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1623发布日期:2023-11-22 14: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BMS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的维护,具体地涉及一种bms保护板。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工具无绳化越来越普及,反过来带动了电池包的使用。现有的电动工具电池包bms保护板,主要功能是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功能,并且只能给电动工具供电。这种保护板一方面功能相对单一,另一方面,usb口未连接时,电池包依然需要对usb口进行供电,这显然会导致电池包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ms保护板,该bms保护板能够降低电池包的损耗。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bms保护板,包括:

3、usb连接口,用于接入usb接口;

4、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5、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6、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7、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用于连接至电池包。

8、可选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

9、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一端连接;

10、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11、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12、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

13、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14、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

15、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16、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八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端接地;

17、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端连接;

18、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七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19、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20、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端连接;

21、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用于外接+5v正电压;

22、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23、可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24、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包连接;

25、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26、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27、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8、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9、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30、可选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31、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32、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33、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34、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35、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十五引脚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十九引脚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36、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

3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bms,包括bms本体和bms保护板,所述bms本体包括usb连接口,用于接入usb接口,所述bms保护板包括;

38、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39、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40、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41、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用于连接至电池包。

42、可选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

43、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一端连接;

44、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usb连接口的第二端连接;

45、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46、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

47、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48、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

49、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50、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八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端接地;

51、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四端连接;

52、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七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53、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54、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端连接;

55、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用于外接+5v正电压;

56、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57、可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58、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包连接;

59、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60、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61、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62、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63、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64、可选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65、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66、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67、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68、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69、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十五引脚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十九引脚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70、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

7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bms保护板和bms,一方面通过加入控制模块使得bms保护板具有可编程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了出发模块和开关模块,使得usb连接口在未接入usb接口的情况下,电池包不会对usb连接口进行供电,从而降低了电池包的静态电损耗。

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