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1636发布日期:2023-09-02 16:1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柜。


背景技术:

1、户用小型电源柜,其内部各电源模块通常采用上下堆叠或者水平堆叠方式进行布置;由于电源模块之间由热插拔实现电连接,而因受外力影响,在堆叠过程中以及安装完成后,电源模块不免会产生相对位移进而造成拉弧或者倾倒,因此,需要对电源模块进行限位或固定。

2、现有的固定方式多为每安装一个电源模块就必须对其进行固定,这样造成电源模块的固定结构复杂、系统安装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模块的固定结构复杂及系统安装过程繁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柜,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件及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件;

4、各所述电源模块堆叠布置;

5、相邻所述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结构件,实现至少一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

6、各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结构件,实现另外至少一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

7、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共同实现对于各所述电源模块三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

8、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件为:凹凸配合结构,或者,轴孔配合结构。

9、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上的部分,与相应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体结构或者相互连接的分立结构。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上的部分,包括提拉件。

11、可选的,各所述电源模块共用全部所述第二结构件;

12、或者,各所述电源模块分组共用对应的所述第二结构件;

13、又或者,各所述电源模块分别配备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二结构件。

14、可选的,各所述电源模块共用所述第二结构件时,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于各所述电源模块堆叠方向的一端或两端;

15、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于各所述电源模块堆叠方向上最外侧或次外侧的所述电源模块上。

16、可选的,所述第二结构件,与相应的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体结构或者相互连接的分立结构。

17、可选的,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支撑结构机械连接;

18、所述支撑结构,为:外部结构件或者墙体。

19、可选的,各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包括:实现能量流的连接,和,实现信号流的连接;

20、各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热插拔或者冷插拔方式实现;

21、各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电连接,为顺序连接或者跨越连接。

22、可选的,各所述电源模块,按照垂直或者水平的方向,实现堆叠布置。

23、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柜,其内部各电源模块堆叠布置,且相邻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对应的第一结构件,实现至少一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进而可以减少电源模块之间在安装过程中相应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减少了出现拉弧或者倾倒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安装步骤,降低了固定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共同实现对于各电源模块三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进而可以实现对电源柜在安装完成后各个方向的锁固,避免安装完成后的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至少一个第一结构件及至少一个第二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为:凹凸配合结构,或者,轴孔配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上的部分,与相应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体结构或者相互连接的分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上的部分,包括提拉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源模块共用全部所述第二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源模块共用所述第二结构件时,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于各所述电源模块堆叠方向的一端或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与相应的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体结构或者相互连接的分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支撑结构机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包括:实现能量流的连接和实现信号流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源模块,按照垂直或者水平的方向,实现堆叠布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柜,其内部各电源模块堆叠布置,且相邻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对应的第一结构件,实现至少一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进而可以减少电源模块之间在安装过程中相应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减少了出现拉弧或者倾倒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安装步骤,降低了固定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共同实现对于各电源模块三个方向的限位和/或固定,进而可以实现对电源柜在安装完成后各个方向的锁固,避免安装完成后的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纪克鹏,黄书强,苏金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