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磁体式转子及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57663发布日期:2023-12-04 23:2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埋入磁体式转子及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埋入磁体式转子及具有其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1、旋转电机具备转子和定子,上述转子具有转子轴和转子铁芯,上述定子设置于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

2、定子具有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在形成于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卷绕的高电压的部分。定子绕组具有贯通定子铁芯而收纳于定子槽内的部分和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侧向轴向外侧突出并相互连接的线圈端部。

3、在埋入磁体式的转子中,在转子铁芯内的靠近径向的外侧的区域,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来收纳永磁体。转子铁芯通常具有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为了防止永磁体向轴向外侧突出,在层叠的电磁钢板的轴向的两端设置有端板。

4、端板因为处于靠近高压的定子绕组的线圈端部的位置,所以在绝缘方面需要确保绝缘距离、即与定子端部结构的间隔。因此,从电机绝缘的观点来看,端板的径向尺寸优选尽可能小。因此,端板的直径通常比转子铁芯的径向尺寸小。

5、在很多情况下,在永磁体收纳用的贯通孔和转子铁芯的外侧表面之间,为了确保转子铁芯的结构强度,存在作为转子铁芯的一部分的顶桥。该顶桥成为磁通的通路、即磁路。通过该磁路的磁通仅停留在转子内,成为不与定子侧交链的漏磁通,导致旋转电机的扭矩效率降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有使用去除顶桥而使永磁体的收纳空间与转子铁芯的外侧空间(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空间)连通来实现漏磁通的降低的方式的无顶桥转子的例子。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474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的没有顶桥的埋入磁体式的转子中,通常,端板的径向尺寸也比转子铁芯的径向尺寸小。即,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端部处于比端板的径向的外侧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3、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向永磁体施加的离心力所引起的力以及转子的旋转所引起的风压,特别是在转子铁芯的轴向的两端附近的区域,电磁钢板的比端板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会发生变形,可能导致转子的破损。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构成转子铁芯的电磁钢板的端部的变形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及旋转电机。

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具有:转子轴,其沿旋转轴方向延伸;转子铁芯,其具有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被安装于所述转子轴的径向外侧,在径向外侧部分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夹着各个d轴而配设成v形配置的两个永磁体收纳孔;板状的永磁体,其收纳于各个所述永磁体收纳孔;以及两个端板,其具有比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径小的外径,配设于多个所述电磁钢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两端而防止所述永磁体向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外侧突出;所述埋入磁体式转子的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收纳孔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的外侧连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附近区域的多个所述电磁钢板具有用于相互结合的结合部。



技术特征:

1.一种埋入磁体式转子,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埋入磁体式转子,其特征在于,

6.一种埋入磁体式转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7.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技术总结
根据实施方式,埋入磁体式转子(100)具有转子轴、转子铁芯(120)、永磁体(130)和两个端板。转子铁芯(120)具有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120a),在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夹着各个d轴而配设成V形配置的两个永磁体收纳孔(121)。端板具有比转子铁芯的外径小的外径,配设于电磁钢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两端而防止永磁体(130)向所述旋转轴方向突出。永磁体收纳孔(121)与转子铁芯(120)的外周面的外侧连通。在转子铁芯(120)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端板的附近区域的多个电磁钢板具有用于相互结合的结合部(125)。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正克,鹿野将,山岸大介,佐佐木直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东芝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