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击电源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412发布日期:2023-10-06 14:5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击电源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设备纽扣电池供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击电源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1、随着物联网设备逐渐被广泛的应用,电池产品的小型化及待机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降低产品的功耗延长使用时间(减少电池更换的频度)变得更加重要。

2、基于纽扣电池瞬间放电能力差、内阻大的现状,如果直接让电池以最大能力输出电流(介于最大脉冲电流与短路电流之间),那么电池电量的热损耗(内阻损耗)将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击电源及其控制电路,用以解决电池应用产品存在瞬间供电能力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方案对应的有益效果如下: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的方案,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输入端、用于对外输出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低电平导通电源的控制端;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串联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端,mos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有电容。

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传统的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端向mos管栅极输出低电平,和连接mos管源极的电源正极在mos管栅源之间形成偏置电压,使mos管导通,对外输出电源电压,但瞬间最大程度导通会对电源产生冲击,增加电源的内阻损耗。本方案在mos管栅源之间并联一个电容,当控制端输出低电平时,控制端的低电平和电源正极之间的电压会对电容充电,充电过程中电容电压慢慢升高,mos管逐渐导通,防止mos管栅源之间电压突变而瞬间导通使电源直接最大能力输出。本发明利用电容让电源始终以均衡的方式放电,控制输出电压的上升速度,尽量减少内阻的热损耗,进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5、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6、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端,通过分压电阻使电容获得适合的分压,以保证mos管可靠导通。

7、进一步的,所述mos管采用p型mos管。

8、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一个寄生二极管,当电路中产生很大的瞬间反向电流时,通过寄生二极管将反向电流导出,保护mos管源极漏极不被击穿烧毁,实现了mos管的防反流保护。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击电源的方案,包括电池和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源输入端、用于对外输出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低电平导通电源的控制端;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串联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端,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并联有电容。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利用电容让电池始终以均衡的方式放电,控制输出电压的上升速度,尽量减少内阻的热损耗,进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11、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12、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端,通过分压电阻使电容获得适合的分压,以保证mos管可靠导通。

13、进一步的,所述mos管采用p型mos管。

14、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一个寄生二极管,当电路中产生很大的瞬间反向电流时,通过寄生二极管将反向电流导出,保护mos管源极和漏极不被击穿烧毁,实现了mos管的防反流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输入端、用于对外输出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低电平导通电源的控制端;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串联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端,mos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有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采用p型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击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一个寄生二极管。

6.一种缓冲击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源输入端、用于对外输出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低电平导通电源的控制端;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串联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端,mos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有电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击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击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击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采用p型mos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冲击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一个寄生二极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设备纽扣电池供电领域,公开了一种缓冲击电源及其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和低电平导通电源的控制端;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串联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端,MOS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有电容。本方案利用电容让电池始终以均衡的方式放电,控制输出电压的上升速度,尽量减少内阻的热损耗,进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叶龙,姜红梅,田涵朴,付玉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紫联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