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96667发布日期:2024-01-23 12:1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解决蓄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不按电池容量比例分配而出现偏流现象,现有的技术中,可以通过使用一种电池共用管理器用来对新旧电池进行管理,其主要应用在通讯基站上,并安装在开关电源和电池组之间,通过将多组48v电池联到电池共用管理器中,从而增强差异蓄电池组共用的能力。

2、然而,这种管理器只能用于对基站使用的48v蓄电池组进行管理,但是在数据中心中,蓄电池组作为ups备电电源,通常电压等级都在480vdc,蓄电池组的单体电芯增多,控制管理要求提高,硬件的选型、安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方法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能够改善蓄电池组的使用情况,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至少两组蓄电池组和ups母线;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ups母线与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串联,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至少两组蓄电池组;至少两个控制模块中的每个控制模块,均用于管理与每个控制模块连接的蓄电池组。

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系统,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额定电压为480vdc,因此,可以很好的适配在使用在数据中心的ups备电蓄电池组上。由于其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的回路是独立的,因此,提升了电池的使用率和安全性,并降低了电流的控制成本,进一步地,由于使用自然下垂方式放电,可以最大化利用蓄电池容量,同时减少了控制成本。

5、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为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形成的。

6、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还包括: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均为独立电路回路。

7、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的额定电压为480vdc。

8、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硬件功能模块,软件控制模块以及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

9、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硬件功能模块串联在至少两组蓄电池组和ups母线之间。

10、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件控制模块,用于管理至少两组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

11、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用于监控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温度。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模块;将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与ups母线串联;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第一控制模块为一个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一个第一模块为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模块;第一蓄电池组为第一模块中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蓄电池组。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方法,将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模块;将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与ups母线串联;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第一控制模块为一个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一个第一模块为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模块;第一蓄电池组为第一模块中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蓄电池组;由于可以对多组蓄电池组分别进行独立充电管理,确保每组蓄电池能充满电,并且最大化使用了蓄电池组容量,保障每组电池放电安全性,提高电池的使用率,并降低了大电流放电的控制成本,提高系统经济性。

14、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系统中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方法还包括:将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均设置为独立电路回路。

15、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包括: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和480vdc的额定电压,基于充电电路,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管理;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和自然下垂的方式,基于放电电路,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放电管理。

16、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每组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是同步的。

17、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软件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包括:通过软件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进行管理。

18、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方法还包括:通过单体电芯均衡系统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温度进行监控和管理。

19、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硬件功能模块。

20、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串联单元和管理单元;串联单元,用于将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模块;并将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与ups母线串联;管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第一控制模块为一个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一个第一模块为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模块;第一蓄电池组为第一模块中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蓄电池组。

21、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系统中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设置单元,用于将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均设置为独立电路回路。

22、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和480vdc的额定电压,基于充电电路,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管理;并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和自然下垂的方式,基于放电电路,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放电管理。

23、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每组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是同步的。

24、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软件控制模块;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软件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进行管理。

25、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单体电芯均衡系统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温度进行监控和管理。

26、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硬件功能模块。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至少两组蓄电池组和ups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与所述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额定电压为480vd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硬件功能模块,软件控制模块以及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系统,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中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每组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是同步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软件控制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硬件功能模块。

16.一种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装置包括:串联单元和管理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中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每组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是同步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软件控制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单体电池主动均衡系统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硬件功能模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电路领域,能够改善蓄电池组的使用情况,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该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电池混用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与至少两组蓄电池组中的一组蓄电池组串联,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模块;将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与UPS母线串联;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蓄电池组进行管理;第一控制模块为一个第一模块中的一个控制模块;一个第一模块为至少两个第一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模块;第一蓄电池组为第一模块中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蓄电池组。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对蓄电池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星,杨瑛洁,祝华,何健,田军,王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