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用扁铜线、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7795发布日期:2023-11-17 20:5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电机用扁铜线、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扁线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用扁铜线、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机定子通常将冷却油喷淋端部绕组,和/或,在定子铁芯上开油孔,将冷却油在铁芯油孔形成的通道内流动带走热量,流至端部喷出。由此完成对端部绕组的冷却。然而,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电机定子温度最高的地方产生在定子槽内的绕组(铜线)处,上述冷却方式仍存在对定子槽内绕组的冷却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机用扁铜线,该电机用扁铜线具有便于在定子槽内直接形成冷却油道,对定子槽内绕组的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机。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用扁铜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本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用扁铜线,通过在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凸条,在电机用扁铜线安装在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时,电机用扁铜线可与相邻的电机用扁铜线之间形成冷却油道,和/或,电机用扁铜线可与定子槽的面之间形成冷却油道。和/或,通过在本体上设置通孔,可将通孔作为冷却油道。由此,通过将冷却油上述三个冷却油道中任意一者内流动,均可实现对由多个电机用扁铜线形成的绕组的直接冷却,绕组的冷却效果更好。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任意一者上,所述凹槽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或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任意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条至少有两个并沿所述凸条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其中,

12、所述凸条包括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或者,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具有衔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每一者成角度;

14、和/或,所述本体还具有衔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每一者成角度;

15、和/或,所述本体还具有衔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三过渡面,所述第三过渡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每一者成角度;

16、和/或,所述本体还具有衔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第四过渡面,所述第四过渡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每一者成角度。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为半圆形槽、v形槽和劣弧形槽中的任意一者。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半圆形、劣弧弓形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腰形、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定子铁芯、绝缘衬套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所述绝缘衬套配合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槽内,所述绝缘衬套内套设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所述绝缘衬套内的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沿相应所述定子槽的深度方向排列。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用扁铜线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衬套内的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的结构相同;或者,所述绝缘衬套内的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包括多个第一铜线和多个第二铜线,所述第一铜线与所述第二铜线的结构不同,多个所述第一铜线和多个所述第二铜线沿相应所述定子槽的深度方向交替排列。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电机。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任意一者上,所述凹槽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或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任意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至少有两个并沿所述凸条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具有衔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每一者成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为半圆形槽、v形槽和劣弧形槽中的任意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凸条,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半圆形、劣弧弓形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腰形、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绝缘衬套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用扁铜线,所述绝缘衬套配合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槽内,所述绝缘衬套内套设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所述绝缘衬套内的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沿相应所述定子槽的深度方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内的多个所述电机用扁铜线的结构相同;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机用扁铜线、电机及车辆,电机用扁铜线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凸条,凸条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本体上设有通孔,通孔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本体。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用扁铜线具有便于在定子槽内直接形成冷却油道,对定子槽内绕组的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鹏涛,夏冰冰,田硕,谢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