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9935发布日期:2023-09-16 14:1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浪涌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申请涉及一种电气装置,尤其是一种浪涌保护装置,其具有新颖的遥信报警装置,由此提高安全设计余量,提高了接触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1、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电气安全防护设备,能够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典型的,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例如,雷电)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进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尖峰电流泄流入地,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浪涌保护器通常包括脱扣结构。脱扣结构响应于尖峰电流或者电压等事件产生脱扣动作,从而断开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连接。例如,某些现有技术采用由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低温焊接而成的热脱扣结构,在发生热脱扣时,金属弹片脱离金属电极片,二者之间的电连接被物理断开。同时,这种浪涌保护器内还可进一步设有以弹簧复位的滑块,在金属弹片脱离金属电极片(即发生热脱扣)的情况下,滑块的复位动作不再受到阻挡,因此滑块发生复位滑动。滑块到达复位位置时,滑块的一绝缘部介入到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之间,进一步确保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之间的电隔离。

2、浪涌保护器中可进一步包括遥信报警装置。例如,在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11769533a中记载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其中,遥信报警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壳中的第一遥信电极(静触点)和第二遥信电极(动触点),浪涌保护器的滑动块能够将第二遥信电极压住,使得第二遥信电极一端压靠于第一遥信电极,而当发生脱扣时,浪涌保护器的滑动块在弹簧带动下离开原位置,因此不再挤压第二遥信电极,第二遥信电极的远端弹起,断开和第一遥信电极之间的电连接,由此产生报警信号。

3、上述这种遥信报警装在浪涌保护器的日益小型化的开发趋势下,面临一些挑战:动触点和静触点需要准确的装配,以实现彼此间的接触,而多个配合件的公差相累计,可能使得接触压力偏差很大,影响接触电阻;此外,小型化的零部件在零件包装及安装过程中亦容易变形失效,影响装配效果。以上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遥信电极片接触不良,失去报警功能。此外,在零部件的制造层面,现有的构造对零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进而对加工工艺(例如金属电极片折弯工艺)提出很高要求,这不利于生产的经济性。

4、因此,需要为浪涌保护器设计开发一种具有高接触可靠性,且能高效安装的遥信报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申请提出一种浪涌保护装置,包括:内壳体;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用于安装在内壳体中,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及遥信报警装置,所述遥信报警装置包括位于绝缘固定块中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其中,所述滑动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者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接触导通,所述滑动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者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断开接触。

2、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还包括用于拉动滑动板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3、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还包括脱扣焊点,所述脱扣焊点在未脱扣断开时,阻止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内壳体中的移动。

4、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位置是浪涌保护器的脱扣焊点未脱扣断开时,所述滑动板所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浪涌保护器的脱扣焊点已脱扣断开时,所述滑动板被弹簧拉动后所到达的位置。

5、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滑动板上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窄卡槽区和宽卡槽区。

6、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窄卡槽区和所述宽卡槽区彼此相通。

7、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窄卡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产生接触,所述宽卡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断开接触。

8、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浪涌保护器还包括脱扣焊点,所述脱扣焊点在未脱扣断开时,阻止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内壳体中的移动,所述脱扣焊点未脱扣断开时,由所述窄开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所述脱扣焊点已脱扣断开时,由所述宽开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

9、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浪涌保护器还包括脱扣焊点,所述脱扣焊点在未脱扣断开时,阻止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内壳体中的移动,所述脱扣焊点未脱扣断开时,由所述宽开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所述脱扣焊点已脱扣断开时,由所述窄开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

10、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遥信报警装置的所述绝缘固定块是注塑形成的一体件。

11、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各自包括:位于上端的弹片部,位于下端的针脚部,和位于中部的连接部。

12、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各自的弹片部在被窄卡槽区接纳时彼此接触,在被宽卡槽区接纳时彼此分离开。

13、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的至少一者的弹片部上,设有凸起的接触区。

14、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凸起的接触区是用于形成点接触的凸点,或是用于形成线接触的凸条。

15、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以空间对称地方式固定在所述绝缘固定块中。

16、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一电流条和压敏电阻元件,所述压敏电阻元件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和所述滑动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压敏电阻元件上的前侧电极通过所述内壳体上的窗口和所述第一电流条的延伸电极形成电连接。

17、前述的浪涌保护装置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可选实现方式,所述遥信报警装置的所述绝缘固定块是多个塑件构成的组装件。

18、本专利申请还提出一种浪涌保护器,其包括:外壳体,以及如前文任一段落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浪涌保护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拉动滑动板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扣焊点,所述脱扣焊点在未脱扣断开时,阻止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内壳体中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浪涌保护器的脱扣焊点未脱扣断开时,所述滑动板所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浪涌保护器的脱扣焊点已脱扣断开时,所述滑动板被弹簧拉动后所到达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窄卡槽区(163)和宽卡槽区(16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卡槽区和所述宽卡槽区彼此相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卡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产生接触,所述宽卡槽区接纳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断开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信报警装置的所述绝缘固定块是注塑形成的一体件。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各自包括:位于上端的弹片部,位于下端的针脚部,和位于中部的连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各自的弹片部在被窄卡槽区接纳时彼此接触,在被宽卡槽区接纳时彼此分离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的至少一者的弹片部上,设有凸起的接触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接触区是用于形成点接触的凸点,或是用于形成线接触的凸条。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以空间对称地方式固定在所述绝缘固定块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流条(140)和压敏电阻元件(120),所述压敏电阻元件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和所述滑动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压敏电阻元件上的前侧电极(1201)通过所述内壳体上的窗口(1105)和所述第一电流条(140)的延伸电极(1402)形成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信报警装置的所述绝缘固定块是多个塑件构成的组装件。

18.一种浪涌保护器(300),包括:


技术总结
本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浪涌保护装置,其包括:内壳体(110);滑动板(160),所述滑动板用于安装在内壳体中,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及遥信报警装置(170),所述遥信报警装置包括位于绝缘固定块中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其中,所述滑动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者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接触导通,所述滑动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者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片彼此断开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东,徐祝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