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6501发布日期:2024-03-05 15:30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对供电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市电突然停电或发生不可预知的停电故障,应急电源便成为了解决停电问题不可或缺的设备。

2、传统的应急电源,电源电路结构复杂,且不具备空间扩展功能,一旦遇到突发雨水天气,便无法及时对显示界面和充电接口处进行防护,容易导致电源内部器件发生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传统的应急电源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急电源,提高安全性。

2、一种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遮挡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池组件、固定板、螺纹杆、底板、滑轨;

3、所述固定板栓接于所述壳体;

4、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通过滑块连接所述壳体侧面的滑轨;

5、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遮挡装置;

6、所述电池组件用于在市电故障时为负载供电;所述螺纹杆在旋转时带动所述底板沿所述滑轨运动,以使所述遮挡装置从所述壳体的正面贯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急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照明灯带;所述电池组件还用于在市电故障的情况下给所述照明灯带供电。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照明灯带的一侧设置有透光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急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防护板框;所述防护板框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弹簧固定片栓接缓冲弹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框和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阻尼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框的底部粘接有防滑耐磨垫。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搁置板和挡板;所述搁置板焊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搁置板贯穿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挡板焊接于所述搁置板,且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螺丝栓接有逆变器,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连接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正面并焊接有转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接口和显示屏;所述遮挡装置位于所述接口和所述显示屏的上方。

16、上述应急电源,一方面,将固定板栓接于壳体上,再将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该固定板,固定板可以对螺纹杆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螺纹杆可以在轴承内部进行旋转;另一方面,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底板,底板连接遮挡装置,且地板的两侧又通过滑块连接壳体侧面的滑轨,可以让底板结合滑轨和滑块进行沿滑轨向壳体正面移动,由于遮挡装置贯穿该壳体的正面,所以底板移动的过程便可以带动遮挡装置为壳体正面起到遮挡的作用,遇到突发雨水天气时可以起到保护功能,有利于提高应急电源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遮挡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池组件、固定板、螺纹杆、底板、滑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照明灯带的一侧设置有透光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框和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阻尼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框的底部粘接有防滑耐磨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搁置板和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螺丝栓接有逆变器,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连接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正面并焊接有转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接口和显示屏;所述遮挡装置位于所述接口和所述显示屏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申请设计一种应急电源,包括壳体、遮挡装置、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池组件、固定板、螺纹杆、底板、滑轨。上述应急电源,一方面,将固定板栓接于壳体上,再将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该固定板,固定板可以对螺纹杆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螺纹杆可以在轴承内部进行旋转;另一方面,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底板,底板连接遮挡装置,且地板的两侧又通过滑块连接壳体侧面的滑轨,可以让底板结合滑轨和滑块进行沿滑轨向壳体正面移动,由于遮挡装置贯穿该壳体的正面,所以底板移动的过程便可以带动遮挡装置为壳体正面起到遮挡的作用,遇到突发雨水天气时可以起到保护功能,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可达,陈博帆,黄楚茵,程天宇,陈静川,高堃植,吴俊臣,章杭,黄梓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