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3277发布日期:2023-08-18 07:4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成套电器设备,具体为一种除湿配电箱。


背景技术:

1、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发生故障或电路运行不正常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在阴雨天气或安装在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中的配电箱内湿度较大,水分含量较高,易造成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漏电或损害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解决在阴雨天气或安装在潮湿环境中的配电箱内湿度较大,水分含量较高,易造成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漏电或损害等事故一种除湿配电箱。

2、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湿配电箱,包括顶板、底板、内框架和侧板,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位于所述内框架的顶部和底部;

3、所述侧板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内框架的后侧、左侧和右侧;

4、所述内框架前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左侧门和右侧门;

5、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内侧设有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内框架上;

6、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横向安装架和纵向安装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上分别设有左框架安装条和右框架安装条。

7、进一步的,所述内框架顶部和底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有横杆和纵杆,所述横杆和纵杆之间连接有竖杆。

8、进一步的,所述内框架上设有电加热吹风机。

9、进一步的,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横向和纵向分别各设有上下两根左框架横杆、右框架横杆和前后两根左框架竖杆、右框架竖杆;所述左框架横杆和右框架横杆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远离后侧板一侧的两根竖杆内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安装架和纵向安装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四根竖杆上;所述左框架安装条和右框架安装条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左框架竖杆和右框架竖杆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和底部的横杆分别为两根,所述顶部和底部的两根横杆在所述后侧板一侧分别各连接有一根纵杆;所述顶部和底部的横杆和纵杆之间四角上连接有四根竖杆。

12、进一步的,所述各个侧门内侧设有防水密封条。

1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一种除湿配电箱通过设置顶板、底板、内框架和侧板,所述内框架前侧通过铰链连接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内侧设有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内框架上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横向安装架和纵向安装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上分别设有左框架安装条和右框架安装条。在阴雨天气或安装在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中的配电箱内湿度较大,水分含量较高时,可适时打开各侧门,让内部的内框架充分暴露在流通的空气当中。通过空气的自然流动逐步带走所述配电箱中的潮湿水分。如自然通风不能解决潮湿问题,可启动设置在内框架上的电加热吹风机进行主动除湿。然后适时关闭各个侧门通过防水密封条使配电箱内部电器元件与外部环境隔绝。这样就能够保持配电箱内部的干燥环境,有效避免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漏电或损害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包括顶板(1)、底板(2)、内框架(8)和侧板,所述顶板(1)和底板(2)分别位于所述内框架(8)的顶部和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内框架(8)顶部和底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有横杆(801)和纵杆(802),所述横杆(801)和纵杆(802)之间连接有竖杆(8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顶部和底部的横杆(801)分别为两根,所述顶部和底部的两根横杆(801)在所述后侧板(3)一侧分别各连接有一根纵杆(802);所述顶部和底部的横杆(801)和纵杆(802)之间四角上连接有四根竖杆(8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左框架(9)和右框架(10)横向和纵向分别各设有上下两根左框架横杆(902)、右框架横杆(1002)和前后两根左框架竖杆(903)、右框架竖杆(1003);所述左框架横杆(902)和右框架横杆(1002)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远离后侧板(3)一侧的两根竖杆(803)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安装架(804)和纵向安装架(805)分别连接在所述四根竖杆(803)上;所述左框架安装条(901)和右框架安装条(1001)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左框架竖杆(903)和右框架竖杆(100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内框架(8)上设有电加热吹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配电箱,其特征是:所述各个侧门内侧设有防水密封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配电箱,属于成套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顶板、底板、内框架和侧板;侧板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位于内框架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内框架前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左侧门和右侧门;左侧门和右侧门内侧设有左框架和右框架,内框架上设有横向安装架和纵向安装架,左框架和右框架上分别设有左框架安装条和右框架安装条。在配电箱内湿度较大时可适时打开各侧门,让内部的内框架充分暴露在流通的空气当中逐步带走配电箱中的潮湿水分。也可启动设置在内框架上的电加热吹风机进行主动除湿,然后适时关闭各个侧门,保持配电箱内部的干燥环境,有效避免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漏电或损害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明,黄家财,吴远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长征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