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及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97891发布日期:2023-06-28 21: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及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马达控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及风机。


背景技术:

1、马达(motor)即为电动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在风机中,为应对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等方式进行转速调节,当需要调节转速时,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方式升高马达线圈的电压可以使风机转速增大,通过降低马达线圈的电压可以使风机转速减小。为并保证风机在最高转速时的动力性能,通常将风机的马达线圈按照最高转速的情况绕制,这就导致当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方式降低风机转速时,马达效率会急剧降低,导致风机能耗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

2、解决传统马达无法兼顾高低转速的高效运转问题,降低风机的能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及风机,用于解决传统马达无法兼顾高低转速的高效运转问题,降低风机的能耗。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包括:无刷直流马达、马达控制器、马达驱动电路和切换电路;

3、其中,所述无刷直流马达的各槽位均设有多个线圈,各所述线圈分别通过所述切换电路与所述马达驱动电路连接;

4、所述马达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无刷直流马达的转速控制所述切换电路切换各所述线圈的导通状态以形成多个阻值不同的导通线圈电路,且所述导通线圈电路的阻值与所述无刷直流马达的转速呈负相关。

5、可选的,所述线圈包括阻值不同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6、所述切换电路具体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

7、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反接后与所述第一线圈串联后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三pmos管和所述第四pmos管反接后与所述第二线圈串联后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一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二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三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四开关控制引脚连接。

8、可选的,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一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二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三三极管以及设于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四三极管;

9、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引脚、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引脚、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引脚、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10、可选的,所述线圈包括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

11、所述切换电路具体包括: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九pmos管和第十pmos管;

12、其中,所述第五pmos管和所述第六pmos管反接后与所述第三线圈串联后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七pmos管和所述第八pmos管反接后与所述第四线圈串联后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九pmos管和所述第十pmos管反接后串联于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之间;

13、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五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六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七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八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九开关控制引脚、所述马达控制器的第十开关控制引脚连接。

14、可选的,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五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五三极管、设于所述第六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六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七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七三极管、设于所述第八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八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九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九三极管、设于所述第十开关控制引脚与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第十三极管;

15、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引脚、所述第六开关引脚、所述第七开关引脚、所述第八开关引脚、所述第九开关引脚、所述第十开关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16、可选的,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具体包括:第一马达驱动电路和第二马达驱动电路;

17、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集成pmos管、第一集成nmos管、第十一三极管;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集成pmos管、第二集成nmos管、第十二三极管;

18、其中,所述第一集成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集成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集成pmos管的源极均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集成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集成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一集成nmos管的栅极、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集成nmos管的栅极、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马达控制器的第一控制引脚、马达控制器的第二控制引脚、马达控制器的第三控制引脚、马达控制器的第四控制引脚连接。

19、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无刷直流马达的转子处的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控制器的马达转向检测端连接。

20、可选的,各所述线圈的阻值不同。

21、可选的,各所述线圈的阻值相同,所述马达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切换电路切换各所述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形成多个阻值不同的所述导通线圈电路。

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

23、本技术所提供的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包括无刷直流马达,马达控制器,马达驱动电路,切换电路;其中,无刷直流马达的各槽位均设有多个不同阻值的线圈,各线圈分别通过切换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连接;马达控制器根据无刷直流马达转速控制切换电路切换各线圈的导通状态以形成多个阻值不同的导通线圈电路,,以使导通线圈电路的阻值与无刷直流马达的转速呈负相关,从而可以在不同转速时切换到对应的导通线圈电路,实现根据马达转速切换定子绕线方式使马达无论高速运转还是低速运转均能保证高效运行,降低了风机能耗。

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机,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