一角形槽和第二角形槽共同形成用于夹持六角螺栓的夹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朝向右臂的滑块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中间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凸台侧面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安装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为铜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底部的底面设有用于安装接地线的螺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10kVCT升流接线夹,所述接线夹包括夹座、滑块和操作杆;所述夹座呈U形,所述夹座底部两侧分别为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的前侧面上设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上设有第一角形槽;所述滑块滑动设于夹座的开口中,并与所述夹座底部滑动连接,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滑块一侧设有第二夹持块,对应于第一角形槽的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角形槽,所述操作杆驱动滑块的前进或后退,使所述第一角形槽和第二角形槽共同形成用于夹持六角螺栓的夹持口。该技术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接线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接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10kVCT升流调试的效率,有助于加快工程速度,并且适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勋,康勇全,李泓,王杰锋,陈俊宾,吴晓涛,林卓然,余振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