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7127发布日期:2023-12-21 17: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受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移动体并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沿着该移动体的移动路径配置的供电线接受电力的供给的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日本专利第5447413号公报中公开了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搭载于移动体的受电装置供电的非接触供电设备(背景技术中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所参照的文献的附图标记。)。该受电装置搭载于移动体(17)(搬送台车),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沿着该移动体(17)的移动路径配置的供电线(14)接受电力的供给。在该非接触供电设备中,从电源装置(12)向供电线(14)供电有高频电流,经由供电线(14)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多个移动体(17)供给电力。在移动体(17)具备受电装置,该受电装置具备拾取线圈(51)和受电单元(27),从该受电装置向搭载于该移动体(17)的负载(行驶用电动马达等)供给电力。

2、受电单元(27)具备:斩波电路,其具备开关元件(57);以及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器(61),其以将从受电单元(27)向负载输出的输出电压(v2)维持为固定的方式对斩波电路进行控制。控制器(61)在输出电压(v2)比预先设定的设定电压低的情况下以使输出电压(v2)变高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57),在输出电压(v2)比设定电压高的情况下以使输出电压(v2)变低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57)。

3、在多个移动体(17)运行的例如物品搬送设备等中具备这样的非接触供电设备。在非接触供电设备启动时,由于搭载于各个移动体(17)的受电单元(27)的输出电压(v2)为零,因此成为全部的移动体(17)的控制器(61)以提高输出电压(v2)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57)。控制器(61)此时以输出电压(v2)的上升率比稳定动作时低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57),以不使得向供电线(14)供给电力的供给源即电源装置(12)的负载变得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另外,在负载为电动马达的情况下,电负载会短暂地变高,受电装置的输出电压(v2)有时会低于成为基准的电压。在受电装置为稳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61)使输出电压(v2)以通常的上升率上升。在此,在相同时期在多个移动体(17)中电负载短暂地变高的情况下,存在与启动时同样地电源装置(12)的负载变得过高的可能性。例如,考虑这样的短暂的负载增大,也想到限制同时运行的移动体(17)的台数。但是,如果施加这样的限制,则存在移动体(17)运行的设备(例如物品搬送设备)的运行率降低的风险。

2、鉴于上述背景,期望即使在多个移动体中电负载短暂地变高的情况下也使得能够经由供电线适当地向多个移动体供给电力。

3、作为一个方式,鉴于上述的受电装置搭载于移动体,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沿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路径配置的供电线接受电力的供给,所述受电装置具备:拾取线圈,其通过流过所述供电线的交流电流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整流电路,其与所述拾取线圈连接;斩波电路,其对由所述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压进行调整并向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供给;控制部,其对所述斩波电路具备的开关元件的接通占空比进行控制;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斩波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流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斩波电路的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输出电压和由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输出电流,以使向所述电气负载供给的供给电力成为预先规定的设定电力以下的方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接通占空比。

4、根据本结构,由于以使向移动体的电气负载供给的供给电力成为设定电力以下的方式控制斩波电路的开关元件的接通占空比,因此即使在运用了按照设定的台数的移动体的情况下向全部的移动体供给了电力,也能够避免向供电线供给电力的供给源变为过负载那样的状态。即,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多个移动体中电负载短暂地变高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供电线适当地向多个移动体供给电力。

5、受电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针对参照附图说明的例示性的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变得明确。



技术特征:

1.一种受电装置,搭载于移动体,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沿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路径配置的供电线接受电力的供给,所述受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电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电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公开了一种受电装置,其具备拾取线圈(40)、整流电路(43)、斩波电路(6)、对斩波电路(6)的开关元件(61)的接通占空比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检测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检测部9以及检测输出电流(Iout)的电流检测部(8),控制部(7)基于输出电压(Vout)和输出电流(Iout)以使向电气负载(LD)供给的供给电力成为设定电力以下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61)的接通占空比。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大福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