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电动工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89143发布日期:2023-09-09 13:3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电动工具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动工具很多机器都是通过机械的方式调节扭矩。首先,机械调节扭矩挡位较多,对于不太解机器的,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其次,有时会遇到需要频繁更换不同规格螺钉的工作场合,又因为不同规格螺钉的扭矩不同,想要将螺钉打平的话就需要频繁调节电动工具的扭矩去适应工作场合,比较麻烦。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案,可检测出当前螺钉规格并对其自适应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了电动工具在打螺钉时,由于螺钉规格不同进而需要频繁调整电动工具扭矩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电动工具设置有动力输出模块,动力输出模块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输出轴,且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与目标件配合的连接件,其中,在电动工具工作时,输出轴能够通过连接件带动不同规格的目标件进行转动,控制方法包括:s10:启动电机,获取电机的启动时间t1;s20:根据启动时间t1,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目标件识别条件;s30:若是,则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目标件识别模式,进一步控制电动工具进入与目标件对应的正常工作模式;s40:获取电机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工作电流i,根据工作电流i,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缓冲模式条件;s50:若是,则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缓冲模式。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对电机启动时间的检测,进而能够判断出电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电机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通过对不同目标件的参数进行识别,进而电动工具能够向识别完成后的目标件提供相应的扭矩,同时电动工具可根据目标件的规格不同,相应的提供不同大小的扭矩,有效的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工频繁调整输出扭矩的问题。

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根据启动时间t1,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目标件识别条件包括:在启动时间t1与设定时间t0之间满足:t1≥t0时,电动工具满足目标件识别条件,电动工具进入目标件识别模式,同时确定目标件的规格。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对启动时间t1与设定时间t0之间进行比较,能够判断出电机的电流是否趋于稳定,并且能够在电流稳定时,可根据电机中的电流大小对目标件的具体规格、尺寸进行识别,最终能够向对应的目标件提供相应的扭矩,通过对启动时间t1与设定时间t0之间的比较,提升了对目标件识别效率。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电动工具还设置有交互控制模块以及主机控制模块,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向主机控制模块下发工作信号,主机控制模块用于向动力输出模块下发工作指令;电动工具进入目标件识别模式,同时确定目标件的规格包括:在不同规格的目标件首次与连接件配合时,分别获取不同规格的目标件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并且将工作参数作为原始数据记录在主机控制模块;当目标件再次与连接件配合时,再次获取与连接件配合的目标件的工作参数,并将工作参数与原始数据进行比对,进而确定目标件的规格。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电机的电流确定螺钉的具体规格时,首先需要检测各个规格的螺钉首次与连接件配合时的工作参数,进而将首次的工作参数作为原始数据以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在主机控制模块中,当再次使用相同的螺钉时,再次获取与连接件配合的螺钉的工作参数,并将再次获取的工作参数与主机控制模块中储存在记录表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最终达到了确定目标件的规格的目的,同时在交互控制模块以及主机控制模块的配合下,能够达到自动调整电动工具扭矩的目的,电动工具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目标件,自动的调节输出扭矩,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工作参数为电动工具在正常模式下电机的运行电流变化量δi,分别获取不同规格的目标件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周期性的获取电机的运行电流变化量δi,并且将运行电流变化量δi记录在主机控制模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电机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后,还可以通过检测电机中的运行电流变化量δi的大小判断螺钉的规格,通过周期性的获取电机的运行电流变化量δi,同时将运行电流变化量δi记录在主机控制模块后,方便了对螺钉的识别,进一步的提高了识别效率。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交互控制模块与主机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交互控制模块各种模式通过信号形式传输给主机控制模块,主机控制模块响应及时,正常工作模式切换后,主机控制模块能够立即获取其对应的数据,进而动力输出模块能够执行操作,操作智能化。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根据工作电流i,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进入缓冲模式条件包括:在工作电流i与电机的设定电流i0之间满足:i>i0时,电动工具满足缓冲模式条件,同时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缓冲模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对工作电流i与电机的设定电流i0的大小进行比较,进一步的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缓冲模式,从而能够提醒用户电动工具的使用情况,有效的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运行电流变化量δi与电机的设定运行电流变化量δi0之间满足:δi>δi0时,控制电机停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运行电流变化量δi与设定运行电流变化量δi0之间满足:δi>δi0时,此时说明电动工具完成作业,此时可控制电机停机,有效的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节省了使用成本。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装置,电动工具设置有动力输出模块,动力输出模块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输出轴,且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与目标件配合的连接件,其中,在电动工具工作时,输出轴能够通过连接件带动不同规格的目标件进行转动,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启动电机时,获取电机的启动时间t1;以及获取电机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工作电流i;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启动时间t1,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目标件识别条件;以及根据工作电流i,判断电动工具是否满足缓冲模式条件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动工具满足目标件识别条件时,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目标件识别模式,进一步控制电动工具进入与目标件对应的正常工作模式;以及在电动工具满足缓冲模式条件时,控制电动工具进入缓冲模式。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控制装置实现上述实例中的控制方法后,具备了上述实例中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实现上述实例的控制方法。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电动工具实现上述实例中的控制方法后,具备了上述实例中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20、综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1、i)通过对电机启动时间的检测,进而能够判断出电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电机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通过对不同目标件的参数进行识别,进而电动工具能够向识别完成后的目标件提供相应的扭矩,同时电动工具可根据目标件的规格不同,相应的提供不同大小的扭矩,有效的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工频繁调整输出扭矩的问题;

22、ii)通过对启动时间t1与设定时间t0之间进行比较,能够判断出电机的电流是否趋于稳定,并且能够在电流稳定时,可根据电机中的电流大小对目标件的具体规格、尺寸进行识别,最终能够向对应的目标件提供相应的扭矩,通过对启动时间t1与设定时间t0之间的比较,提升了对目标件识别效率;

23、iii)通过电机的电流确定螺钉的具体规格时,首先需要检测各个规格的螺钉首次与连接件配合时的工作参数,进而将首次的工作参数作为原始数据以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在主机控制模块中,当再次使用相同的螺钉时,再次获取与连接件配合的螺钉的工作参数,并将再次获取的工作参数与主机控制模块中储存在记录表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最终达到了确定目标件的规格的目的,同时在交互控制模块以及主机控制模块的配合下,能够达到自动调整电动工具扭矩的目的,电动工具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目标件,自动的调节输出扭矩,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