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模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6079发布日期:2023-06-27 20:4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定子模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定子模组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直线电机通常包括动子和定子,动子用于承载工件并运输工件或移动工件至不同工位进行加工。动子具有与电枢绕组耦合的永磁阵列,通过对定子的电枢绕组进行周期性通电以驱动动子的运动。相关技术中,整个定子的体积较大,需在输送装置中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如何缩小定子的体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模组及输送装置,解决了定子体积较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模组,应用于输送装置,定子模组包括:

3、底座,底座具有底面和背离底面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子面、第二子面及第三子面,第二子面与第一子面沿垂直于第一子面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二子面于第一子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子面的外围,第三子面连接于第一子面与第二子面之间,使得第一子面、第二子面及第三子面之间围合形成安装槽;

4、电枢绕组,电枢绕组位于安装槽内,电枢绕组背离底面的表面与第二子面共面。

5、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底座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第一表面相对的两侧,安装槽贯穿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

6、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安装槽贯穿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电枢绕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靠近第一侧面且与第一侧面共面,第二面靠近第二侧面且与第二侧面共面。

7、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第一面设有第一拼接部,第二面设有第二拼接部,第一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一面,第二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二面;

8、或者,第一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一面,第二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凹设于第二面;

9、或者,第一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凹设于第一面,第二拼接部沿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二面;

10、其中,第一拼接部于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拼接部于第一平面的正投影错位设置,第一平面与第一方向垂直。

11、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第一拼接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拼接面及第二拼接面,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二子面,第一拼接面与第一子面共面设置;

12、第二拼接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拼接面及第四拼接面,第三拼接面与第二子面共面设置;

13、其中,第二拼接面与第四拼接面共面设置,或者,第二拼接面与第四拼接面平行设置,且第二拼接面与第四拼接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10mm。

14、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第一方向为弧线方向,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15、或者,第一方向为直线方向。

16、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底座具有沿第三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且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连接第一表面相对的两侧,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连接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安装槽的内侧壁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及第二槽壁,第一槽壁靠近第三侧面设置,第二槽壁靠近第四侧面设置,第一槽壁至第三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槽壁至第四侧面的距离。

17、在其中一些方案中,还包括:

18、驱动器,驱动器位于安装槽内,且驱动器位于电枢绕组和底面之间,驱动器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

19、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安装槽包括:

20、第一容纳槽,电枢绕组位于第一容纳槽内;

21、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连通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相较于第一容纳槽更靠近底面,且第二容纳槽的槽口于底面的投影位于第一容纳槽的内侧壁于底面的投影的内部,驱动器位于第二容纳槽内。

22、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底座具有散热流道,散热流道贯穿底座,散热流道与第二容纳槽连通。

23、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底座具有至少一减重槽。

24、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底座具有至少一插口,插口与第二容纳槽及减重槽均连通,外部部件通过插口与驱动器电性连接。

25、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电枢绕组包括至少两线圈组,各线圈组包括多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有线圈沿同一方向延伸且沿与线圈的延伸方向相交的另一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线圈组内线圈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26、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相邻两线圈组内线圈的延伸方向所夹的锐角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75°。

27、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同一线圈组内多线圈间隔设置,同一线圈组内相邻两线圈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线圈中任一线圈的极距相等;

28、或者,同一线圈组内至少相邻两线圈贴合设置。

29、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相邻两线圈组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直线对称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

30、或者,各线圈组内的线圈具有沿至少两线圈组的排布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一端部位于线圈组的一侧,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二端部位于线圈组的另一侧,相邻两线圈组中,其中一线圈组内各线圈的第一端部靠近另一线圈组的第二端部设置,且其中一线圈组内各线圈的第一端部沿第一方向位于另一线圈组的相邻两线圈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

31、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各线圈组内的线圈具有沿至少两线圈组的排布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一端部位于线圈组的一侧,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二端部位于线圈组的另一侧,同一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一端部均位于第一直线,和/或,同一线圈组内所有线圈的第二端部均位于第二直线。

32、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第一直线及第二直线均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

33、或者,第一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直线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子面。

34、在其中一些方案中,至少两线圈组于底面的投影的部分位于底座外。

35、在其中一些方案中,至少一线圈组内的各线圈与相邻的另一线圈组内的各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使得相邻两线圈组内相连接的两线圈组合形成一曲折线圈。

3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37、上述的定子模组;

38、基座,基座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的两导轨,两导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均平行于第二子面且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两导轨与底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定子模组位于容纳腔内,底座的底面与底板固定连接;

39、动子模组,动子模组位于电枢绕组远离底板的一侧,动子模组包括承载部和连接承载部的永磁阵列,承载部与两导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连接,永磁阵列位于承载部和电枢绕组之间,且永磁阵列对应电枢绕组设置。

40、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各导轨与承载部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滚动件,多个滚动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41、在其中一些方案中,承载部包括中间板及连接中间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与基座的两个导轨一一对应设置,各导轨与对应的侧板之间均设有多个滚动件。

42、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各滚动件均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滚轮与侧板、导轨中的一个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与侧板、导轨中的另一个搭接。

43、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各导轨均设有第一限位部,各侧板均设有第二限位部,各导轨的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侧板的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其中,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限位槽中的一个,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限位槽中的另一个,限位凸位于限位槽,限位凸和/或限位槽沿第一方向延伸。

44、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导轨与对应的侧板沿第三方向错位设置,导轨靠近对应的侧板的一侧设有延伸板,侧板与第一滚轮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与延伸板搭接。

45、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各滚动件还包括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沿第三方向设于侧板与对应的导轨之间且与侧板及导轨均抵接。

46、在其中一些方案中,第一滚轮与侧板、导轨中的一个搭接的搭接面位于底座的第一表面背离底面的一侧。

47、在其中一些方案中,导轨上安装托辊及皮带,或者在导轨上安装链条及链轮,以驱动动子模组相对于定子模组沿第一方向运动。

48、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模组及输送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安装槽,使电枢绕组位于安装槽内,相较于直接将电枢绕组安装于底座的外部而言,可以有效缩减定子模组的体积,更好的保护电枢绕组,避免电枢绕组受到外界损害,延长电枢绕组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槽的设置,有利于对电枢绕组与底座的安装进行定位,提升电枢绕组与底座的组装效率,且便于实现对电枢绕组的维护与更换。而电枢绕组背离底面的表面与底座的第一表面共面,使电枢绕组完全收纳于安装槽,有利于保持定子模组表面的平整,使得动子模组与电枢绕组之间保持较小的磁间隙且具有较高磁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