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9214发布日期:2023-08-20 17:4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尤其涉及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光伏建筑市场扩大,对于光伏组件安全高效要求进一步提升。美国国家消防协会自2017年在nec规范中强制光伏建筑发电系统达到组件级关断的要求,推动美国分布式市mlpe渗透率达70%以上。2021年11月,为了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事项,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对《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在“项目设计管理”相关章节中明确要求:安装电弧故障断路器或采用具有相应功能的组件,实现电弧智能检测和快速切断功能;光伏组件应具有安全关断保护功能,保证逆变器关机,交流断电后,系统子阵外直流电压低于安全电压。随着政府、行业组织、个体用户对光伏组件安全性意识逐步提升,行业内正由组串式逆变器向单块组件级别控制的逆变器转变已提升光伏组件的安全、高效特性。

2、微型逆变器是组件级电能转换的最佳方案:体积小可安装于组件内部,每块组件有独立的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不存在短板效应,组件间的发电互不影响。每块组件因遮挡物、阴影、灰尘等因素并不影响整串组件的发电,每块组件发电量最大化即可提升电站的整体发电量。传统组串式逆变器所有组件都受阴影遮挡组件影响,所以在阴影遮挡的情况下微型逆变器系统效率较传统组串式逆变器系统效率会提升5%~25%;

3、组串式逆变器只能实现组串式关断,关断后整串不再发电。此时直流侧高压仍存在,无法在发生事故后关断某一块组件。从而,微型逆变器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微型逆变器为全并联电路设计,单块组件间不再有电压叠加、直流电压不高于单块组件的最高电压,可完全避免直流拉弧引发的火花。从而消除由光伏组件带来的电站火灾隐患,减少终端客户的财产损失。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通过微型逆变器将直流电直接转换成交流电,可实现每块组件都具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组件单独控制安全可靠性能更优、可实现组件级监控,同时组件正面无栅线及焊带,布线简洁、高效、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通过微型逆变器将直流电直接转换成交流电,可实现每块组件都具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组件单独控制安全可靠性能更优、可实现组件级监控。ibc背接触电池组件与微型逆变器进行安装连接,形成一体化智能光伏组件,同时组件正面无栅线及焊带,布线简洁、高效、美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组件和微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4、电池组件包括边框结构,

5、微型逆变器与边框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微型逆变器与电池组件通过线缆电性连接。

7、进一步地,边框结构设置有6~8mm厚的腔体。

8、进一步地,边框结构的框角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腰型孔,腰型孔靠近电池组件的背面侧。

9、进一步地,腰型孔均配套设置有螺栓和压盖式保护套。

10、进一步地,压盖式保护套包括通过连接单元连接的含孔垫圈和圆形盖帽。

11、进一步地,微型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逆变器本体的相邻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安装位,安装位与腰型孔一一对应,逆变器本体的另外其中一边设置有正负极mc4连接器和交流输出端。

12、进一步地,安装位为8~10mm长的设置有螺孔的柱状凸起。

13、进一步地,电池组件的中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光伏组件接线盒,两个光伏组件接线盒分别通过一根线缆与正负极mc4连接器连接。

14、进一步地,两根线缆中第一线缆长于第二线缆,第二线缆垂直连接光伏组件接线盒和正负极mc4连接器,第一线缆经两次弯折分为平行段和重合段,重合段与第二线缆贴合并通过多个线卡一同固定于组件安装面,平行段与两个光伏组件接线盒平行并通过多个线卡固定于组件安装面,第一线缆的两个弯折处分别通过线卡固定于组件安装面。

15、进一步地,线卡包括底部平面和卡扣,所述卡扣为半弧形板材,卡扣的一端与底部平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平面构成v型卡口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的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通过微型逆变器将直流电直接转换成交流电,可实现每块组件都具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组件单独控制安全可靠性能更优、可实现组件级监控。ibc背接触电池组件与微型逆变器进行安装连接,形成一体化智能光伏组件。可更好的将微型逆变器融入光伏组件中,减少系统端再次安装微型逆变器工序,从而节约人工成本以及安装后效果的提升。

18、2.本实用新型的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正面无栅线及焊带,布线简洁、高效、美观。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组件(1)和微型逆变器(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孔(6)均配套设置有螺栓(4)和压盖式保护套(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IBC背接触电池智能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组件和微型逆变器,电池组件包括边框结构,微型逆变器与边框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微型逆变器与电池组件通过线缆电性连接。本技术通过微型逆变器将直流电直接转换成交流电,可实现每块组件都具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组件单独控制安全可靠性能更优、可实现组件级监控,同时组件正面无栅线及焊带,布线简洁、高效、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周西勇,左燕,王锐,赵思阔,卢博,李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