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4282发布日期:2023-07-24 03:1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背景技术:

1、输电线路在进入变电站、受城市或工业园区规划限制等经常需要采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中就需要采用电缆终端塔将架空导线引下,并通过绝缘设备与电缆相连。对于双回路架空线路,每回线路三相导线以垂直排列方式为主,目前导线引下主要采用在塔体上加支架和绝缘子的方式,以保证导线与塔体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479135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电缆引下设施,它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两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所述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均平行于线路方向,所述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的上翼缘两侧各布置一排螺栓孔,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用螺栓连接在横担上翼缘的螺栓孔上,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腹板上按扇形布置一定的螺栓孔。

3、上述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缆引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4、由于塔体位于户外,并且塔体高度较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将电缆引下线穿过横担上的螺栓孔,操作起来危险系数大,并且在穿设电缆引下线时,需要先将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放入螺栓孔之中,然后拉动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最终将电缆引下线拉直,操作时间长,而且相邻两个横担之间的电缆引下线相隔较近,容易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使不同横担上的引下电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所述地线支架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连接,上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连接,中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连接,下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连接;

3、所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

4、所述上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所述中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所述下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所述第一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连接。

5、所述第一引下线、第二引下线和第三引下线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缘子,所述引下绝缘子设置在电缆平台上,每个所述引下绝缘子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所述引下绝缘子与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通过导线连接。

6、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线与第一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二引流线与第二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三引流线与第三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

7、进一步,一对所述上横担、一对所述中横担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

8、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

9、进一步,所述避雷器上安装有监视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技术特征:

1.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对地线支架(2)、一对上横担(3)、一对中横担(4)、一对下横担(5)和电缆平台(101),所述地线支架(2)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201)连接,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301)连接,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401)连接,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50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线(303)与第一导线(3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二引流线(403)与第二导线(4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三引流线(503)与第三导线(5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上横担(3)、一对所述中横担(4)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5)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803)上安装有监视器(80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本技术,通过使上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二锐角,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军,李晔,田峻,刘泉,李果,吴数伟,刘华峰,安宁,佟继春,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