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2430发布日期:2023-05-31 17:1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motor)。


背景技术:

1、马达是指将由定子和转子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的旋转力提供到转轴的装置。为了产生旋转力,在定子卷绕线圈,当向线圈施加电流时,转子进行旋转。马达可以在洗衣机、冰箱、压缩机以及吸尘器等多种领域使用。例如,马达可以通过转轴与洗衣机的滚筒连接而实现滚筒的旋转。

2、通常,永久磁铁型马达可以根据永久磁铁的附接形式分为表面附接式(surfacemounted magnet)和埋入式(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表面附接式是指永久磁铁附接于转子芯的表面的形式。埋入式是指永久磁铁埋入在转子芯内的形式。在埋入式中,转子芯和永久磁铁沿着与转轴的轴向平行的高度方向竖立的形式可以被细分为轮辐式(spoketype)。

3、轮辐式马达具有能够通过利用转子芯的磁通量的集中效果来提高转子的效率和性能的优点。然而,当在轮辐式马达产生的转轴的转速过快时,转子的结构强度可能降低。例如,当进行脱水操作时,安装在洗衣机的马达的转轴以比其它操作更快的速度旋转,并且可以超过1200rpm。

4、当马达的转轴过度旋转时,强大的离心力作用在马达的转子上。此外,由于该强大的离心力,可能产生转子的永久磁铁或转子芯在转子的径向上分离的损坏。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作为现有专利文献的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110275号(2012.10.10.)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即、第一紧固构件152配置在永久磁铁140和转子芯131的上方和下方,第二紧固构件153以贯通转子芯131的方式配置。

5、当马达的转轴以慢速旋转时,所述现有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结构可以利用两个紧固构件152、153和转子壳体150来防止永久磁铁140和转子芯131的脱离。然而,第一紧固构件152、第二紧固构件153以及转子壳体150彼此以单个部件构成,因此,当马达的转轴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时,因各个部件之间的物理结合力不足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非常高。

6、并且,第一紧固构件152分别配置在永久磁铁140和转子芯131的上方和下方,因此,将导致马达的尺寸增大。

7、并且,为了制造所述现有专利文献的结构,需要以预定的顺序依次组装转子壳体150、转子芯131、永久磁铁140、第一紧固构件152以及第二紧固构件153等。在这方面,生产率非常低,尤其是,随着紧固构件的数量增加,不利于大量生产。

8、如上所述,除了构成转子的原始部件之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one of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想要通过引入诸如紧固构件等结构来限制永久磁铁或转子芯。然而,仅通过简单地引入诸如紧固构件等结构,仍然难以在没有增大以高速旋转的转子的尺寸或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结构强度。

9、多个转子芯需要彼此隔开,才能使马达的效率最大化。由此,普通技术人员想要使多个转子芯保持彼此隔开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多个转子芯段彼此隔开的结构可以使马达的效率最大化,然而不易确保马达的结构强度。这是因为马达高速运转时在转子产生强的离心力使彼此隔开的多个转子芯段沿着径向飞散。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所述结构能够通过转子芯段的部分隔开结构来牺牲极小部分马达的效率,从而显著地提高马达的结构强度。

2、若紧固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则当高速运转马达时,作用于转子的强的离心力将导致转子的损坏。尤其是,考虑到洗衣机、吸尘器等对以高速运转的马达的需求不断增加,仅在低速运转时确保结构强度是不够的。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马达高速运转时也能够防止因作用于转子的抢的离心力而使永久磁铁和转子芯段在径向上损坏的结构的马达。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因个别部件之间的物理结合力不足而产生的马达损坏的问题的结构。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超出想要通过引入紧固构件来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的普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够通过部件之间彼此交错或交替的组装结构来提高马达的结构强度。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在转子的制造过程中将构成转子的部件稳定地安装于适当位置,并且能够牢固地保持结合状态。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不仅能够提高马达的结构强度,而且通过减少组装工序所需的部件的数量来提高马达的生产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在马达的组装过程之后,有利于确保尺寸稳定性的结构。

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马达包括:定子;以及转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或外侧,所述转子包括:转子芯块,设置有由多个电磁钢板堆叠而成并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转子芯段;以及多个永久磁铁,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与设置于所述转子芯块的多个转子芯段逐一交替地排列,多个所述电磁钢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电桥,所述电桥形成为使设置于所述转子芯块的多个所述转子芯段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彼此连接,在多个所述转子芯段的外侧一端形成有向两侧凸出的头部,在多个所述转子芯段的内侧一端形成有向两侧凸出以形成转子芯插槽的凸起,所述电桥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各个所述头部之间,或者所述电桥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各个所述凸起之间。

7、如上所述,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一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马达至少包括一个转子芯块。所述转子芯块由多个电磁钢板堆叠形成。所述多个电磁钢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电桥,所述电桥形成为使设置于所述转子芯块的所述多个转子芯段在转子的圆周方向上彼此连接。

8、本发明的马达包括:定子;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或外侧的转子。

9、包括于所述转子的多个永久磁铁与设置于所述转子芯块的多个转子芯段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逐一交替地排列。

10、所述多个电磁钢板包括通过形状区分的第一种电磁钢板和第二种电磁钢板。

11、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沿着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堆叠多个,以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彼此紧贴,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以形成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与所述多个永久磁铁逐一交替地排列的所述多个转子芯段。

12、所述第二种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之间、下端以及上端中的至少一处堆叠于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以与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一同形成所述多个转子芯段,并且,设置有所述电桥。

13、所述电桥形成于所述第二种电磁钢板的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至少一处。

14、所述电桥在所述第二种电磁钢板的内侧端和外侧端交替地形成。

15、所述第二种电磁钢板以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的堆叠方向为基准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的上端和下端。

16、所述第一种电磁钢板和所述第二种电磁钢板分别包括:主体,形成为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面向所述永久磁铁的作用面;头部,朝向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从所述主体的内侧端向两侧凸出;以及凸起,从所述主体的外侧端凸出并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为两部分,以形成转子芯插槽。

17、所述电桥形成为连接隔着任意一个所述永久磁铁相邻的两个第二种电磁钢板中的任意一个的头部和另一个的头部,或者,连接所述任意一个的凸起和所述另一个的凸起。

18、在每个由所述转子芯段和所述电桥限定的区域形成开口,多个所述永久磁铁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暴露。

19、所述转子与贯通所述定子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电桥在平行于所述轴的轴向的方向上至少设置一个,并且,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电桥的厚度(a)的和(σa)与所述转子芯段的高度(b)的比(σa/b)为5%至15%。

20、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所述电桥的宽度为0.45mm至2mm。

21、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电桥的厚度为2mm至5mm。

22、所述多个永久磁铁和所述多个转子分别具有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位于相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3、所述转子包括:第一端盖,形成为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覆盖所述多个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和所述多个转子芯段的第一端;第二端盖,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以从所述第一端盖隔开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覆盖所述多个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和所述多个转子芯段的第二端;以及转子支架,与所述转轴相连接,并形成为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

24、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形成为环形。

25、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由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圆弧(circular arc)形状的板形成。

26、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一端盖的板和所述第二端盖的板以彼此交错的方式排列。

27、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在每个所述第一端盖的板之间形成第一分割点,并且,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在每个所述第二端盖的板之间形成第二分割点,所述第一分割点和所述第二分割点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形成。

28、所述多个转子芯段分别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形成的孔或槽。

29、所述第一端盖的板和所述第二端盖的板包括插入于所述孔或槽的转子芯结合凸起。

30、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所述转子支架凸出的转子支架结合凸起。

31、所述转子支架包括:轴衬结合部,形成为容纳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轴衬;从所述轴衬结合部的周围沿着径向延伸的多个轮辐(spoke);底座,在所述轮辐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并且,形成为支撑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以及盖结合孔,形成于所述底座,并形成为容纳所述转子支架结合凸起。

32、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以及所述底座分别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位于面向所述孔的位置的铆钉结合孔。

33、所述转子还包括铆钉,所述铆钉贯通所述多个转子芯段分别的孔、所述第一端盖的铆钉结合孔、所述第二端盖的铆钉结合孔以及所述底座的铆钉结合孔。

34、所述底座的盖结合孔和所述底座的铆钉结合孔沿着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

35、所述转子芯块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子芯块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以彼此隔开的方式排列。

36、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在每个多个所述转子芯块之间形成转子芯分割点,所述第一分割点、所述第二分割点以及所述转子芯分割点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形成。

37、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转子芯结合凸起和所述第二端盖的所述转子芯结合凸起沿着所述转子的径向形成为两列。两列中的相对靠近转轴配置的第一列的转子芯结合凸起插入于所述转子芯的孔。两列中的相对远离所述转轴配置的第二列的转子芯结合凸起插入于所述转子芯的槽。

38、所述转子支架结合凸起沿着所述转子的径向形成为两列。两列中的相对靠近转轴配置的第一列的转子支架结合凸起和相对远离所述转轴配置的第二列的转子支架结合凸起在转子的径向上形成于相同线上。

39、形成于所述转子支架的所述底座的盖结合孔沿着转子的径向形成为两列,以与所述转子支架结合凸起相对应。

40、形成于所述转子支架的所述底座的铆钉结合孔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与第一列的盖结合孔和第二列的盖结合孔中的任意一个交替地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