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0114发布日期:2024-04-08 13:5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离并网双向电源,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


背景技术:

1、双向电源是一种电子设备,其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提供电力输出,同时能够充电和存储能量。这种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电源从电网中取出电能、转换、储存,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电能输出到负载端,逆变器可以根据负载的实际需求来控制输出电压,并可以在负载电压较低时自动切换到充电模式。

2、参见图1所示,在双向电源应用场景中,传统的应用是在充电时为无桥pfc控制方式,将市电升压为需要的pfc电压,放电时作为逆变桥,将pfc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实现并网或离网功能,其中q1和q2为mos管,控制方式为工频控制,q3和q4为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方式为高频控制,q1~q4充放电均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

3、市电正半周时,q2开通,q1关闭;市电负半周时,q1开通,q2关闭;当交流市电出现异常突变,如从正半波突变掉落到负半波,由于dsp的相位和电流采样判断会有延时,从而导致q2的驱动关断有延时,在市电突变过程中,能量通路为:n→q2→q4(体二极管)→l1→l;在市电突变过程中,无法通过q4的开通和关断有效地控制能量,容易造成l1饱和,l1饱和后,市电经过q2和q4短路,此时容易造成q2和q4承受比较大的短路电流,容易造成q2和q4损坏;并且由于dsp控制,相位判断出现异常状态下,也容易出现q1/q2直通现象,导致电源损坏;为解决该问题一般会额外增加电流检测保护电路防止q1和q2出现直通或者驱动延时关断导致的异常现象。即,传统的双向电源驱动方式一般除了每个mos管需要增加驱动电路外,还需要增加短路保护电路或采用带有短路保护功能的驱动芯片,导致双向电源电路响应时间慢,还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以解决双向电源电路响应时间慢的问题。

2、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包括控制主电路以及与控制主电路连接的控制支电路;控制主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q18、mos管q19、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组d9、二极管组d10、电容c12、电阻r17以及电阻r18;复合三极管q18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二极管组d9的正极端、第五引脚、mos管q19的漏极以及控制支电路的电阻r12连接;第三引脚分别与二极管组d9的负极端以及电阻r11连接;第四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端以及二极管组d10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d7的负极端接地;第六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8的正极端、二极管组d10的正极端连接,其中,二极管d8的负极端接agnd-p,二极管组d10的负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端以及mos管q19的源极;mos管q19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12一端、电阻r18一端以及电阻r17一端连接,且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与驱动信号on-inv2-dsp连接。

3、进一步地,控制支电路包括三极管q15、三极管q16、mos管q17、电容c7~电容c11以及电阻r10~电阻r16;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阻r16与驱动信号drv2-inv-dsp连接;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容c11接地,mos管q17的源极、电容c10的一端、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阻r15的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均接地,mos管q17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电阻r11、复合三极管q18的第三引脚、二极管组d9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13和电阻r14并联以构成电阻组,电阻组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以及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组的另一端、电容c8、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驱动模块drv2连接,电容c8通过电阻r15接地;电容c7一端接地,电容c7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电源vcc2连接。

4、进一步地,复合三极管q18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第一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三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5、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

6、进一步地,二极管组d9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并联,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到一个节点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到另一个节点上。

7、进一步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8、进一步地,二极管组d10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串联,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

9、进一步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10、进一步地,mos管q17和mos管q19均为n型mos管。

11、进一步地,三极管q15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6为pnp型三极管。

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通过将agnd-p作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控制地,利用模拟电路搭建作为mos管q1和mos管q2的驱动控制电路,实现在充电模式时由硬件驱动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模拟电路ns级别反应迅速,当mos管q1和mos管q2出现电流倒流时,能迅速地关断驱动,防止电源损坏;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流采样存在延迟、相位判断出现异常状态时,该驱动电路可防止由于驱动电路关闭不及时导致mos管q1和mos管q2出现直通或电流倒流的现象,其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流检测保护电路;处于放电模式时,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不但解决了市电异常时mos管q1和mos管q2延迟关闭导致mos管q1和mos管q2出现直通或电流倒流的现象,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电路以及与控制主电路连接的控制支电路;控制主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q18、mos管q19、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组d9、二极管组d10、电容c12、电阻r17以及电阻r18;复合三极管q18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二极管组d9的正极端、第五引脚、mos管q19的漏极以及控制支电路的电阻r12连接;第三引脚分别与二极管组d9的负极端以及电阻r11连接;第四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端以及二极管组d10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d7的负极端接地;第六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8的正极端、二极管组d10的正极端连接,其中,二极管d8的负极端接agnd-p,二极管组d10的负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端以及mos管q19的源极;mos管q19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12一端、电阻r18一端以及电阻r17一端连接,且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与驱动信号on-inv2-dsp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支电路包括三极管q15、三极管q16、mos管q17、电容c7~电容c11以及电阻r10~电阻r16;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阻r16与驱动信号drv2-inv-dsp连接;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容c11接地,mos管q17的源极、电容c10的一端、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阻r15的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均接地,mos管q17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电阻r11、复合三极管q18的第三引脚、二极管组d9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13和电阻r14并联以构成电阻组,电阻组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以及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组的另一端、电容c8、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驱动模块drv2连接,电容c8通过电阻r15接地;电容c7一端接地,电容c7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阻r10一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电源vcc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复合三极管q18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第一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三引脚为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引脚为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组d9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并联,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到一个节点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到另一个节点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组d10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串联,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mos管q17和mos管q19均为n型mos管。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15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6为pnp型三极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双向电源PFC和逆变工频管的硬件电路,通过将AGND‑P作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控制地,利用模拟电路搭建作为MOS管Q1和MOS管Q2的驱动控制电路,实现在充电模式时由硬件驱动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模拟电路ns级别反应迅速,当MOS管Q1和MOS管Q2出现电流倒流时,能迅速地关断驱动,防止电源损坏;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流采样存在延迟、相位判断出现异常状态时,该驱动电路可防止由于驱动电路关闭不及时导致MOS管Q1和MOS管Q2出现直通或电流倒流的现象,其次,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流检测保护电路,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雷,李战伟,王庆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