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电路及其放电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94605发布日期:2023-09-01 17:5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放电电路及其放电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子,尤其涉及一种放电电路及其放电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一个电子设备具有多个电池的产品形态。多个电池能够增加电子设备的电池总容量,从而为电子设备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等好处。

2、然而,目前一个电子设备中多个电池同时放电的场景下,存在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比例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及其放电方法、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一个电子设备中多个电池同时放电的场景下存在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比例较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用于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至少两个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第二电池的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和第二电池的输出端通过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进行耦接。其中,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阻抗小于第二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阻抗。第一电池被配置为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第二电池被配置为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并且在保持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同时对第一电池进行至少一次充电。

4、需要说明的,本技术中,用电器件均包括轻载场景和重载场景共两种状态。用电器件处于重载场景下是指用电器件处于对电量的需要较高的场景下,例如电子设备在运行游戏等高功耗应用。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下是指用电器件处于对电量的需要较低的场景下,例如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等低载荷的状态。用电器件处于重载场景的情况下,单个电池不足以达到用电器件对电量的需求,因次需要多个电池同时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的情况下,单个电池可以达到用电器件对电量的需求,可以只有一个电池对用电器件供电。

5、可以理解地,下文中单个电池对用电器件放电,表示用电器件可以处于轻载场景;下文中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放电,表示用电器件可以处于轻载场景也可以处于重载场景。

6、示例性地,第一电池距离电路板较近,第二电池距离电路板较远,因此第一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小于第二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

7、由于第一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小于第二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因此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输出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电池向电路板输出的第一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二电池向电路板输出的第二电流的电流值。示例性地,在电路板处于重载场景下,第一电池输出的电流向电路板供电,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向电路板供电。

8、在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较大且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时,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会在保持对用电器件放电的同时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可以理解地,此时,用电器件由第二电池进行供电。

9、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一部分电压(可以称为第一分量电压)向用电器件进行供电,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另一部分电压(可以称为第二分量电压)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消除第一电池的放电的极化电压。

10、本技术中,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通过向用电器件放电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至少一次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另外,每次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从而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这样,在两个电池放电量提升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两个电池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比例。

1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升压单元。升压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升压单元被配置为对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充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

12、升压单元会对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充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使得更高的电压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可以提高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的速度。便于两个电池能够在用电器件间隔的两次重载场景之间完成充电。

13、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时间较长,可能存在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还未充电完全用电器件就出现重载场景,第一电池不得不又继续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了。第二电池利用升压单元能够快速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缩短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时间。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甚至防止因为用电器件出现重载场景第一电池还未充电完全又继续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情况。

14、本技术中,在第一电池的电量低于第二电池的电量的情况下,第二电池能够利用升压单元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快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快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由于升压单元能够快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因此能够便于两个电池应对用电器件的多种放电场景。

1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压单元还被配置为对第一电池向用电器件放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

16、在第一电池放电的阶段,在第一电池通过升压单元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时,升压单元还可以对第一电池放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同时第二电池也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此时,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的电压为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升压处理后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之和。可以理解地,升压单元还可以将第一电池放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得第一电池在输出较低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用电器件所需的电压要求,提升第一电池的放电效果。

1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开关单元。开关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导通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的耦接,或者断开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的耦接。

18、在两个电池同时对用电器件放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关单元可以断开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之间的耦接。从而第一电池不能再对用电器件放电,由第二电池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

19、在第一电池停止放电且第二电池对用电器件放电一段时间后,开关单元重新导通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之间的耦接。此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存在压差。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下第一电池保持停止放电的状态,第二电池可以在向用电器件放电的同时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

20、本技术中,在两个电池共同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能够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另外,每次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从而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这样,在两个电池放电量提升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两个电池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比例。

2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均衡单元和第二均衡单元。第一均衡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第二均衡单元串接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第一均衡单元,被配置为调节第一电池向用电器件放电的电压和/或电流。第二均衡单元被配置为调节第二电池向用电器件放电的电压和/或电流。

22、满电量的两个电池可以同时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同时向用电器件放电的过程中,用电器件可以对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也对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在用电器件采样到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增加第一均衡单元的阻抗且输出第二控制指令降低第二均衡单元的阻抗,使得第一电池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流,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第一电池的电量可以逐渐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类似地,在用电器件采样到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输出第一控制指令降低第一均衡单元的阻抗且输出第二控制指令增加第二均衡单元的阻抗,使得第一电池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流,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第一电池的电量可以逐渐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

23、第一均衡单元和第二均衡单元能够灵活调配第一电池的放电电流和第二电池的放电电流,也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和第二电池的电量接近,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

2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均衡单元还被配置为导通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的耦接,或者断开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的耦接。

25、同时,第一均衡单元具有开关单元相同的功能,因此也可以具有开关单元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2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的容量小于第二电池的容量。

27、第二电池的容量大于第一电池的容量,能够便于第二电池具有更多的容量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保障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效果。另外,在两个电池共同对用电器件放电的过程中,第二电池的放电时长大于第一电池的放电时长,因此第二电池的容量大于第一电池的容量,能够便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同时耗尽,降低甚至防止第二电池耗尽而第一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电路板的放电量。这样,在两个电池放电量提升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两个电池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比例。

2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方法。该放电电路应用于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用于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至少两个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第二电池的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和第二电池的输出端通过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进行耦接。其中,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阻抗小于第二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阻抗。方法,包括: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共同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过程中,至少一次控制第一电池停止放电、并且控制第二电池保持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同时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29、由于第一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小于第二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阻抗,因此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输出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电池向电路板输出的第一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二电池向电路板输出的第二电流的电流值。示例性地,在电路板处于重载场景下,第一电池输出的电流向电路板供电,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向电路板供电。

30、在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较大且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时,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会在保持对用电器件放电的同时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可以理解地,此时,用电器件由第二电池进行供电。

31、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一部分电压(可以称为第一分量电压)向用电器件进行供电,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另一部分电压(可以称为第二分量电压)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消除第一电池的放电的极化电压。

32、本技术中,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通过向用电器件放电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至少一次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另外,每次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从而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这样,在两个电池放电量提升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两个电池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比例。

33、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升压单元。升压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控制第二电池保持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同时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包括:控制第二电池向用电器件输出第一分量电压。控制升压单元对第二电池输出的第二分量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将升压处理后的第二分量电压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34、升压单元会对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充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使得更高的电压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可以提高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的速度。便于两个电池能够在用电器件间隔的两次重载场景之间完成充电。

35、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时间较长,可能存在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还未充电完全用电器件就出现重载场景,第一电池不得不又继续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了。第二电池利用升压单元能够快速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缩短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时间。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甚至防止因为用电器件出现重载场景第一电池还未充电完全又继续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情况。

36、本技术中,在第一电池的电量低于第二电池的电量的情况下,第二电池能够利用升压单元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快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快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由于升压单元能够快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因此能够便于两个电池应对用电器件的多种放电场景。

37、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升压单元。升压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共同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包括:控制升压单元对第一电池输出的第一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将升压处理后的第一电压提供给用电器件。控制第二电池对第二电池输出的第二电压提供给用电器件。

38、在第一电池放电的阶段,在第一电池通过升压单元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时,升压单元还可以对第一电池放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同时第二电池也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此时,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的电压为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升压处理后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之和。可以理解地,升压单元还可以将第一电池放电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得第一电池在输出较低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用电器件所需的电压要求,提升第一电池的放电效果。

39、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开关单元。开关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控制第一电池停止放电、并且控制第二电池保持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同时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包括:控制开关单元断开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连通,第一电池停止向用电器件放电,控制第二电池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在第一电池停止向用电器件放电的情况下,控制开关单元导通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连通,控制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40、在两个电池同时对用电器件放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关单元可以断开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之间的耦接。从而第一电池不能再对用电器件放电,由第二电池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

41、在第一电池停止放电且第二电池对用电器件放电一段时间后,开关单元重新导通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口之间的耦接。此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存在压差。用电器件处于轻载场景下第一电池保持停止放电的状态,第二电池可以在向用电器件放电的同时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电池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

42、本技术中,在两个电池共同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能够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消除第一电池放电的极化电压,能够提高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整体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从而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另外,每次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从而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这样,在两个电池放电量提升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两个电池实际放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比例。

43、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均衡单元和第二均衡单元。第一均衡单元串接于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第二均衡单元串接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端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之间。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共同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包括:控制第一均衡单元调节第一电池向用电器件输出的电压,控制第二均衡单元调节第二电池向用电器件输出的电压。和/或,控制第一均衡单元调节第一电池向用电器件输出的电流,控制第二均衡单元调节第二电池向用电器件输出的电压。

44、满电量的两个电池可以同时对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同时向用电器件放电的过程中,用电器件可以对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也对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在用电器件采样到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增加第一均衡单元的阻抗且输出第二控制指令降低第二均衡单元的阻抗,使得第一电池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流,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第一电池的电量可以逐渐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类似地,在用电器件采样到第一电池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输出第一控制指令降低第一均衡单元的阻抗且输出第二控制指令增加第二均衡单元的阻抗,使得第一电池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池的输出电流,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第一电池的电量可以逐渐接近第二电池的电量。

45、第一均衡单元和第二均衡单元能够灵活调配第一电池的放电电流和第二电池的放电电流,也能够使第一电池的电量和第二电池的电量接近,降低甚至防止第一电池耗尽而第二电池还剩下电量没有放出的情况,提升两个电池对用电器件的放电量。

46、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第一电池停止放电、并且控制第二电池保持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的同时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包括:控制第一均衡单元断开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连通,第一电池停止向用电器件放电,控制第二电池通过第二均衡单元向用电器件进行放电。在第一电池停止向用电器件放电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均衡单元导通第一电池与用电器件之间的连通,控制第二电池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47、同时,第一均衡单元具有开关单元相同的功能,因此也可以具有开关单元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4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现方式中的的放电电路。电路板包括用电器件。放电电路中的第一电池的输入输出端和第二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用电器件的电源端耦接,以向用电器件放电。

49、第三方面所具有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0、第四方面,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现方式的方法。

51、第四方面所具有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