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6093发布日期:2023-08-01 21: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耐张线夹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1、耐张线夹是指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按结构和安装条件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耐张线夹要承受导线或避雷线的全部拉力,线夹握力不小于被安装导线或避雷线额定抗拉力的90,但不作为导电体。这类线夹在导线安装后还可以拆下,另行使用。该类线夹有螺栓型耐张线夹和楔形耐张线夹等。第二类:耐张线夹除承受导线或避雷线的全部拉力外,又作为导电体。

2、现有的耐张线夹大多由金属制成,重量太重同时成本高昂。虽然存在一些塑料材质耐张线夹的报道,但是往往机械性能还不过关,不能替代金属耐张线夹。

3、授权公告号为 cn11324170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耐张线夹,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工艺,相比短纤维材料机械增强效果更高,采用缠绕成型提高了线夹主体环向张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4、授权公告号为cn2123667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脱落螺栓型耐张线夹,耐张线夹主体的带销孔螺栓安装孔内穿入带销孔螺栓,在带销孔螺栓的螺纹段装上六角螺母,在带销孔螺栓的闭口销安装孔内穿入闭口销,线夹安装完成,在高空作业时,可以有效防止耐张线夹上的零件脱落。

5、上述第一种方法通过缠绕成型提高了线夹主体环向张力,提高了使用寿命,而第二种方法通过耐张线夹主体的带销孔螺栓的闭口销安装孔内穿入闭口销,实现防止零件脱落,但是耐张线夹对线缆的固定都是利用压合后利用螺栓固定,但是线缆在空中会发生摇晃,容易导致螺栓松动,造成耐张线夹内的线缆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张线夹,通过旋转u型固定件两端与u型固定件匹配的螺母,使u型固定件竖直向下移动,保证了u型固定件不会发生偏移,u型固定件对线缆的固定更加稳定以及牢固,第一限制杆带着限制块再次卡入螺母的内部,实现对螺母的固定,且圆盘处于限制板的内部,限制板限制了圆盘的旋转,而圆盘与螺母固定,实现了螺母不会发生松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耐张线夹,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防松机构,前后对应两个所述防松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件;

4、所述防松机构用于对u型固定件限制,使防松机构与u型固定件之间不会因为线缆的晃动而松动;

5、所述防松机构包括与本体固定连接的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母,所述限制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限制杆。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制杆的底部向螺母的方向延伸形成限制块,所述限制块贯穿限制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限制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环,所述限制块伸入螺母的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限制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挤压环,所述限制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u型固定件的内部对应伸出杆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限制孔。

8、进一步的,所述伸出杆的左侧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在伸出杆不受到挤压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9、进一步的,所述u型固定件的弯曲处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与u型固定件固定连接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向板,所述斜向板为斜向弧片。

10、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底部贯穿斜向板并与斜向板的底部平齐,所述圆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珠。

11、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限制杆,所述第三限制杆的顶部焊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三限制杆在圆柱与斜向板底部平齐时处于紧绷状态。

12、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挤压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横向板,所述移动板与横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杆,所述第二限制杆伸入第三限制杆的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的内部对应第三限制杆的移动轨迹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挤压块的内部对应第二限制杆移动轨迹开设有第二移动槽。

14、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延伸块,所述移动板的内部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延伸块焊接,所述第三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本方案通过旋转u型固定件两端与u型固定件匹配的螺母,使u型固定件竖直向下移动,保证了u型固定件不会发生偏移,u型固定件对线缆的固定更加稳定以及牢固,第一限制杆带着限制块再次卡入螺母的内部,实现对螺母的固定,且圆盘处于限制板的内部,限制板限制了圆盘的旋转,而圆盘与螺母固定,实现了螺母不会发生松动,而只有两个螺母同时旋转才能实现u型固定件的移动,使u型固定件对线缆的固定更加牢固,再次避免了线缆的松动,且防松机构以及本体之间固定,方便工作人员携带。

17、2、本方案通过伸出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伸入限制孔的内部,实现对u型固定件再次固定,防止u型固定件的移动,通过伸出杆对u型固定件的限制以及圆盘对螺母的固定,使u型固定件对线缆的固定更加牢固,再次避免了线缆的松动,而螺母松动后,通过伸出杆对u型固定件的限制,避免线缆的松动,使本体与u型固定件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18、3、本方案通过挤压块移动带着斜向板移动,使斜向板紧紧地卡入线缆表皮内部,再次对线缆进行固定,对线缆的挤压固定改为限制固定,对线缆固定更加牢固,而斜向板倾斜,使斜向板陷入线缆内更加牢固。

19、4、本方案通过第四弹簧对第三限制杆挤压,使第三限制杆带着圆柱进行移动,圆柱从挤压块内伸出,当线缆为绞线类型的,可以通过圆柱卡入绞线之间的缝隙内,而斜向板对绞线进行挤压,实现对绞线类型的线缆进行固定,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0、5、本方案通过移动移动板,使移动板移动带着横向板移动,而横向板与第二限制杆之间固定,使第二限制杆在第二移动槽的内部移动,而第二限制杆移动后从第三限制杆的内部脱离,实现第三限制杆可以在第一移动槽的内部移动,使第三限制杆可以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可以根据线缆的类型自行选择,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1、6、本方案通过移动移动板,使延伸块在移动板内部相对移动,使延伸块对第三弹簧挤压,移动板移动更加方便,且移动板可以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先位置,使移动板可以重复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张线夹,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防松机构(2),前后对应两个所述防松机构(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杆(241)的底部向螺母(23)的方向延伸形成限制块(243),所述限制块(243)贯穿限制板(21)的底部,所述第一限制杆(2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环(242),所述限制块(243)伸入螺母(2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板(2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挤压环(22),所述限制板(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出杆(25),所述伸出杆(25)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u型固定件(3)的内部对应伸出杆(25)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限制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杆(25)的左侧焊接有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弹簧(26)在伸出杆(25)不受到挤压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固定件(3)的弯曲处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4),所述加固机构(4)包括与u型固定件(3)固定连接的挤压块(41),所述挤压块(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向板(411),所述斜向板(411)为斜向弧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4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46),所述圆柱(46)的底部贯穿斜向板(411)并与斜向板(411)的底部平齐,所述圆柱(4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4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限制杆(43),所述第三限制杆(43)的顶部焊接有第四弹簧(48),所述第三限制杆(43)在圆柱(46)与斜向板(411)底部平齐时处于紧绷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4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2),所述挤压块(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横向板(421),所述移动板(42)与横向板(42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板(4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杆(422),所述第二限制杆(422)伸入第三限制杆(43)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41)的内部对应第三限制杆(43)的移动轨迹开设有第一移动槽(412),所述挤压块(41)的内部对应第二限制杆(422)移动轨迹开设有第二移动槽(4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41)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延伸块(414),所述移动板(42)的内部焊接有第三弹簧(45),所述第三弹簧(45)与延伸块(414)焊接,所述第三弹簧(45)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张线夹,属于耐张线夹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防松机构,前后对应两个所述防松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件;所述防松机构用于对U型固定件限制,使防松机构与U型固定件之间不会因为线缆的晃动而松动;所述防松机构包括与本体固定连接的限制板。通过旋转U型固定件两端与U型固定件匹配的螺母,使U型固定件竖直向下移动,保证了U型固定件不会发生偏移,U型固定件对线缆的固定更加稳定以及牢固,第一限制杆带着限制块再次卡入螺母的内部,实现对螺母的固定,且圆盘处于限制板的内部,限制板限制了圆盘的旋转,而圆盘与螺母固定,实现了螺母不会发生松动。

技术研发人员:杨后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佰斯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