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8119发布日期:2023-06-29 12: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储能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源具有便于携带和方便用电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户外作业和家庭备电场景中。

2、储能电源通常包括有逆变设备、电池包等多种电器模组。各个电器模组安装固定在储能电源的支架,并且,各个电器模组需要通过多根线缆实现不同电器模组之间的电连接。

3、储能电源中的各个电器模组通常为多层式分布,支架中部设置有一板件来对不同层的电器模组进行支撑。在储能电源的装配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逆变设备安装固定到支架之后,再将逆变设备的线缆穿过板件预留的通孔,再连接其他的电器模组。

4、但是,板件周围预留给线缆穿过通孔的可操作空间较少,存在接线繁杂、穿线难度和工作量大的问题,降低了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解决接线繁杂的问题,降低装配耗时,提升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2、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包括:骨架;屏蔽罩,设置有穿线孔,并固定于骨架;第一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内,并固定于骨架;第二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外,并固定于骨架;第一线缆,第一线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线缆的第一端与第一功能模组电连接;第一线缆的第二端穿过穿线孔,并显露于屏蔽罩之外,第一线缆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在第二功能模组固定于骨架后,和第二功能模组电连接。

3、本申请实施例在对屏蔽罩和第一功能模组进行安装固定和接线之前,可以先将第一线缆的第二端通过穿线孔穿过穿线孔以显露于屏蔽罩之外,并将第一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内,然后再将第一线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功能模组。第一线缆穿过穿线孔之后,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以便于将第一线缆接到第二功能模组上,使得接线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模组包括:控制板,电连接于第一线缆;电子器件,连接于控制板,电子器件包括电感和/或变压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线孔的开设位置靠近控制板的器件分布低密度区域,也即对应于控制板中电子器件的布局密度最小的区域设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功能模组包括:电池包,固定于骨架;bms板,固定于骨架,电池包电连接于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板,第一线缆电连接于bms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包括底架和多个限位架,多个限位架设置于底架的两侧,屏蔽罩、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设置于多个限位件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固定于多个限位架之间的固定板,固定板盖设于屏蔽罩,以对屏蔽罩进行固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罩设置有定位凹槽,固定板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部,配合用于对屏蔽罩进行定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架接近屏蔽罩的一端设置有束线卡孔,束线卡孔对第一线缆进行束线。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罩和第一功能模组均设置于骨架的上部,限位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入线开口,入线开口连通束线卡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介于穿线孔和束线卡孔的位置设置有磁环。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模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的开设位置靠近所述控制板的器件分布低密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模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底架和多个限位架,多个所述限位架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两侧,所述屏蔽罩、所述第一功能模组和所述第二功能模组设置于多个所述限位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固定于多个所述限位架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盖设于所述屏蔽罩,以对所述屏蔽罩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对所述屏蔽罩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接近所述屏蔽罩的一端设置有束线卡孔,所述束线卡孔对所述第一线缆进行束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和所述第一功能模组均设置于所述骨架的上部,所述限位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入线开口,所述入线开口连通所述束线卡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介于所述穿线孔和所述束线卡孔的位置设置有磁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包括骨架;屏蔽罩,设置有穿线孔,并固定于骨架;第一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内;第二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外;第一线缆,第一线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线缆的第一端与第一功能模组电连接;第一线缆的第二端穿过穿线孔,并显露于屏蔽罩之外。在对屏蔽罩和第一功能模组进行安装固定和接线之前,可以先将第一线缆的第二端通过穿线孔穿过穿线孔以显露于屏蔽罩之外,并将第一功能模组设置于屏蔽罩内,然后再将第一线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功能模组。第一线缆穿过穿线孔之后,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以便于将第一线缆接到第二功能模组上,使得接线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陈熙,王雷,陈鹏,曾庆科,段文,李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