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58876发布日期:2024-02-20 21:0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具体涉及一种扁线电机。


背景技术:

1、中国专利cn112838690a公开了一种定子及电机,如图1-2所示,包含多种发卡,由于发卡种类繁多,每种发卡均需制作相应的模具,匹配相应冲压设备,增加了开模成本和设备成本,如冲压设备不足频繁更换模具会加速模具和设备老化,同样增加成本;另外,发卡种类繁多,电机生产中,无法有效防呆,降低了生产效率。

2、在中国专利cn115224846a公开了扁线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如图3所示,在其中记载的电机绕组是整距的,不利于消除谐波。

3、在中国专利cn215990368u公开了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如图4所示,其中所记载的电机引出线数量多且不集中,不利于后续的焊接作业,并且增加电机定子端部绕组高度,降低了功率密度。

4、在中国专利cn 213782983u公开了扁线发卡定子结构及电机,如图5-6所示,其中记载的两相导体交替位于同槽内,不利于槽内相间绝缘;也存在引出线数量多且不集中,不利于后续的焊接作业,并且增加了定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具备减少发卡种类、减少定子引出线且引出线集中、短距以及便于做相间绝缘的优点。

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扁线电机,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定子槽,定子绕组在定子槽内分为a相绕组,a个相绕组电相位两两不同,每相绕组内设有若干个支路,每条支路由若干个相同的单元串联组成,单元的数量与极对数p相同;

4、绕组由若干个发卡彼此首尾焊接相连,每个发卡均为u型结构,包括两根有效导体、分别位于两根有效导体同一侧的焊接端、以及连接两根有效导体另一侧的发卡连接段;有效导体置于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所有发卡的焊接端均位于定子铁芯的一侧,发卡连接段位于定子铁芯的另一侧;

5、单个定子槽设有y层,y为不小于4的偶数,靠近槽口方向为第一层,每个磁极对应q个定子槽;定子铁芯包含x个定子槽,每个磁极对应的定子槽其中p是极对数,即2p是磁极数,x是q的整数倍。

6、其特征在于:在单个单元内,发卡包括同层发卡、整距跨层发卡、以及非整距跨层发卡,单元内沿电流方向绕组依次由第y层同层发卡、跨层发卡组、第一层同层发卡、以及跨层发卡组首尾相连组成,其中跨层发卡组由一个非整距跨层发卡、和一个或多个整距跨层发卡组成;在支路中,在后单元的第y层发卡的首端与在前单元的跨层发卡组的尾端通过焊接端相连;同层发卡内、以及整距跨层发卡内的两个有效导体之间的跨距均为q,非整距跨层发卡的两个有效导体之间的跨距为q-1或者q+1;

7、相邻两个发卡之间由焊接端组成的焊接部,焊接部两端的有效导体为a导体和b导体,处于高层的为a导体,处于低层的为b导体;同一个焊接部两端连接的a导体和b导体相隔一层、且跨距为q,且所有焊接部的a导体均在b导体的顺时针侧或者逆时针侧;位于同一层的跨层发卡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或者逆时针侧,同层发卡连接相邻的两个a导体或b导体。

8、按上述技术方案,跨层发卡组包括一个非整距跨层发卡和个整距跨层发卡,并且跨层发卡组在层数上具备种排列形式。

9、按上述技术方案,支路中,将任意一处焊接部断开作为引出线的进口和出口;

10、在同相中,同相内的支路均并联或串联连接,若串联连接,同相内一条支路的引线出口与另一条支路的引线进口相连;

11、同相内包含m条支路,第二条支路由第一条支路绕定子周向旋转1+kq个定子槽获得,k为自然数;第m条支路由第一条支路定子周向旋转m+kq个定子槽获得,k为自然数;

12、在三相中,第二相由第一相绕定子周向旋转m个定子槽获得,第三相由第一相绕定子周向旋转2m个定子槽获得;三相绕组连接的形式采用三角连接或者星型连接。

13、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个单元中,所有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或者所有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

14、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个单元中,所有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或者所有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

15、进一步,在y为8时,非整距跨层发卡布置在第4层和第5层,整距跨层发卡布置在第2层和第3层、以及第6层和第7层之间。

16、具体的,x取48,a取3,p取4,此时q为6,非整距跨层发卡的两个有效导体之间的跨距为5或7,每相包含2个支路。

17、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个单元中,同时存在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以及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

18、进一步,在y为8时,非整距跨层发卡布置在第4层和第5层,整距跨层发卡布置在第2层和第3层、以及第6层和第7层之间。

19、具体的,x取48,a取3,p取4,此时q为6,非整距跨层发卡的两个有效导体之间的跨距为5或7,每相包含2个支路;

20、在一个单元中,非整距跨层发卡的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其余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

21、或者,非整距跨层发卡的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其余发卡连接段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顺时针侧,焊接部连接的a导体均位于b导体的逆时针侧。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在本发明中,单元内的绕组由同层发卡和跨层发卡组交替连接组成,其中在第一层和第y层设置同层发卡,在第一层和第y层之间的中间层设置跨层发卡组,减少了发卡使用所需的种类,只需种发卡即可实现电机绕组的设计,发卡种类少,每种发卡均需制作相应的模具,匹配相应冲压设备,增加了开模成本和设备成本,如冲压设备不足频繁更换模具会加速模具和设备老化,同样增加成本;另外,发卡种类繁多,电机生产中,无法有效防呆,降低了生产效率。

24、其次,由于在跨层发卡组中使用跨距为q-1或者q+1的非整距跨层发卡,形成“短距”的布置形式,有利于消除谐波。并且由于仅使用一个非整距跨层发卡,使得同相绕组相对集中,可集中做绝缘,不需每层间绝缘,利于做相间绝缘,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制造效率;还可提高槽满率,提高电机功率密度,更利于散热和nvh。

25、2、每条支路只有2个引出线,为理论上最少;另外,同一相所有支路的两个引出线分别集中在相隔p个定子槽的第y层和第y-1层,且所有相的所有的支路的引线彼此相邻,在保证引出线集中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绕组端部高度,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减小工艺难度,增加电机可靠性。

26、3、本发明的每条支路一致,不会产生环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