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5494发布日期:2024-03-18 18:4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1、箱式变电站是一种电网的末端变压设备,常常设置在用户场所的一旁,从电网上获取高压电后进行变压然后输送给用户端直接使用。

2、现有技术中,箱式变电站是集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柜、自动化终端装置于一体的大型组合式配电设备。由于传统的箱式变电站大多为密闭结构,在密闭结构下箱式变电站的内部散热性较差,在长时间工作后内部会产生高温,导致损坏配电设备,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用于解决现有的箱式变电站散热性差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包括:

3、箱式变电站主体;

4、网板,设置在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的底部,用于承载变电设备;

5、除湿层,设置在所述网板的下方;

6、多个半导体制冷片,间隔地铺设在所述除湿层下方,每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端和制热端,所述制冷端与所述除湿层相邻;

7、沟槽,数量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数量对应,以使每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盖设在沟槽的开口端;

8、储水池,具有进水的主管路,且设置在地下,所述储水池通过所述主管路与多个所述沟槽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储水池还连接所述沟槽的出水端;

9、水泵,设置在所述主管路上,以便将储水池内的水,泵入每个所述沟槽中,以使水经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将所述制热端释放的热量转移至所述储水池内。

10、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网板具有若干透气口,以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通过所述透气口吸收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所述变电设备工作释放的热量。

11、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除湿层包括框架和透气性的吸水棉,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透气性的吸水棉,以使所述透气性的吸水棉与所述框架组成一个整体,所述网板和所述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形成夹层,以便所述除湿层插入所述夹层内。

12、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还包括双向电流控制器,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以便通过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调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内的走向,将所述制冷端变为所述制热端;

13、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开启和关闭。

14、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间隔地铺设后,形成间隔的带状结构,所述沟槽沿所述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方,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沟槽内,所述沟槽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合围形成水流通的水道。

15、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储水池埋设于地下,与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储水池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水主管路,所述进水主管路的进水端至于所述储水池的水面下方,所述进水主管路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沟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沟槽的出水端为水管,所述水管向下延伸至所述储水池。

16、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上位机,设置在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内,并形成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上位机;

17、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和所述水泵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和所述水泵的工作状态。

18、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储水池的壁为金属板。

19、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主管路上设有过滤网。

20、可实施的一些方式中,所述储水池的面积至少大于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的正投影面积。

21、本发明有益效果:

22、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在箱式变电站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网板,这一网板起到承载的作用,能承载箱式变电站中的变电设备。在网板的下方设置有除湿层,以及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均匀的间隔铺设在除湿层下方,每个半导体制冷片包括两面,其中一面为制冷端,另一面为制热端,其中,制冷端与除湿层贴合设置,这样制冷片在制冷的过程中,产生的水气凝珠等会被除湿层吸收,从而再降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温度的情况下,减少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湿气。另外,半导体制冷片在进行热传递后,热量经由沟槽内的水携带至储水池内,并在储水池内降温。其中,进入沟槽内的水,是由水泵将储水池内的水泵入沟槽内,这样,利用地下的低温环境为水降温。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1至3度,为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具有若干透气口,以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通过所述透气口吸收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所述变电设备工作释放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层包括框架和透气性的吸水棉,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透气性的吸水棉,以使所述透气性的吸水棉与所述框架组成一个整体,所述网板和所述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形成夹层,以便所述除湿层插入所述夹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向电流控制器,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以便通过所述双向电流控制器调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内的走向,将所述制冷端变为所述制热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间隔地铺设后,形成间隔的带状结构,所述沟槽沿所述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方,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沟槽内,所述沟槽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合围形成水流通的水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埋设于地下,与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储水池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水主管路,所述进水主管路的进水端至于所述储水池的水面下方,所述进水主管路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沟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沟槽的出水端为水管,所述水管向下延伸至所述储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上位机,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用于监测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温度,并形成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上位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壁为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上设有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面积至少大于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的正投影面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主体;网板,设置在箱式变电站主体的底部,用于承载变电设备;除湿层,设置在网板的下方;多个半导体制冷片,间隔地铺设在除湿层下方,每个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端和制热端,制冷端与除湿层相邻;沟槽,数量与半导体制冷片数量对应,以使每个半导体制冷片盖设在沟槽的开口端;储水池,具有进水的主管路,且设置在地下,储水池通过主管路与多个沟槽的进水端连接,储水池还连接沟槽的出水端;水泵,设置在主管路上,以便将储水池内的水,泵入每个沟槽中,以使水经过半导体制冷片,将制热端释放的热量转移至储水池内。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箭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电森源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