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0993发布日期:2023-07-20 01:3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影响电机的持续稳定运行,故目前很多电机都设置有电机冷却结构。现有的电机冷却结构要么是采用开设在电机壳体侧壁中的环形冷却水道,从而通过冷却液(主要是冷却水)对电机的壳体进行冷却;要么是采用设置在电机内部的风冷通道,从而通过冷却气流(主要为空气)直接对电机内部定子绕组铜损、定子铁芯铁损和定子涡流损耗的发热进行冷却。采用上述环形冷却水道主要是对电机的壳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有限;而采用上述风冷通道影响电机的内腔密封,降低电机的防爆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机冷却结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第一冷却腔体,所述第一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端的外侧区域的定子壳体的端壁外部,用于对所述第一端部位进行冷却;第二冷却腔体,所述第二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端的外侧区域的定子壳体的端壁外部,用于对所述第二端部位进行冷却;第三冷却腔体,所述第三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壳体的侧壁的外侧区域,用于对所述侧壁部位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腔体与所述第二冷却腔体通过所述第三冷却腔体连通形成冷却介质流路,所述外壳体上分别设有与该冷却介质流路导通的冷却介质输入口和冷却介质输出口。其中,所述冷却介质流路所使用的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液或冷却气。

3、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壳体包含定子壳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壳体本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或为装配结构,所述第一端盖用于将所述定子绕组的第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电机的转子的第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中;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定子壳体本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或为装配结构,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将所述定子绕组的第二端封闭在所述第二端盖内,所述电机的转子的第二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中;所述第一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的外部并与该第一端盖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二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的外部并与该第二端盖的端面接触。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二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三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三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与所述第二环形腔体通过所述第三环形腔体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介质输入口和所述冷却介质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端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体连通;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定子壳体之间设有定位分流用凸缘从而将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分隔为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口相连的输入侧流路和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口相连的输出侧流路;所述第一冷却腔体中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冷却腔体中的一部分被所述定位分流用凸缘分隔为输入侧流路,所述第一冷却腔体中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冷却腔体中的另一部分被所述定位分流用凸缘分隔为输出侧流路;所述第二冷却腔体中未设置所述定位分流用凸缘从而作为连通所述输入侧流路与所述输出侧流路之间的中间通道。

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分流用凸缘同时将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第三环形腔体分隔为第一半环形腔体和第二半环形腔体,所述第一半环形腔体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半环形腔体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口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壳体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具有中空凸环状结构,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位于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中,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外端端壁构成所述定子壳体的端壁,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和/或第二冷却腔体覆盖在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外端端壁的外部并通过位于该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壳体中转折的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腔体导通。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紧固在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壳体上。

9、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中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腔体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

10、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与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之间和/或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中安装有所述电机的驱动电路,所述法兰盘盘体上开设有驱动电路安装维修操作孔。

11、本发明的电机冷却结构能够对电机的定子壳体侧壁和两端的端壁进行冷却。由于第一冷却腔体和第二冷却腔体分别靠近定子绕组的两端,能够将定子壳体内部的热量有效带出,使得电机两端快速散热。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电机冷却结构不采用设置在电机内部的风冷通道,不影响电机的内腔密封,故本发明的电机可以是密封式电机,具有较高的防爆等级。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壳体包含定子壳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二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三冷却腔体具有与所述定子壳体同轴设置的第三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与所述第二环形腔体通过所述第三环形腔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或冷却气。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口和所述冷却介质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端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分流用凸缘同时将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第三环形腔体分隔为第一半环形腔体和第二半环形腔体,所述第一半环形腔体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半环形腔体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口相连。

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壳体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具有中空凸环状结构,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位于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中,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外端端壁构成所述定子壳体的端壁,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和/或第二冷却腔体覆盖在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外端端壁的外部并通过位于该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壳体中的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腔体导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紧固在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的壳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中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腔体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与对应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之间和/或所述中空凸环状结构中安装有所述电机的驱动电路,所述法兰盘盘体上开设有驱动电路安装维修操作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机冷却结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冷却腔体,所述第一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端的外侧区域的定子壳体的端壁外部,用于对所述第一端部位进行冷却;第二冷却腔体,所述第二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端的外侧区域的定子壳体的端壁外部,用于对所述第二端部位进行冷却;第三冷却腔体,所述第三冷却腔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电机的定子壳体的侧壁的外侧区域,用于对所述侧壁部位进行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蒋启权,张旭,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磁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